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零售业大变革,如何穿越周期?
长江商学院 2024年08月29日 17:49 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企业家杂志 ,作者梁宵
在中国零售商业史上,张文中是绕不过去的标杆人物。
1994年,他在北京创办物美超市;2003年,物美商业赴港上市,成为“内地民营零售第一股”,张文中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超市之父”。
此后,张文中带领物美先后收购百安居中国、华润万家、麦德龙中国等企业,还控股新华百货、参股重庆百货,同时孵化了多点DMALL等新业务,进一步巩固了物美的零售业态,逐步构建起了一个庞大的“物美系”商业帝国。
如今,身家逾两百亿的物美系创始人张文中仍在奋力冲刺,其旗下多点DMALL、麦德龙供应链近日相继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
在经济下行周期和消费趋势变化的大环境下,传统商超无论是单店销售规模还是盈利能力均在普遍下降。增量市场“跑马圈地”的时代似乎已然过去,只有追得上变化的企业才能够生存。
“伟大的企业都是冬天的孩子。” 就像一位习惯了远洋航行的船长,张文中已将不确定性纳入商业人生的航线,不断探索着传统零售转型的创新模式。今日与你分享物美集团创始人、多点DMALL创始人、长江商学院校友张文中的商业智慧,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张文中
物美集团创始人
多点DMALL创始人
长江商学院CEO首期校友
早餐会
周一到周六,每天早晨7点半,物美的第一场会议就已经开始了。
这是最近几年的“特别安排”——零售企业与民生息息相关,每天都有新情况需要及时决策,更要时刻保持“战斗”状态。物美的整体业绩表现及数字化水平在行业中居于前列。但身处“寒冬”,更要强调“有质量地活下去,高质量地干起来”;落实的具体措施就是“系统性地提升经营能力,系统性地降本增效”。
只要在北京,包括张文中在内的物美决委会的高管都必须参会,但即便出差,张文中也几乎没有缺席过。有时候他在国外,连时差都来不及倒,往往这边开会时,那边已是深夜。
早会是物美历来的传统。7点半的会议后,紧接着是每天8点到9点的中高层“早餐会”——已经延续了超过20年;各个门店也有早晨会,但更早,因为要在8点开门迎客之前结束。
外表沉稳内敛的张文中,带出来的是一支热血沸腾的物美战队,在每天清晨就已经蓄势待发了。
通常在会议的过程中,作为掌舵人的张文中只是认真听,听到不太对的偶尔纠个偏,会议最后,他有需要重点强调的内容,就会写出来,挂在飞书上,以便参会人员能充分理解。
“张博士很严谨,物美开会要求也很严格,”于剑波说,每天的会议讨论议题很多,工作部署也很密集,所以开会一定要讲干货、直击问题、抓住本质、根本解决,不能走形式。
这种要求从高层会议一直贯彻到门店的早晨会,并具体化为三条行动守则:
站凳子——发言的店长要高出一截;
拿话筒——确保每个人都听到;
带讲稿——时间有限,不能信口开河,而要言之有物。
在物美有很多这样的“方法论”,借此通过行为拆解实现管理细化。做零售的都知道,这是一个从细微处抠效益的行当。日本7-Eleven创始人铃木敏文在《零售的哲学》中就分享说,零售业与生活息息相关,市场变化又快,所以“从创业初期以来,我一直坚持不放过任何细节的习惯。现在,我的职责依然是时刻监督‘企业的方向是否偏离了正轨’,并指点员工把握良好的时机实行应对变化的最优策略”。
张文中也随身携带着一台发现问题的“显微镜”,他每天进出大楼,发现有碍观感的——哪块地板破损,哪块清洁工作做的不好,都会指出来。一次,他亲自调整了员工食堂的动线,这样打饭效率会更高;前段时间,他又给物美总部楼里的多点便利店提了意见,后来店铺重新优化选品,将面积缩小了一半,营收仍能与原来持平——张文中一直强调“精益创业”,ROI(投资回报率)的核算要精确到每个货架。
“全面思考,积极行动。”张文中的这一点让于剑波印象深刻,“而且数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
如果说有什么变化,那就是他行动的步伐更快了,也更忙了。
这几年,物美的业态越来越丰富,体量也越来越大,除了超市大卖场,还有会员店、便利店、百货,聚拢到一起的店铺总数超过了2000家,员工有10万人。另外,张文中在2014年联合IDG等创立多点DMALL,这家提供一体化数字零售解决方案的SaaS公司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业务触角从国内延伸到新加坡、柬埔寨、东欧等国际市场。
身边的人感叹说,张文中忙到时间以分秒计。但即便忙到半夜,他也坚持每天走路。他走路很快,据说前两年物美高管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竞走10公里,张文中把其他人远远地甩在了后面,遥遥领先。
似乎是要把失去的年华追回来,而同样错过了黄金发展期的物美,也在奋起直追,希望在下一个零售时代跑在前面。
变 革
下一个时代的零售是什么样的?
“未来是人人在线,物物在线,事事在线的时代,零售也必然是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两栖物种。”在张文中看来,当前各种各样的挑战进一步证明不做数字化完全没有出路,“更要彻底转型”。
但这几年传统零售的转型实践也一次次证明,知易行难。许多企业朝着“线上线下打通”的目标,从满腔热情地出发到心灰意懒地放弃,有的企业甚至折腾得元气大伤,一地鸡毛。
物美则闯出了一条路。据于剑波介绍,物美线上业务已实现了整体盈利,而且各项业务指标还在不断刷新。单月为例,北京地区的线上峰值单量占到50%,生鲜交易次数增长了44%,销售额增长了68%——客单价有了明显提升。
事实上,尽管有着零售的外壳,但物美从一开始就带有信息技术的内核。张文中本科学的是数学,也是最早一批受到硅谷互联网科技氛围感染的创业者,回国后首个创业项目是卡斯特信息技术公司,为了推广POS机,才做了物美超市,纯属无心插柳。
2014年,在张文中恢复自由、重返物美后的第二年,他开始创办多点——比阿里提出新零售还早了一年。之后,多点就像是物美数字化改造的魔术手,而物美则是多点系统迭代的试验田,两者共同试炼,跑出了一条“物美+多点”的零售转型新模式。
“物美线上做得很扎实,因为不是贴膏药,把线上系统贴到原有零售系统上,而是根据一体化的原则,对集团和子公司的流程、组织、架构、商业模式做了彻底的解构重构,实现了各种资源线上线下的全面复用。”张文中说这才是转型最大的突破。
比如,物美的顾客可以通过一个APP解决三个消费场景:既可以完成线下自助收银,也可以在家中线上下单、店面取货,还可以选择送货到家,但为了实现这种“三合一”的功能,物美后台就要对门店、仓库、供应链的运营逻辑做出新的调整,保证各项要素能够在三种场景中无障碍切换、复用。
张文中就此举了个小例子,比如当线上业务大规模跳起,线下封闭的状态下,门店内的促销员、理货员就要转换为拣货员、快递员的角色,但不能依靠个人随意调动,而要创建相关流程系统管控……可以说,物美的数字化变革,就是由诸如此类的星星点点的微调整汇聚起来的,多点数字化系统Dmall OS也会根据这些调整不断更新,一般一两周就会迭代出一个新版本。
“未来行业竞争和分化重组会进一步加剧,接地气的创新企业才有可能脱颖而出。”张文中指出,物美的持续创新才会为将来赢得更强劲的长期发展。
信 念
7点半早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专项沟通。对于物美来说,抗疫保供的三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但换个角度,也让物美在反复锤炼击打下不断进化,实现了数字化的急速变革,而过程中,会牵扯到组织、流程、团队一系列的重构。
专项沟通的目的就在于建立共识,落实行动。涉及店铺运营、商品采购等专项会,各区区总、运营总监、采购总监都要一起参会讨论,这样才能打好跨区、跨部门的配合战;今年物美在诸多业务板块都推进了全国整合,现在已经成立了全国商品中心、全国供应链中心。
这是从思想到行动的整体变革,物美将此概括为“四个闭环”:思想闭环,流程闭环,行动闭环,结果闭环——改变认知是第一位的,接下来是重塑流程、组织、团队,进而才会引发行为和结果的不同。
整个过程的推进漫长而艰难。张文中常把传统零售的数字化比作“旧城改造”,建设之前先要拆除,可想而知,“破旧”的阻力有多大,风险性有多高。“数字化是个坎,迈过去前面就是大路,迈不过就被绊倒了。”于剑波说,没有企业家带头,数字化变革是很难做成的。
张文中就是带着物美迈过数字化鸿沟的那个人。他外表温文尔雅,朋友称他有一种“谦谦君子”的气质,但熟悉的人也都知道,他内心坚定,尤其是面对原则性问题,决不做让步。
早年张文中想在物美推ERP系统,当时开会的高管意见并不统一,一些人认为物美的管理系统已经很先进了,不必再花费近亿元换新系统。面对这种局面,张文中只说了句“行,知道了,今天会议结束”,但那次会议结束后没几天,他就带领这些高管到世界同行企业学习了一圈——他将此称之为“读脑”,后来,物美成为从SAP公司引入ERP系统的首个亚洲零售企业。
这是一位把决心诉诸行动的企业家,外人很难看到张文中情绪上的波澜,即便是物美十几年的老员工,也很少见他发火,但“不怒自威”,遇到原则性问题,会不遗余力地强调、不厌其烦地教育。他的言行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很多物美人都会提到他的家国情怀、捐赠的善举、对财富的态度,这些也感染着每一个物美人。
“一家企业和员工都是企业家的长长的影子。”于剑波说,在一把手的影响下,物美人一直坚持“当好人、干正事、有原则、守底线”。
据介绍,如今纳入到物美股权激励中的员工已有4000多人,针对门店基层员工,物美设立了“阳光助学金”以鼓励他们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这个传统已延续了近20年。
如果说,张文中引领着物美的发展,塑造了企业文化,那么在身陷囹圄的人生暗夜,支撑和引领他的又是什么?
对很多人而言,这几乎是不可承受之重,连俞敏洪都说,如果他自己出了这样的事情,就可能崩溃掉了,在《酌见》节目中,他就问张文中,“你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一个胸怀?”
“人是需要一个升华的,也需要一个解脱,面临这个环境,要真正让自己有所突破。”张文中说,在狱中读过的几百本书给了他很大的帮助。
这是有形的寄托,而更深层次的,是扎根于内心的那种无形的力量,就像他在《给40年的信》中所写的,“作为企业家,企业是永远的希望,即使高墙铁窗的阻隔,企业家的灵魂必须与企业同在。”
2018年,张文中在亚布力年会上朗读了这封信,那个时候他还没有彻底“平反”,但现场的企业家们听完后自发起立、鼓掌致意。
或许因为,张文中所讲的,也正是他们心中所想的。
文中图片来自图虫创意,转载需获授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