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气象旅游发展大会|中科院地理所闵庆文:未来旅游新风口将和气象密切相关
8月29日,第二届气象旅游发展大会在贵州省安顺市召开。
大会特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室主任闵庆文作了题为《气象旅游高质量发展:背景、目标与路径》的报告。
中科院地理所资源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室主任闵庆文 安顺日报 图
“未来旅游的新风口要么就是由气象造成,要么就是受到气象的影响。”闵庆文提出,我国旅游发展进入快车道,旅游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而旅游业的发展则对气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闵庆文看来,气象本来就是旅游的一种资源,同时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气象的服务。“气象+旅游”正在成为气象资源利用和服务创新中最活跃、人民群众最能直接感知的新领域,成为各地旅游经济中增长最快、最富有活力的新发展方向之一。
在闵庆文看来,应当着重从两个方面来考虑气象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首先是围绕公共气象服务的需求来加强旅游气象资源的开发和评价,不断地拓展气象景观、气象康养、气象研学、气象科普为核心的气象旅游产品。二是通过“气象+旅游”不断打造气象旅游新业态,将气象资源变为旅游资源,同时要加强旅游气象的监测和预测水平。
闵庆文还提出了三种气象旅游业态。首先是气象景观游。所谓气象景观游即以云海、彩虹、冰雪、日出等等为主要吸引物发展的大众或特定人群观光游,对气象部门基于长期气象观测信息确定其最佳观赏地、观赏期提出了新要求。其次是气象遗产游,这是以“百年气象站”和历史上的气象故事、二十四节气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础来吸引游客,融入中小学生研学活动,增强其趣味性、科学性和可参与性。还有气象康养游,可以针对不同年龄、身体状况的人群,根据旅游目的地的季节气候景观特点,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旅游服务。
气象与农业的结合也不容忽视。闵庆文希望将气象服务所提供的天气预报、极端天气灾害预警等服务融入乡村旅游中去,加强对农业遗产地的关注。
“避暑游不只是清凉,还要有热情的温度、历史的厚度。”闵庆文认为,要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不断拓展旅游的空间,提供更为丰富旅游的产品,重视地理、生态、农业、医药等多学科的支撑,加强各部门的协同,拓宽文化旅游的发展生态。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