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濒危物种瓯江鼋迎来“重生”
8月26日10时48分,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的浙能滩坑水电站内,第100只瓯江鼋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站内破壳而出、平安降生,标志着通过人工助孵技术繁育的瓯江鼋形成种群规模,这是瓯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发展事业的重要成果。
视频截图
东汉的许慎在《说文》写道:“甲虫惟鼋最大,故字从元,元者大也。”成年鼋的背甲可以长到1米,是我国内陆体型最大的水生龟鳖动物。鼋作为一种古老生物,迄今已生存1.75亿年,在自然界的数量远比大熊猫少,故有“神兽国宝”“活化石”“水中大熊猫”之誉,1989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但正因其体型大、形似食用鳖,成年鼋容易引起人类注意而被捕获。它还喜爱潜沙,遇到危险时,游不了多远就会埋进沙子;产卵时上岸找沙地,又会留下明显的爬行痕迹,这都让它直面天敌和人类的威胁。再加上,受采砂、修路、排污等外界因素影响,鼋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极度濒危。
1989年,鼋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18年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其保护级别列为极危(CR)。
原本广泛分布于江浙、福建、两广、云南等地的鼋,如今在野外已很难寻到踪迹。全国鼋保护区和养护基地资源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在全国6个人工圈养基地,人工养护成体鼋仅存15只。瓯江流域是鼋的故乡,从2000年开始,流域内拥有大鼋活动黄金水段的青田县,成立了全国唯一的鼋省级自然保护区。
鼋的繁殖力不强,且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2015年,被当地渔民误捕的瓯江鼋移交青田鼋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寄养在生态环境优越的浙能滩坑水电站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站进行保护性繁育研究,自此开启了野生鼋的人工辅助繁育历程。截至目前,青田鼋卵的孵化率和幼鼋成活率分别达到85%、99%,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浙江在人工辅助繁育和保种工作方面的技术越来越成熟。
近些年,每年有6000-7000人次来到滩坑水电站参观,增殖放流站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向更广泛的人群传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这种来自远古的“神兽”,还需要更多人来认识它、保护它。
来源:生态中国网综合中国新闻网、潮新闻;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本图文不做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