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实践|滁州:“一粒沙”如何在这里聚成“新三样”之塔

澎湃新闻记者 吴遇利
2024-09-03 06:53
来源:澎湃新闻
区域经纬 >
字号

“聚沙成塔”这个词,在滁州有着最鲜活的印记。

7月初,2024年安徽省第三批507个重大项目开工,滁州市51个项目总投资396.8亿元,分别居全省第二、第三位。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1个,总投资237.6亿元。

有“量”,更要有“质”。

2023年,滁州光伏产业产值达1300亿元、同比增长50%。全球光伏20强企业中,多达10家选择了滁州,其中产值超百亿元企业5家。

依托凤阳县石英砂资源优势,近年来,滁州市抢抓“双碳”机遇,利用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大势能,紧盯“新三样”、抢拼新赛道,推动光伏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实现了由“一粒砂”到一条千亿光伏产业链的演变。

纵向聚产业,横向融区域。“一粒沙”的资源优势让滁州选择了光伏;而当地政府上下通力、追求新质生产力的不遗余力,则让更多的企业选择了滁州。

十余年来,滁州的GDP总量连跨1000亿元、2000亿元和3000亿元三个台阶,在全国提高近百个名次。以醉翁亭和小岗村而闻名的安徽滁州,正以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引人瞩目。

借光逐“新”,“一粒沙”凿开坦途

在亚玛顿集团旗下凤阳硅谷智能公司的厂房中,经过投料、熔制、压延、退火、裁剪,一片片剔亮晶透的光伏玻璃原片制作成形,通过流水线被送往下一个加工环节。这是亚玛顿落户凤阳的一期项目。

凤阳硅谷智能办公室主任赵倩介绍,一期项目投资30亿元,总占地高达820亩,主要生产1.6毫米到2.0毫米厚度的超薄玻璃,2021年实现全部投产。

二期项目已箭在弦上。就在去年,亚玛顿再次投资55亿元,签约了高达5GW的钙钛矿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经在办理前期手续,今年年内即将开工建设。

像亚玛顿这样的光伏制造重点企业,在滁州有近百家。

凤阳硅谷智能有限公司内,智能机械手臂正在搬运光伏玻璃

滁州“光伏之都”的故事,还是要从“一粒沙”说起。

光伏产业链涵盖了上游硅料、硅片,中游光伏电池、光伏组件,以及下游的系统应用产品等。其中,光伏玻璃是制造光伏组件不可替代的重要辅材。而光伏玻璃的主要原材料正是优质石英砂。

滁州市凤阳县,这个曾经因小岗村拉开中国农村改革序幕而被人们熟知的地方,再次因“一粒沙”站上了光伏产业的风口浪尖。

数据显示,凤阳丰富的石英砂资源覆盖面积达80平方公里,远景储量在100亿吨以上,占中国全部石英砂储量的约15%。其中二氧化硅含量达99%以上,储量、品位和开采价值都居全国第一。

光伏玻璃企业偏好在资源富集处“扎堆”。安徽凤阳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投资合作促进局局长李璇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2016年,光伏玻璃龙头企业福莱特落户凤阳,先后签约4期项目,完成投资超150亿元。随后,亚玛顿、南玻等光伏玻璃头部企业接踵而至。

2018年,中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分别占全球的58%、90%、73%、72%,已经是绝对的光伏第一大国。而彼时的滁州,才刚刚迎来首家光伏制造龙头滁州隆基乐叶。

此后短短数年间,滁州光伏产业便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的跃升。

2020年,晶科能源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落户滁州来安正式投产;2022年,亿晶光电10GWN型高效TOPCon电池项目落户滁州全椒……时至今日,全球光伏20强企业已有10家落户滁州,其中,产值超百亿元企业5家。而滁州也顺势扛起了“世界光伏之都”的大旗。

截至目前,滁州已建成光伏玻璃产能717万吨、光伏组件产能62.6GW、光伏电池片产能62GW,2023年实际产能分别占全国的21.7%、8.9%、8.2%。

然而周期性是光伏产业绕不开的话题。当下,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走低、供需形势波动。要穿越周期,创新研发的重要性尤为凸显。

企业对创新研发的重视,也与滁州对新质生产力的追求不谋而合。

在走访过程中,多家企业向澎湃新闻记者表达了加大研发投入,以及将最新技术、最先进产线落户滁州的规划。

福斯特是全球最大的光伏胶膜供应商,市占率超50%。在福斯特进入市场前,全球胶膜市场曾一直被四家外资企业垄断。

福斯特(滁州)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伟表示,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屹立不倒,就要坚持科技创新,要通过工艺、技术、配方来实现降本增效。随着福斯特的持续研发,不仅打破国外垄断,更是带动上游原材料的国产替代,国产原材料占比从20%一路攀升至60%。

在许伟看来,滁州的光伏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在突破价格内卷、发力科技创新等方面表现出了现代制造业的实力和担当。经历短期洗牌后,优质产能和产品将始终主导行业,洗牌后的光伏产业也依旧是新质生产力集群中不可忽视的标杆。

“滁州速度”,引得凤栖梧桐花满枝

“滁州吸引大批龙头企业落地生根,远不只是因为这里有石英砂资源。”李璇在采访中强调。

短短数年,滁州聚沙成塔,拿下“世界光伏之都”的桂冠。正如李璇所言,这样的“滁州速度”,并不是仅仅依靠着石英砂资源就可以实现的。

他提到,福莱特、亚玛顿等龙头企业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直接拉动了长三角地区其他企业对滁州、对凤阳的认可度,他们不仅带来了上下游配套企业,甚至带来了其他行业中的企业,“正是因为这些光伏龙头企业落户滁州,其他企业才愿意来看一看,滁州到底有什么吸引力。”

不得不提的是,自古以来滁州就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其市域襟江带淮,是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也是南京都市圈核心伙伴城市,更是长三角企业进军中西部的前沿阵地。

从滁州搭乘京沪高铁到南京只需18分钟、到上海只需一个半小时;滁州距离南京禄口机场、合肥新桥机场的车程均在一个半小时左右。

截至目前,滁州共与南京、苏州等长三角城市共建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4个、省际产业合作园区4个,跨省合作平台数量和体量均居全省第一。近三年,全市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近1500个,其中沪苏浙项目占比超50%;新开工1200多个、新投产800多个、新招引高层次人才超1200名,其中60%以上来自沪苏浙地区。滁州是全省三个人才净流入城市之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始终位居全省前列。

当然,要引得凤凰来,还需栽下梧桐树。

“企业来看了之后,我们的营商环境、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力度,甚至如何与企业对接,各方各面都要得到企业的认可,他们才愿意落户于此。”李璇说道。

位于凤阳县经济开发区的正泰新能是正泰集团旗下专注于生产光伏电池组件的智能制造企业。正泰新能是国内最早进入光伏领域的民营企业之一,也是业内最早实现n型TOPCon组件量产的企业之一,其业务遍及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正泰新能光伏组件生产车间

在正泰新能长达700米的车间中,一眼望去都是机械臂忙碌的身影,仅有寥寥数名工作人员在对设备进行日常巡查和维护,在这条产线上,就连上料、下料等工序,也都是由ATV智能小车来完成。

而这样一个规模庞大且高度智能化的工厂,从开工到投产却仅仅用时174天。

凤阳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行政外联部经理徐翔介绍,该项目于2022年12月份开工建设,2023年6月便正式投产,用时仅174天,这个速度是非常快的。从施工,到最终手续的办理,都非常顺利。”

要说滁州营商环境之便利,企业的持续加码无疑是最好的证明。

“我们已经在布局二期项目,项目已经完成规划,进入了环评阶段。”徐翔说,“相较于一期8GW的项目,正泰新能的二期项目已经扩大至12GW电池和12GW组件。加上当地完善的上下游配套,我们的成本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项目开工快、建设速度快、投产运行快、抢占市场快……在滁州,一座座像正泰新能一期项目一样的智能工厂拔地而起,组成了“滁州速度”。

向“新”而生,“新三样”成滁州三驾马车

光伏是滁州过去几年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以光伏这块金字招牌为圆心,借助便利的区位优势、优越的营商环境,如今的滁州,已经画下了一个囊括光伏、半导体、装备制造、新能源电池、医药器械、智能家电、新型化工、健康食品等众多产业的圆。

滁州奥特佳的工厂内,一排排机械臂在产线上忙碌地装配着零部件。在这里,每25秒就有一台压缩机下线。这些产品最终将被搭载到大众、长安、吉利、比亚迪、奇瑞、江淮、北汽新能源等众多知名车企的产品中。

与总部所在地南京近在咫尺,是奥特佳选择滁州的重要原因之一。滁州奥特佳总经理贾传宝介绍,奥特佳是中国品牌第一、全世界第五大汽车热管理系统集成供应商,是国内汽车热管理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在汽车新能源化的浪潮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值得指出的是,成立于2012年的滁州奥特佳正是母公司新能源汽车电动空调压缩机战略的主要实施者。

滁州奥特佳于2019年投资1.2亿元通过技改完成年产70万台电动压缩机项目,2021年投资2.5亿元扩建年产100万台电动压缩机项目,当前已具备300万台新能源电动压缩机生产能力。

奥特佳智能化加工车间

正如光伏产业一样,围绕新能源车,滁州的产业链也正在加速聚集。

锂电池是新能源车的“心脏”,一般可占据整车成本的三到四成。滁州的动力电池产业也在加速崛起,产业链涵盖电极材料及辅材配套、电芯、电池包及pack等。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国轩高科、力神电池、星恒电源等国内动力电池前20强企业在滁布局。截至2023年底,滁州市动力电池产量10.61GWh,产量稳居全省前3位,2023年实现产值120多亿元。

星恒电源(滁州)有限公司内,工人们正在给电池做包装

以国轩高科为例,其是中国动力电池领域的佼佼者、中国企业出海的样板。子公司滁州国轩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在2022年末落户滁州,一期投资30亿元,产能10GWh;二期10GWh的项目也已在建。

滁州新能源汽车产业聚焦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全面发展,全市共有新能源汽车产业规上(限上)企业506家、居全省第3位,上市汽车企业5家,2023年营业收入超600亿元。全柴动力、多利汽车入选2023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

不仅要“靠山吃山”,积极抢抓新质生产力,让滁州的产业变成“一汪活水”。

眼下,光伏、新能源汽车、锂电池都已成为滁州市重点打造培育的产业链。一批龙头企业落地生根,推动滁州争当安徽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第一城、动力电池产业第二城、新能源汽车产业第三城。

以“链长制”为抓手,以“新三样”为重点,滁州还率先在全省建立光伏、半导体、装备制造、新能源电池、医药器械、智能家电、新型化工、健康食品等八大产业链,实行“一套班子、一只基金、一个协会、一个研发平台”,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定期召开产业链链长会、企业家早餐会、双月座谈会,建立月调度、季观摩、年考评机制,全力推动重点产业做大做强。

发力“新三样”的背后,是滁州制造业的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从原材料到零部件、从研发新技术到高效供货发货,滁州已形成特色鲜明的工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在“新三样”的新赛道上快马加鞭。

在超强省会吸引了聚光灯的情况下,普通城市如何勾画自己的新质生产力版图?滁州这匹“超级黑马”,已经给出了答案。

 

    责任编辑:孙扶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