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如何具体落实临床研究中的“盲”?

2024-08-31 07: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盲法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中用于控制偏倚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临床 RCT 中,盲法的目的是减少或避免研究参与者(包括患者和研究者)对治疗分组的知晓,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主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提到盲法,临床研究者们大多不陌生。

但是真正操作起来,却有许多细节不能落实,下面是一则盲法设计不完善的案例。

在一项关于某种新型抗抑郁药物疗效的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计划采用双盲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药物包装上的特殊标识,负责给患者发放药物的护士能够轻易辨别出不同的治疗分组。这导致护士在与患者交流时无意中透露出了患者所接受的治疗信息,使得患者知晓了自己服用的是试验药物还是对照药物。

上面的案例破坏了双盲设计,会导致哪些问题呢?文末会告诉大家。

01 如何理解临床研究中的“盲”?

盲法是为了保持临床试验的参与者不知晓 “随机化分组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方法与手段,使得各方人员在整个研究期间对随机化处理分组保持“盲态”。

盲法有单盲、双盲和三盲。对受试对象、试验实施者和结果测量者三者之一实施盲法,称为单盲;对其中两者实施盲法,称为双盲;对3个环节均实施盲法即为三盲。除上述三盲之外,还可对统计分析人员施盲,即数据揭盲后,只告诉统计分析人员何组数据为A组,何组为B组,而不知道何组为治疗组,何组为对照组,甚至不知道该试验的设计是非劣效检验,或等效检验,还是优效检验,避免数据分析过程出现人为因素而影响结果,此为四盲[1]。

02 编盲前的准备

(1)确定研究方案:包括明确研究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治疗分组方案、观察指标、随访时间等。

(2)准备试验药物和对照药物:确保药物的质量、规格、剂型、包装等符合研究要求,且数量充足。

(3)设计随机分组方案:采用科学合理的随机方法(如随机数字表、计算机随机程序等)生成随机分组序列。

(4)设盲对象:根据实验类型确定设盲对象(如单盲、双盲、三盲),以及编盲的具体操作流程和编码方式。

(5)准备编盲材料:例如盲底(包含随机分组编码和对应的治疗分组信息)、药物编码标签、应急信件(在紧急情况下用于揭盲)等。

(6)培训相关人员:对参与编盲和临床试验的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编盲流程和注意事项,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保密性。

(7)建立质量控制程序:制定措施以检查和确保编盲过程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8)准备应急揭盲的流程和标准:明确在何种紧急情况下可以揭盲,以及揭盲的具体操作步骤。

03 盲法实施

盲法的实施有一下几个步骤[2]:

确定随机分组方案

由统计人员使用适当的随机方法生成患者的分组序列。

准备药物及编码

将试验药物和对照药物分别进行编码,编码应具有唯一性且无规律可循。

制作盲底

盲底通常是一份包含患者随机编号、分组编码以及对应药物编码的详细表格。这份表格被严格保密,通常由独立的第三方保存。

药物包装与标记

按照编码将药物进行包装,并在外包装上标记相应的药物编码。

再次核对

对包装好的药物进行仔细核对,确保药物编码、分组信息与盲底一致,且包装无破损、标识清晰无误。

封存盲底

将盲底密封保存于安全的地方,只有在特定的紧急情况或研究结束时,按照规定的程序才能解封。

药物分配

根据患者入组的顺序,依次发放相应编码的药物。

记录与文档管理

详细记录编盲的过程、参与人员、时间、地点等信息,相关文档妥善保存以备后续审查和追溯。

04 揭盲与紧急揭盲

揭盲是指在临床试验结束后或在特定条件下,解除对研究对象接受的治疗分组的遮蔽,从而明确其具体的治疗情况。

揭盲通常分为两种情况

正式揭盲:在临床试验按照预定计划完成,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准备就绪时进行。此时可以全面了解各组的治疗情况,进行最终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

期中分析揭盲:在试验过程中的特定时间点,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揭盲,以评估试验的进展和安全性,决定是否继续或修改试验方案。

紧急揭盲则是在特殊紧急情况下进行的揭盲操作。例如,当参与试验的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需要立即了解其接受的治疗以便采取最恰当的救治措施时,可进行紧急揭盲。

明确的紧急揭盲标准和触发条件:例如患者生命受到威胁、出现严重且无法解释的症状等。

特定的审批流程:通常需要经过主要研究者或相关负责人的批准,并详细记录揭盲的原因、时间、参与人员等信息。

限制知晓范围:尽量将知晓揭盲信息的人员控制在最小必要范围,以减少对试验的影响。

无论是揭盲还是紧急揭盲,都需要在保障患者安全和试验科学性的前提下进行,并且要严格记录和报告相关过程和结果。另外,为了保证用药安全,可将在二次揭盲后通过发邮件(微信)的方式告知研究者和受试者试验得出的科学结论及分组用

药情况[3]。

现在我们来回答文章开头的案例问题:

这种情况破坏了双盲设计,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1. 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如果患者知道自己服用的是新型试验药物,可能会产生更高的期望和心理暗示,从而影响对药物疗效的真实感受和反馈。

2. 评估偏差:知晓分组信息的护士在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不良反应时,可能会不自觉地受到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导致评估结果不客观。

最终,这个盲法使用错误可能使试验结果产生偏差,无法准确评估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真实疗效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吴泰相,刘关键.隐蔽分组(分配隐藏)和盲法的概念、实施与报告[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03):222-225.

[2]张莹莹,李晶,李元滨,等.药物临床试验编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药物评价研究,2024,47(06):1372-1378.

[3]武晓静,邓蕊.盲法临床试验结束后受试者揭盲告知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医学与哲学,2020,41(17):39-43.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