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如果一个人在令人沮丧的环境下变得抑郁,我们真的可以说他生病了吗?

2024-08-30 12: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师建国 心声经典

根据《正午之魔:抑郁是你我共有的秘密》一书的描述,抑郁发作期间,人的大脑会发生许多变化:“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水平提高,大脑杏仁核、可能也包括下丘脑的功能紊乱,褪黑素(松果腺加工血清素生成的一种激素)水平改变,催乳素的分泌增加(对易焦虑个体而言,乳酸增加会引发惊恐),24 小时间的体温变化减小,24 小时间的皮质醇(一种压力激素)分泌失常……”目前还无法解释这些身体变化:哪些是引起抑郁的原因,哪些是抑郁的症状,哪些只是恰巧同时发生。可以说,抑郁症既是精神上的疾病,也是身体上的疾病。

精神疾病只是脑内化学物质失衡引起的。大多数可信的发现只能描述那些早已被心理学家熟知的化学物质和脑区。换句话说:神经和生理数据可以为人类思维过程的的科学原理提供很多数据,但目前而言,它们难以对精神疾病背后的机理给予解释。

抑郁症是由血清素的缺乏引起的,焦虑症是由血清素和γ-氨基丁酸(GABA)的缺乏所导致的,而多动症是由多巴胺的不足造成的。情绪和思想是我们大脑所做的事情,是身体可以表达的一个过程,就像消化是消化器官参与的一个过程一样。

产生情绪和驱动力是我们大脑所做的事情;抑郁症是大脑利用血清素所产生的精神状态。但为什么抑郁症患者会血清素不足?是他们基因决定的还是机体突然丢失大量血清素?或是两者都有?

如果一个人在令人沮丧的环境下变得抑郁,我们真的可以说他生病了吗?也许这是他们的大脑以一种聪明的方式对环境做出的响应,就像饥饿的人消化会减慢一样。

精神科医生对于“血清素不足”的解释其实缺乏足够的依据,这更像是一种隐喻而不是生物学事实。神经递质活动虽然听起来很客观且科学性很强,但是当下我们并不能在患者脑中对其进行测定。

当正常情绪受到挫折、不如意,郁闷的心情持续过久,就有可能是抑郁症的前兆。抑郁症无所不在,若不好好治疗可能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反复发作,形成慢性化。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科学家们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大脑与正常大脑之间有一些明显的差异:如杏仁核的活跃,海马体变小,眶额叶(感知奖赏)等脑区出现问题。同时脑中的化学信号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降低,也与抑郁相联系。当出现这些异常时,也可以作为识别患者的一个依据,但最终还是要结合日常行为以专业诊断(ICD-11,DSM-5,CCMD-3)为准。

抑郁症患者并不可怕,他们只是需要被治疗的普通人。每一位抑郁症的朋友都值得被善待。一句关怀,一个微笑,一个善举,对他们来说或许都是莫大的帮助,让他们在冰冷的黑夜中看到曙光,虽然微弱,却足以让他们重获温暖,在想放弃时萌生对世间的留恋。正确认识和应对抑郁症,是我们和社会要共同迈出的关键一步。如果身边有人被抑郁症所困扰,请你多些包容与支持,多些理解与尊重。承认他们的痛苦,予以理解是通用的准则。不要带有偏见,不质疑,不批评,不讲大道理。多一些陪伴,给他肩膀可以哭泣,要比强行「正能量」有用得多。通过寻求专业资源,服用药物、心理治疗、电休克、经颅磁刺激等方法,即便是严重或持久的抑郁症,病情大多都能得到控制。勇敢面对,积极改变,向专业人士求助,便有复元的机会。

优选概率排名曲线(SUCRA)

针对有效、症状减分SMD、临床治愈及可接受度的优选概率排名曲线(SUCRA)结果如表1。

表1.优选概率排名曲线(SUCRA)

表1 基于优选概率排名曲线(SUCRA)的心理治疗类型排名,数字越大者排名越高(Cuijpers P, et al. 2021)

表来源:作者:JN。来源公众号:医脉通精神科(ID:medlive-psychiatry)

研究者针对这些入组研究开展了随机效应成对meta分析及网络meta分析,主要转归指标为心理治疗结束时的有效率,定义为抑郁症状减分≥50%;临床治愈率、抑郁症状减分的标准化均数差(SMD)、可接受度(全因脱落率)同样被纳入了评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