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起猛了,商场长满了“谷子店”
“周末过得比上班还累”,北京二次元爱好者潇潇(化名)经历了一个“赶场”的周末。
“起床先冲小排球快闪,排队时间不长,但‘烫门’角色的‘谷子’要靠抢的,早起的人有‘谷’吃。刚从朝阳大悦城出来,发现昨晚预约的合生汇吉伊卡哇(chiikawa)快闪快到入场时间了,还得提前过去排队领号码牌。之后跟朋友约好了在王府井的非人哉主题店吃午饭,联名餐厅只剩最后几天了……”
商场最清楚潇潇如此忙碌的“谜底”。
这个夏天,越来越多的商场就这么“水灵灵”地变成了二次元热门IP的“秀场”。二次元快闪店接连亮相,仅北京一地就有超百场活动,比如朝阳大悦城的“排球少年!!”快闪店、西单大悦城的“宝可梦轻松派对”、朝阳合生汇的“小狗的北京之旅”……
“吃谷人狂喜!天热不愁没地方逛了,北京最近二次元快闪、联名多到值得用Excel表格列一个清单。”潇潇说。
△西单大悦城暑期开设的“咒术回战”快闪店。
被“谷子”拿捏的年轻人
“吃谷人”是谁?广受年轻消费者追捧的“谷子”音译自英文“goods”,泛指二次元周边,常见的商品包括亚克力立牌、马口铁徽章、毛绒玩偶、拍立得小卡、海报、色纸等,而购买这些商品则被二次元圈子里的人称为“吃谷”。
“其实像‘谷子’‘吧唧’(音译自日文‘バッジ’,即徽章)这些都是最近几年才流行起来的叫法,我上学那会儿经常逛漫展,当时大家还在说买周边、徽章。没想到的是,有一次在闲鱼上问卖家,能不能拍一张徽章背面,差点被对方开除二次元籍了。”已经工作了几年、自称“老二次元”的上海消费者小潘(化名)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吃谷”其实并非新鲜事儿,只不过是现在的年轻消费者换了一套叫法。早在十多年前,她最“上头”的时候,曾经每个月都会花费四位数购买二次元周边。
△印有动漫角色的“谷子”。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跟相同载体的文创产品比起来,二次元周边的价格一直偏高,但真心喜欢的人一般不会计较成本,大家愿意为了对作品、对角色的爱,或者说是为自己的情绪价值而买单。”小潘说。
“今年过生日的时候,一口气花了400多块‘吃谷’,抽到了‘我推’的爱心‘吧唧’,感觉这比买个蛋糕开心多了。”刚考上大学的小叶(化名)告诉记者,比起吃蛋糕、聚餐庆祝生日,她更享受和朋友们一起到“谷子店”购物,然后人手一杯奶茶,找个地方坐下来拆盲袋。而让她欣喜若狂的“我推”源自日文“推し”,意指强烈喜爱的对象,在这里是某部二次元作品中的虚拟角色。
△消费者在“谷子店”购物。
被“小叶们”视若珍宝的铁皮徽章,除了常规的圆形、方形之外,还有爱心、五角星、书本等各种形状,直径不过几厘米,捧在手心里,虽然几乎感觉不到重量,但是售价一般在十几元至百元之间。令“圈外人”感到难以置信的是,有些限量发售的稀有或绝版的“海景谷”,二手交易价竟然高达数万元,有的围观者对此调侃:“折算成克重,远超金价数倍”。
“生活费平时省着花,一天三顿吃食堂,但是总有那么几天忍不住为爱买单。”小叶说。
现在流行去商场“吃谷”
“节流不如开源,停谷不如赚钱”,二次元消费者这种舍得为兴趣爱好花钱的悦己消费观念,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对年轻人“望眼欲穿”的商场。
走进北京二次元打卡地王府井喜悦购物中心,地下2层俨然是“谷子店”的天地——布谷社、甘乐屋、潮玩星球、次元猫、GuGuGuGu……连成一片的二次元品牌令人目不暇接。有些在商场“吃谷”的年轻消费者背着装满徽章、玩偶和小卡的“痛包”,头戴蓝色、绿色、紫色假发,还精心化好了cosplay妆,仿佛从二次元作品中穿越而来。与他们擦肩而过的普通消费者,对这样的景象已经司空见惯。
△二次元热门打卡地王府井喜悦购物中心。
“起猛了,竟然能跟齐司礼(手游《光与夜之恋》人气角色)一起排队买奶茶”“拼桌拼到了不认识的角色,没好意思开口‘集邮’(和角色扮演者合影留念)”“过来吃炸酱面,听说这里是给年轻人逛的,确实挺不一样的”……某社交平台上,不少消费者分享了自己在商场里偶遇cosplay爱好者的经历。
暑假期间,王府井喜悦大大小小的“谷子店”里客流络绎不绝。记者看到,一位00后消费者装扮成动画《排球少年!!》中的角色,举起自己几分钟前刚抽到的镭射徽章,站在喜爱的角色立牌旁边连连自拍,在其看来“出cos逛‘谷子店’更有沉浸感”。
△王府井喜悦某“谷子店”的部分商品已售罄。
“感觉商场里的‘谷子店’特别适合夏天消遣,像我经常逛的王府井喜悦、银泰和apm楼下都开了好多家店,常驻和快闪都有,二次元快要变成商场标配了。”潇潇表示,自己几乎每次逛商场都会寻找“谷子店”,不过,对“小食量”的她来说,每个月“吃谷”的开销并不大,“就跟平时喝奶茶差不多”。
“有的人拿一堆东西来结账,一下子就花掉几百块甚至上千块钱,也有人挑了半天,最后只买一两样东西,还有只看不买的,但是不多。”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谷子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消费者排队结账。
无论是“一掷千金”“少吃多餐”还是只逛不买的消费者,对他们来说,商场里的“谷子店”都不仅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购买渠道,更是与同好们共享的精神乐园和社交体验场。
商场与二次元“双向奔赴”
据了解,在“吃谷”的风吹进商场之前,二次元消费场景以线上为主,网店、代购和拼单群“瓜分”了爱好者们的钱包。数据显示,早在2021年,我国泛二次元用户已有约4.6亿人,其中半数以上购买过周边产品。近年来,这一数字还在持续扩大,据《中国二次元内容行业白皮书》,2023年中国泛二次元用户规模已达到4.9亿人,预计在2026年将突破5.2亿人。
“那些年除了赶上漫展‘场贩’,大部分时候都得在网上买周边,总是要付运费不说,还要担心出现‘官瑕’(出厂瑕疵)或者快递途中‘受伤’的风险,现在的二次元可比我们幸福多了。”小潘对此表示,多年来二次元圈子里“吃谷”的需求一直不小,当商场也看上了这块蛋糕,原本低调的爱好就这样“出圈”了。
与线上渠道相比,“谷子店”具有所见即所得、即时满足感、便利性与强社交属性等优势,因而迅速风靡二次元文化圈。2023年以来,“热辣滚烫”的二次元零售逐渐成为商场的流量密码,“二次元拯救老商场”“谷子店盘活老商场”等话题屡屡冲上社交平台热搜。越来越多的传统百货、购物中心将其视为新风口,竞相引入二次元潮玩、服饰品牌、主题餐厅等新业态,为自身博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谷子店”高调登上了商场大屏。
据Mall星人和中商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7月底,国内有30余个一二线城市的90多家商场在打造二次元消费城市地标,近百个城市的数百家商场引进了各类二次元品牌。例如,上海百联ZX创趣场、西安小寨银泰百货、武汉X118潮流盒子、南京水游城、成都天府红等商场内均有数十家二次元品牌。从品牌发展情况来看,IP STAR、卡游、暴蒙、漫库、三月兽、谷乐屋等多个二次元品牌半年内开新店数量均超过以往两年的累积。
△以售卖周边为特色的二次元餐饮门店。
从寸土寸金的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到旅游胜地杭州西湖畔,强势崛起的“谷子店”涌入各地繁华商圈,携手老商场再造潮流地标,成为存量商业更新的亮点。
商场如何接住“泼天富贵”
加速拥抱二次元的商场,变得更好逛了吗?不少“吃谷人”对此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潇潇表示,“长满了谷子店”的商场对她的吸引力太大了,可以一站式满足“吃谷”与其他吃喝玩乐购的需求。“喜欢二次元和逛街买衣服、看电影、吃饭、喝奶茶并不冲突,商场想要从年轻人口袋里掏钱,就应该真正打入这些圈子里,让大家逛得舒服。”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二次元氛围’到位了,穿cos服走在这些商场里面,不会有路人用白眼看你,在旁边嘀嘀咕咕,这是什么奇装异服。”小叶说。
△王府井喜悦休息区的cosplay爱好者。
业内人士认为,把“吃谷人”留在商场的关键在于提高“二次元浓度”。随着二次元品牌线下门店遍地开花,消费者拥有的选择越来越多,也因此变得更难被取悦。在二次元风潮席卷商场的今天,“谷子店”已经不再是人有我无的独特优势,也并非简单地开一两家店、做几场快闪活动,就能塑造“二次元友好”商场的形象。
“二次元消费者是很敏感的,需要从细节上向他们传递‘懂你’的态度,跟他们玩到一起。”百联ZX创趣场负责人说,作为国内首个聚焦次元文化的非标商业项目,为了与顾客构建共同的话语体系,商场内到处都体现了二次元元素,就连提示语也在模拟二次元用语,例如,电梯扶手处的“优雅的人,是不会攀爬的哦”、洗手间门口的“吸烟是禁忌魔法哦”“离开请检查随身装备”等。
△百联ZX创趣场与众不同的提示语。
“二次元爱好者并非来者不拒”,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商场在引入二次元品牌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整体氛围,确保这条创新路径与自身品牌调性相一致。换言之,如果品牌老化的问题长期存在,商场内的大部分门店与二次元全然割裂,也缺少体验业态,不仅难以将新流量转化为销量,还有可能会把原本面向的消费者越推越远。
在契合自身定位与目标客群生活方式的前提下,布局“二次元经济”正当其时,《2024年二次元潮流消费趋势报告》认为,未来几年,二次元仍将为实体经济助力,持续打造城市消费新地标,并贡献爆款话题和热门事件。同时,小镇二次元消费群体线下消费需求旺盛,这一趋势也会持续下沉至三四线城市。
对爱“吃谷”也爱逛街的“潇潇们”来说,二次元进商场更像是锦上添花,而对迫切讨好年轻人的老商场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二次元拯救老商场”的传说还在继续,随着二次元产业蓬勃发展,消费者规模持续扩大,商场创新打造二次元主题街区等项目,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重返线下,有望激活增长新动能。(记者 涂瀚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