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过失致人死亡案,无罪辩护后撤销案件丨蓝天彬律师

2024-09-18 15: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逝去的生命永不再来。

2021年9月,一个平淡的下午,一个老小区,一个两岁的孩子突然跑向路中央,当事人李顺(化名)开车,猝不及防碾压过去,孩子不幸身亡。

L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两岁的孩子负该起交通事故的次要责任,认定李顺负该起交通事故的主要责任。李顺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刑事立案。

我是李顺的辩护人,看到监控视频全过程,心里咯噔几下,这种悲剧让人难受。不过,既然接受委托,就要尽全力去辩护。

申请复核,争取重新认定

本案是否有辩护空间?辩护的方向是什么?我和当事人李顺沟通,李顺是个老实上班的中年人,上有双亲,下有两孩,他面对这种情况很迷茫。我研究后,初步确定三大思路:一是申请复核,争取重新认定事故责任,变为同等责任或次要责任。二是现场调查李顺小区是否为封闭小区,社会车辆是否可以自由通行,小区道路是否为法律意义上的“道路”。三是和公安机关沟通,论证这是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李顺涉嫌交通肇事罪,而不是过失致人死亡罪。如果李顺负主要责任,那么无论交通肇事罪还是过失致人死亡罪,都要承担刑事责任。而在同等责任的情况下,李顺如果涉嫌交通肇事,是无须承担刑事责任的,只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果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那么仍然要承担刑事责任。或者,论证这是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

显然,辩护难度大,但仍然有机会。

当务之急是申请复核,争取重新认定事故责任。时间紧急,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三日之内就要书面申请复核,而明天就是最后一天,今天接受委托,就要梳理思路,类案搜索,加班起草《交通事故认定复核申请书》。

《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李顺行驶时超过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右转弯时未打转向灯,且对路面情况疏于观察,未注意避让行人的过错行为,是造成该起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两岁孩子在车辆临近时突然加速通过事发通道口的过错行为,也是造成该起交通事故的原因。两岁孩子负该起交通事故的次要责任,李顺负该起交通事故的主要责任。

我们认为《交通事故认定书》不公平、不公正,申请撤销该《交通事故认定书》,依法认定两岁孩子负该起交通事故的主要责任或者同等责任,认定李顺负该起交通事故的次要责任或者同等责任。

一、两岁孩子在车辆临近时突然加速跑向通道口,申请人无法躲避,两岁孩子应负主要责任或同等责任。

申请人对两岁孩子及其家人万分抱歉,也愿意赔偿,但责任的认定应当公平公正。

两岁孩子在车辆临近时突然加速跑向通道口,显然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二条:“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的路口,或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应当在确认安全后通过”。也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三条:“行人不得跨越、倚坐道路隔离设施,不得扒车、强行拦车或者实施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的其他行为。”

监控视频显示,两岁孩子突然加速跑向通道口,首先违法,加之两岁孩子仅两岁多,个子很小,这是普通人开车躲避不了的,来不及刹车,不可避免会撞到两岁孩子。法律不能强人所难,在不具有期待可能性的情况下,在普通人都会撞到的情况下,尤其是两岁孩子突然奔跑存在重大过错的情况下,应当首先认定两岁孩子负主要责任或同等责任。

申请人搜索国内多起类似案例,认定行人承担主要责任或者同等责任,一并提供给公安机关。虽然我国并非判例法国家,但司法实践中对此类案件谨慎认定的思路仍可借鉴,尤其是关乎一个人的生命自由的时候,有关机关更应慎之又慎。

二、两岁孩子的母亲疏忽大意,未充分履行监护职责。

两岁孩子的母亲作为两岁孩子的监护人,当时位于道路西侧靠近南门位置处与人聊天,明明看到两岁孩子快速跑向另一边,面临危险,仍疏忽大意、置之不理,未充分履行监护职责,间接导致悲剧。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四条:“学龄前儿童以及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智力障碍者在道路上通行,应当由其监护人、监护人委托的人或者对其负有管理、保护职责的人带领。”

三、《交通事故认定书》的事故形成原因分析与客观事实有出入。

《交通事故认定书》认为,李顺行驶时超过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右转弯时未打转向灯,且对路面情况疏于观察,未注意避让行人的过错行为,是造成该起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这是与事实有所出入的。

首先,事故发生之前,两岁孩子位于道路东侧金色汽车中后部,在用手拉拽后车门,其身高低于该汽车后备箱高度,李顺由东向西行驶至南北向通道交叉口处,视线被停在交叉口处的金色汽车遮挡。李顺并非对路面疏于观察,而是由于金色汽车的遮挡,客观上不能观察到身高低于车辆高度的两岁孩子。

其次,在李顺驾车在路口处转弯时,两岁孩子突然加速靠近,由于两岁孩子处于李顺的视野盲区,客观上无法注意到突然加速通过的两岁孩子,客观上无法做到及时避让。

应该说,事故双方均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但基于前述分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两岁孩子在驾驶员的视野盲区处玩耍,突然加速跑向路口,未提前观察路口处车辆情况,且监护人未充分履行监护职责等,导致李顺驾车经过时无法预见也无法看到两岁孩子的出现,从而发生交通事故。因此,两岁孩子一方应当负主要责任或同等责任,李顺应当负次要责任或同等责任。

四、《事故认定书》程序违法,影响案件公平公正处理。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三条明确规定,发生死亡事故以及复杂、疑难的伤人事故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道路交通事故证明前,召集各方当事人到场,公开调查取得的证据。

本案不存在国家秘密,不存在商业秘密,不存在个人隐私,但L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从未通知、召集过各方当事人到场,也未公开调查取得的证据。《事故认定书》的作出的程序违法,严重影响案件公平公正处理,《事故认定书》进行责任划分的公平公正性存疑。

综上所述,该事故认定事实不清、事故成因分析错误、责任划分错误,特提出复核申请,请求依法撤销《交通事故认定书》,依法认定两岁孩子负该起交通事故的主要责任或者同等责任,依法认定申请人李顺负该起交通事故的次要责任或者同等责任。

 

现场调查,还原事件真相

 

我们向上一级T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递交复核申请书后,又去实地调查。这是个老小区,没有人车分流,不少汽车停在小区路上。案发现场是个九十度直角转弯处,有一辆汽车和一个旧衣物回收箱遮挡视线。我们多次开车,模拟现场,认为李顺身高160多厘米,两岁孩子处于其视野盲区,开车无法注意到突然加速通过的两岁孩子,无法做到及时避让。我们认为,该事件为意外事件,或者李顺是同等责任,没有达到主要责任的程度。我们多次拍照、摄影。

此后,我一方面把照片、视频刻录成光盘,撰写法律意见书,提交给公安机关,以便于全面、客观地划分责任;另一方面撰写、提交《侦查实验申请书》,申请上一级公安机关进行侦查实验,以便于查清事实,重新认定责任。申请人认为,实验的条件应当与事件发生时的条件尽量相同,尽可能在事件发生的原地,使用原来的工具、物品等进行。注意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在侦查人员主持下,可以邀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实验。类似申请人身高的人,驾驶申请人的汽车,并且在拐弯处停放两岁孩子家人的汽车,还原案发现场。

 

撤销原认定,划分为同等责任

不久,传来消息,上一级T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撤销原认定,L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要重新认定责任。同时,我们得知,L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打算做侦查实验。

L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做完侦查实验后,事故认定变更为同等责任。这是案件的重大进展,为此后的辩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步步为营,申请撤销案件

 这个案件,每隔一段时间,我就拿来研究一下,寻找辩护点,并检索案例和论文,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期间,吴争超的文章《过失致人死亡还是交通肇事——从司法实践看相关刑事法律的适用》,对我启发很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八条规定:在实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内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和本解释的有关规定办理。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伤亡或者致使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百三十五条、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罪)等规定定罪处罚。

吴争超文章总结说,何谓“实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解释》并未进一步明确,目前有道路认定说和车辆通行说两种观点。“道路认定说”观点认为,《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道路”仅指公路(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城市道路以及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不包括农村中的村道、田间道路和施工中的公路,也不包括居民小区、厂区等实施封闭管理的内部道路。“车辆通行说”观点认为,即使事故发生的场所不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道路,但只要该事故系车辆通行时发生的,则仍应认定为“实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相应案件应按照交通肇事罪处理。相较于“道路认定说”,“车辆通行说”更为合理。

此后,我们继续努力,起草、递交《撤销案件申请书》。鉴于L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已将申请人李顺的交通事故责任重新认定为同等责任,请求撤销李顺过失致人死亡罪一案。

一、本案系交通事故,李顺在同等责任情况下不应承担刑事责任,可承担民事责任。

L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李顺驾驶小型普通客车在小区内行驶时未按照小区内标明的限速标志行驶,且在右转弯时未打转向灯未确保安全驾驶的过错行为,是造成该起交通事故的原因。两岁孩子在车辆临近时突然加速通过的过错行为,也是造成该起交通事故的原因。两岁孩子负该起交通事故的同等责任,李顺负该起交通事故的同等责任。

申请人认为,本案应当适用交通肇事罪的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的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本案是同等责任,申请人不应该承担刑事责任,可以承担民事责任。

二、本案属于在实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内发生的交通事故,适用交通肇事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

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可知,驾驶机动车辆致人死亡的,应根据该事故是否属于“实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适用相应的刑事法律规定。如事故发生在实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内的,应按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的规定对行为人定罪量刑。如事故发生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则应按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规定对行为人定罪量刑。

但何谓“实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解释》并未进一步明确,导致司法实践中存在一些不同的解读。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车辆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的,参照本法有关规定办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五条规定:“机动车在道路以外的地方通行时引发的损害赔偿案件,可以参照适用本解释的规定”。由相关规定可知,即使车辆在道路以外发生事故,只要是在车辆通行时发生的,相关责任仍应按道路交通事故规则处理。因此,判定事故是否属于“实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应着重考察该事故是否系因车辆的通行活动引起的。

申请人认为,本案是由车辆行驶引发的交通事故。L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也认为,李顺驾驶小型普通客车在小区内行驶时未按照小区内标明的限速标志行驶,且在右转弯时未打转向灯未确保安全驾驶的过错行为,是造成该起交通事故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说,小区内部道路有限速标志,也要求转弯的时候打转向灯,已经适用了《道路交通安全法》。这种情况下,同样应该适用交通肇事罪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而不应该适用过失致人死亡罪相关法律法规。在交通事故同等责任的情况下,申请人李顺不应承担刑事责任,可承担民事责任。

申请人李顺对两岁孩子及其家人万分抱歉,也愿意赔偿,愿意承担该负的民事责任。申请人是否构成犯罪,是否被追究刑事责任,这是关系到申请人一生的重大问题,关系到申请人生命和自由的重大问题,甚至关系到申请人子女以后工作生活的重大问题,在此恳请L县公安局尽快撤销申请人李顺过失致人死亡罪一案。

我在多次走访中注意到,该小区虽然有门卫,但外来车辆可以通行。旁边有个小学,上学、放学高峰期有一些家长把汽车停到小区。小区内有限速标志,有停车收费告示。据此,我认为该小区并非封闭小区,社会车辆可以自由通行,小区道路是法律意义上的“道路”,李顺涉嫌交通肇事,而非过失致人死亡。而在同等责任情况下,交通肇事无须承担刑事责任,需要承担民事责任。我们也一一拍照、摄影,作为证据提交,并撰写、提交补充法律意见书。

在补充法律意见书中,我同时强调,本案也可能是意外事件。李顺在九十度转弯处,无法预见两岁孩子会突然跑出来,且李顺视线被停在交叉口处的金色汽车以及路边回收旧衣物木箱、招牌遮挡,有一定的视线盲区。根据一般人的认知能力和当时的情况,李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不具有预见的条件和能力,损害结果完全出乎李顺的意料之外。李顺不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不应当负刑事责任。

此后,我多次和公安机关良性沟通。

一年后,2022年9月底,L县公安局认为没有犯罪事实,决定撤销案件,当事人李顺无须承担刑事责任。

一个刑事案件就此了结。不过,李顺和保险公司仍要面对民事索赔诉讼。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蓝天彬律师: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咨询专家,江苏省律师协会维护律师执业权利工作委员会委员,南京市律师协会刑事诉讼法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前法治记者,毕业于厦门大学,专注于刑事辩护,多起案件获得不起诉或撤销案件、终止侦查、改判缓刑等结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