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外媒体“碳”路盐城:“绿能之都”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4-08-31 19: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澎湃新闻记者 郑问

8月26日至28日,“机遇中国‘碳’路盐城”中外媒体采风行举行,来自境内外35家媒体的50余名记者和摄影师走进盐城,深入了解“绿能之都”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

盐城是中国首批、江苏唯一的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江苏省委、省政府支持的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城市。当前,在全球应对环境气候变化和保障能源安全的背景下,盐城紧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迎风沐光,向海图强,打造世界级新能源产业集群,积极探索具有盐城特色的零碳产业园建设路径,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现“双碳”行动力的一扇重要窗口。

从废弃盐田而来,作为试点之一的滨海港低(零)碳产业园项目建设初期,现场一片滩涂,环境极其艰苦。

“盐城有很广袤的海洋,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优势明显,滨海港从原先的盐场滩涂成建制转化为综合能源的保障基地。”负责滨海港低(零)碳产业园低(零)碳打造的江苏奥兴智城低碳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梅中海告诉记者,沿海的产业转移呈现出的由南向北、沿江向沿海两大趋势,为滨海借势发力、加快发展提供机遇。

滨海港区是江苏沿海水深条件最好的岸段之一,良好的港口、岸线、土地、绿能优势吸引了中国海油等国央企重点项目的落地扎根。

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项目边落地于此。“一期扩建工程包括6座全球单罐容量最大的27万立方米LNG储罐,加上前期4座22万立方米储罐,总罐容达250万立方米,全部投产后LNG年处理能力达600万吨,相当于气态天然气85亿立方米。按每年户均350立方米计算,可供2400多万户家庭使用1年。”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技术人员介绍道,10座液化天然气储罐全部采用中国海油自主技术设计建造,项目国产化率达98.3%,其中12项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LNG释放的过程中,气化吸热产生大量冷能。以中国海油的“绿能港”为依托,滨海港正建设低碳绿色的冷能利用体系。为将冷能的独特资源优势利用起来,滨海港冷能综合利用示范区的冷能交换中心、冷能空分、冷水鱼养殖、冰雪大世界等冷能利用系列项目正在推进。

目前盐城正在大丰港经济开发区、射阳港经济开发区、滨海港工业园区开展低(零)碳产业园区试点建设,探索绿色低碳智慧理念在实践中的模式创新与技术验证。

在大丰港(近)零碳产业园,一站式“光储充”新能源充电桩站、会“报警”的垃圾分类储存箱、可边充电边休憩的光伏休闲凳……大丰港(近)零碳产业园将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生活融入园区建设,构建新型零碳生态圈。

同时,建立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机制,通过变电站、共享储能电站等,为入园企业提供可溯源、稳定消纳的绿电。“目前,园区已集聚一批新能源及装备制造行业领军企业,海上风电形成‘研发设计、装备制造、资源开发、运维服务’的全产业生态圈,氢能、合成生物、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正加速布局。”该产业园工作人员说。

在江苏怡宁综合能源科创产业园,园区零碳长廊、发电步道等融入“双碳”元素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作为盐城首个零碳智慧园区,怡宁综合能源科创产业园围绕“绿色、经济、智能、共享、示范”的建设理念,构建了“源网荷储充”一体化微电网,并提供可推广、可复制案例。该企业工作人员表示,近年来,怡宁能源打造微碳慧能园区,通过数字化、智慧化手段对园区产能、用能进行管控,助力园区从微碳到零碳目标的实现。截至目前,该园区已入驻新能源企业12家。

盐城,这座因盐得名的城市,向海而兴,坐拥江苏省内最长的海岸线。大自然馈赠的丰富滩涂与海洋资源,使其成为麋鹿的故乡、丹顶鹤的家园,也让其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备制造生产及沿海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都走到了全国前列。

围绕“能源清洁化、产业绿色化、设施低碳化、管理智慧化、认证国际化”,盐城在全省率先开展低(零)碳园区试点建设,聚力打造绿色产业、绿色资本、绿色技术等高端要素集聚高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