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气象灾害预警服务部际联动近9年,联络员点赞去年气象工作
自2010 年5 月由中国气象局牵头建立起,气象灾害预警服务部际联络员会议制度推动了气象防灾减灾部门合作的深化,促进双赢、多赢。而在藉由这一制度建立的气象灾害预警服务部际联络员联动平台上,二十余部委近40 名联络员承担着各部门沟通交流和日常工作协调的重要工作。
他们,如何评价2018 年的气象工作和气象合作?
在2019 年全国气象局长会召开之际,我们特别邀请了9 名联络员代表,倾听他们的心声。
生态环境部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总工 李健军
气象影响大气污染物形成、扩散、传输和沉降,与空气质量监测预报工作密切相关。因此,气象实况观测、预报预警信息是做好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
2013年,环境保护部与中国气象局共同制定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方案》。从2018年起,生态环境部和中国气象局联通了视频会商系统,联合开展未来15天全国空气质量形势预测会商会。此外,生态环境部大气司适时与国家气候中心联合开展中长期大气污染扩散条件预测会商,并联合对外公布预测结果。2018年底,两部门签署总体合作框架协议,将合作提升到新的高度。
在杭州G20峰会、厦门金砖会晤、青岛上合组织峰会和上海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环境质量保障监测预报工作中,两部门密切合作,圆满完成国家级重大活动环境质量保障任务。
未来,双方将进一步深化与气象部门的交流合作,在区域重污染天气预警联合会商、中长期环境-气候联合预测、监测预报数据和产品共享、重污染气象成因分析和联合解读等协议工作方面紧密合作。
交通运输部
应急办处长 周旻
气象预报预警对交通运输行业防御应对极端恶劣天气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交通运输部与中国气象局逐步建立了科学高效的公路交通气象信息预报、发布机制。目前双方联合向社会发布《公路交通气象预报》;遇有低温雨雪、强降雨、台风等重大气象灾害时,及时联合会商,发布《重大公路气象预警》;在重大灾害发生后,对灾害影响地区开展公路气象预报服务,指导公路抢险保通工作;在重大节假日以及重大活动前夕,共同发布公路气象预报。
2013年,两部门联合印发《公路交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技术要求》,指导各地交通运输部门在公路沿线科学布设气象观测站点,加强对路网的全面监测与管理,提高公路交通安全气象保障服务能力。2018年,双方联合开展公路交通气象观测能力评估和站网布局研究,以进一步指导交通气象站网建设。
交通运输部密切关注沿海大风气象预报信息,及时向有关航运企业和部门发布海上极端天气预警。热带气旋生成后,海事部门密切关注台风预报,跟踪其移动路径,按照防抗台风预案积极应对。
水利部
信息中心气象处处长 王琳
在每年汛期,洪水、干旱、台风、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频发,对水利、气象两个部门而言都是“硬仗”。
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天气雷达等是水利部门监测暴雨和洪水等的重要依据。短期定量降水预报是延长洪水预报预见期和提高其精准度的有力支撑,而超前的中长期气候趋势预测是防汛抗旱工作提前部署的重要参考。“长中短”预报结合,织就了一张严密的安全防护网。
双方当前通过光纤网络,每日实时共享气象水文监测信息、气象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和天气雷达产品等数据总量平均达220GB左右,为国家防汛抗旱水情预测预报和水工程指挥调度等工作提供重要气象信息支撑。从上世纪90年代起至今,双方每年3月均会联合召开汛期全国气候趋势会商会,为当年的总体气候状况“把脉”。
目前,水利部正在建设新一代网格化洪水预报系统,需要更精准、更高时空分辨率和预见期更长的短期定量降水预报作为支撑。因此,双方需要进一步加强水情、雨情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并积极探索在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水生态修复等领域的合作方式与途径。
农业农村部
农情信息处主任科员 秦兴国
2018年,全国粮食总产达到1.3158万亿斤,又是一个丰收年。
这一成绩离不开各级气象部门提供的服务。
在春播春耕、夏收夏种、秋收秋种等关键农时,气象部门及时提供气象服务信息;在东北地区发生严重春旱的关键时刻,气象部门及时提供土壤水分监测、降雨范围、降雨量等相关监测评估和预评估等服务产品,为农业农村部门正确研判形势、科学指导生产、确保春播顺利提供强有力支持;在“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季节,中央气象台制作发布农业气象服务专报30期,为农业农村部门科学调度农机、指挥抢收抢种、确保颗粒归仓发挥了关键作用。
此外,双方不断完善信息共享机制,逐步完善会商机制。2018年,在主要粮食作物生长关键时节,双方先后进行4次联合会商,研判天气趋势,提出应对措施。这些气象服务为农业农村部门精准指导生产、科学防灾抗灾、粮食连年增产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的一年,双方将继续携手一道、竭诚合作,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国家卫生健康委
应急处理处处长 李正懋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卫生健康委)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和重要节日天气会商结果,针对可能的灾害性天气或极端天气,及时向地方卫生部门通报并发出预警提示,指导地方有针对性地做好卫生应急准备和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
气象部门针对重大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发生地区的专题天气预报服务,对各地卫生健康部门和现场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开展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原卫生部(现国家卫生健康委)2006年与中国气象局签署《卫生部、中国气象局应对气象条件引发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合作机制》,共同开展可能引发夏季高温中暑、冬春季一氧化碳中毒等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监测、预警提示,并印发各地卫生、气象部门参照执行。
此后,双方陆续联合印发《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等文件,合作开展高温中暑、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监测报告、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我们将继续加强信息沟通与业务合作,联合开展气象条件与突发急性传染病、高温中暑、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等可能造成群体健康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应急管理部
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副调研员 马玉玲
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气象部门发挥着监测预报先导作用,扮演着预警发布枢纽角色。
自2018年3月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几十次重大灾害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决策,都得到了气象部门的支持。2018年10月到11月,金沙江和雅鲁藏布江先后发生4次堰塞湖险情。应急管理部每天早晚两次组织会商调度,紧急情况甚至一天3次,连续奋战几十天,实时气象监测预报信息从未缺席。金沙江“11·3”白格堰塞湖处置现场,也留下了气象加密观测的足迹。
事实上,第一时间查阅各种渠道传来的气象监测预警信息,已成为应急管理系统广大领导干部的工作习惯,为的是做好各项灾害应急准备工作。
新时代,新需求,构建大国应急管理体系,深化应急、气象部门的合作迫在眉睫。建立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联动机制,是助力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应对突发性气象灾害,守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第一道防线”的重要手段。畅通数据共享和信息服务联系渠道,完善应急响应和风险研判会商制度,是实施合作的重要路径。加强联动,形成合力,为有力有序应对各类灾害事件、做好灾害防范工作提供决策参考,确保预警到位、提前预防、及时处置、取得实效,是开展合作的美好愿景。
国家林草局
荒漠化防治司监测处调研员 潘红星
长期以来,林业和草原部门与气象部门合作密切,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在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荒漠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是我国生态保护修复的难点和重点。
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1万平方公里,这些地区是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的主要策源地。林草、气象两部门在沙尘暴灾害应急处置方面的合作始于本世纪初,后逐渐走向深入。
2018年,双方共同有效应对了春季10次沙尘天气过程。两部门2018年1月8日联合开展春季沙尘天气趋势预测会商会;在3月26日至29日发生沙尘暴后,及时分析原因、预测春季后期沙尘天气趋势;联合开展沙尘暴气候监测预测系统等项目建设。此外,中国气象局还为国家林草局实时提供决策气象服务、沙尘预警信息,风云四号、向日葵卫星遥感影像和识别技术等。
未来,希望双方可以进一步增强和提升沙尘暴监测、预测、灾情快速评估能力水平,合作共建定位监测站点,共享实时数据,联合开展荒漠化地区植被状况与气候变化相关性分析、荒漠化气候区划分和林草植被生长状况监测等。
中国民航局
航空气象处处长 孙启原
飞行区域管制服务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空中流量最大。准确的气象服务对达成这一目标至关重要。
准确的天气预报预警能提高管制服务的质量,合理调配空中飞行,提高飞行正常率;提高航空公司运行控制的质量,提高飞行效率;降低恶劣天气对机场运行的影响,提高机场运行指挥的质量。
根据合作协议,2016年至2018年,中国民航局与中国气象局开展了深入有效的合作,搭建了面向航空安全与效率的气象大数据共享与服务平台,共享观测信息和基本预报产品。
双方还合作研究开发雷暴、颠簸、积冰等重要天气的预报预警产品,并提供在线服务,比如,合作研制了面向各机场雷暴发生、发展、空间分布及未来变化,强度及预期变化等产品,研制了面向京广等大流量航线的雷暴预报和积冰指数、颠簸指数等产品。
我们希望,两部门能够共同扩宽深化基础观测信息和数值预报基本产品的共享与公共服务,强化立体观测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的合作,强化对航空有重要影响的天气预报预警产品的研究合作。
国家电网公司
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水电及新能源处副处长 马珂
近年来,气象部门与国家电网公司的合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了一张大网。
目前,很多地区已经形成冬夏两个用电高峰。国家电网公司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利用预报信息开展负荷预测,科学安排运行方式,有效保障了经营区域内的电力有序供应。
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最多的国家。因此,国家电网公司必须依据天气预报信息,确定清洁能源发电能力,统筹安排各类电源开机,才能有效消纳可再生能源,实现清洁低碳供应。
国家电网公司目前建设运营着世界上最大的输配电网络,电力线路、变电站等核心设施多数露天架空布设,运行安全易受灾害性天气影响。每当气象部门发布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国家电网公司都会通过发布内部预警通报、预先调整运行方式、提前组织抢修力量、制定事故处理预案等,作好防灾准备。
国家电网公司未来还将进一步加强与各级气象部门的合作,确保国家能源战略落实和电网安全稳定供电。
(原题为:《2018气象工作怎么样?部际联络员来点赞》)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