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追星?或许我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原创 孙一文 王颖竹 上海精神卫生飘扬的绿丝带
•
饭圈文化、应援打榜、刷量控评、粉丝经济……近年来,追星成了一种流行文化,也成了部分青少年热衷的“事业”,关于青少年非理性追星的行为多有报道,持续引发社会关注。
追星行为,既蕴含了成长的契机,也潜藏着迷失的风险。它满足了青春期孩子(脑科学最新研究指出,青春期的跨越时间从10岁至25岁,部分个体甚至可到30岁)对自我认同、归属感和榜样等需求,促进了他们的社交互动和自我激励。然而,过度追星也会导致青少年忽视现实生活,影响其成长发展。因此,理解追星背后的心理需求,关注极端追星行为隐藏的心理痛苦,学会健康追星是个体能够更好地成为自己的关键。
✦
✦
Part01.
追星,是一场心灵成长的盛宴
让人担忧的追星行为,多发生在青春期这一特殊阶段。青春期的少年会经历2个至关重要的转变:大脑逐渐发育成熟以及从依赖到独立的过渡。这一过程中,青少年会经历四种典型的心理“不适”:从关注自我身体,到渴望与父母拉开距离,再到寻找新的社交对象,最后对自我身份进行深刻探索。在这一连串的成长转变中,追星行为作为一种独特且重要的表达方式应运而生。
追星其实并非是盲目或肤浅的娱乐行为,而是青少年在青春期实现自我成长与认同的重要途径,仿佛是一场心灵的成长盛宴,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欢乐和满足,更是一系列珍贵的成长体验。
首先,青春期是一个寻求自我认同与独特性的时期,他们渴望与众不同,却又害怕过于显眼。追星行为就恰如其分提供了这样的心理慰藉,让他们在寻找独特自我时保持一定隐私与自由。青少年在偶像身上看到或渴望自己拥有的特质,这种认同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接纳。青少年将自我投射于偶像,共享其荣耀与蜕变,所以追星的过程实则也是在追寻自我。
其次,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奇与好感是成长的自然本能。这些能力需逐步成长,而非一蹴而就。在青春期这个恋爱的启蒙阶段,少年将异性憧憬投射于偶像,体验纯粹情感,实则在安全范围内预演恋爱,满足情感需求和恋爱憧憬,也是在为未来恋爱铺路。
再次,追星行为过程也会伴随个体独特的个性与价值观的表达,是青少年的成长宣告:“我不是孩子了,我有个人的见解”,“我想要平等地尊重”,“我的偶像坚韧进取,带给我榜样的力量”,青少年可以从偶像的成功中汲取力量和启示,逐步丰盈自己的成长画像。
此外,追星过程中,青少年可以暂时忘记烦恼和压力,享受这份纯粹的快乐;也可以和志同道合的粉丝一起分享喜悦、分担痛苦,共同为偶像加油助威,强化同伴归属感;还可以通过创作来表达对偶像的喜爱和支持,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收获成就感。
✦
•
✦
Part02.
当心!追星之路会有“甜蜜陷阱”
虽然追星会为青少年带来积极的影响,但我们也必须正视其潜在的负面影响。这些“隐患”会阻碍青少年的正常发展。因此,清醒认识追星中的“隐患”,避免陷入“甜蜜陷阱”。
01.
浪费时间与精力。过度追星会占据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青少年可能会学业受损并引发家庭矛盾。
02.
投入过多金钱。部分青少年可能会为了购买偶像的周边产品、参加偶像的活动或支持偶像的事业而花费大量的金钱。这种不理智的消费行为不仅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还可能让青少年陷入财务困境。
03.
沉迷于虚拟世界。过度关注偶像在社交媒体上的动态,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和互动,这种过度依赖虚拟世界的行为会影响社交能力和身心健康。
04.
粉丝冲突和网络暴力。一些粉丝会因为对偶像的过度热爱而对其他粉丝或偶像产生攻击性行为。这种不理智的行为可能引发网络暴力事件,也会伤害少年的身心健康。
Part03.
正确追星,少年才能更加靠近光芒!
✦
•
1. 适度追寻但不过度模仿,构建适合成长的行为方式
少年求学成长之路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如果你因为盲目追星而荒废自己的学业,伤害自己的身体,无底线模仿为了影视效果而“偏离”的行为,如看个古惑仔就去学着纹身,为了所谓的高颜值去整形,为了追星背负债务倾家荡产等等,那这肯定也是你的偶像不愿意看到的,也将会在未来的时候会遭遇因为错误行为所带来的成长代价,可能会后悔、遗憾……却追悔莫及。但是如果我们尝试用心中那个持续努力、坚韧不拔、成功版的“自己”,来汲取成长的正能量,勇敢追梦,激励自己不断前行,你的偶像定会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少年,祝愿你与你的偶像在更高处相见!
✦
•
2. 合理认同但不全盘接受,学会拥有自己的判断力
洁白无瑕的云彩也有被污染、变灰、变黑的时候;再优秀的偶像也是人,不可能完美无缺。因此,在追星道路上,我们不应该因为喜欢一个偶像,就盲目接受他的一切行为,认同他的一切观点,欣赏他的所有价值观,而对于不喜欢的偶像,就通盘否定和排斥,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会让我们失去理性和判断力。只有视通八方,才会启智润心,才能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觉察问题、评判问题、思考问题、应对问题。
✦
Part04.
理智“出手”,父母善用成长“引路人”
感同身受追星带给孩子的“快感”,
以开放态度接纳合理的追星行为
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追星行为某种程度上的确为孩子带去了快乐与喜悦。作为父母,在发现孩子有追星行为且比较正常时,可以先保持一颗好奇心,有机会与孩子坐下来,坦诚地交流。听听孩子跟你分享为何对偶像情有独钟,哪些特质和作品打动了ta,对ta有哪些积极影响。并借机与孩子和你分享一些日常不知道或者不愿意分享的事情,为亲子沟通打开一扇新的大门。也许你会发现,哎呀,原来我的孩子也是很有思想,很厉害的嘛!
面对极端追星行为,
先处理情绪,冷静应对
当您发现孩子展现出对某位明星的过度热爱与追捧时,请先稍稍冷静,不要过于焦虑和担忧,也不要着急打压和叫停,也无须对明星咬牙切齿、痛恨不已。请记住,这些极端行为并不是明星或追星本身的问题,它们更像是孩子内心问题的一种外化和展现,只有当我们找到这些真正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帮助孩子时,孩子的极端追星行为才会缓解消失。就如同发烧只是身体内部问题的表象,只有当找到发烧的根源并进行治疗时,体温才会恢复正常。
了解追星背后的“故事”,
再解决问题,对症下药
如果孩子出现极端追星行为,作为家长,不应该仅仅关注于他们该不该追星,而应该深入探究背后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秉承“不粗暴干涉,也不放任忽视”的态度,既赋予孩子成长过程中自主决策的权利,也能够承担在矛盾迷茫时给与孩子关怀支持的责任,与孩子一起寻找背后的难题,度过难关。比如:孩子在生活中是否遭遇了过多的挫败?他们是否在人际交往上遇到了困难?家庭环境是否给他们带来了压力?或者其他需要关注的异常心理现象?以关心、关怀去觉察孩子背后的困境,和孩子一起思考解决办法。
咨询师的话:
青春期的少年处在一个心理需求多元且旺盛的阶段,考取好大学、找到好工作非常重要,社交、恋爱和群体归属等需求也非常重要。人的心理和生涯发展阶段具有不可逆性,若在特定成长阶段未能及时满足这些需求,虽然未来仍有弥补的可能,但往往需要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的代价。
追星行为就像是孩子发出的成长信号,本身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引导青少年保持理性、健康地追星!家长可以用更加开放和理解的心态看待追星现象,在尊重、理解追星行为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孩子借助榜样正向力量,鼓励他们勇敢翱翔,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