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脆皮”青年“自救”指南!一键解锁肇庆养生“潮玩法”→
生活不止有眼前的枸杞,
还有远方的中药与足浴。
当下,“脆皮”青年,积极“自救”,
中医药文化以丰富的形式,
融入了肇庆年轻人的生活!
肇庆
养生日渐年轻化
年轻人的入局,
让中医养生再次成为大热趋势。
如今,
“中药+”已带火不少产品,
乌梅汤、养发饮、
中药奶茶咖啡等各类“新中式”
成为年轻人的消费新时尚,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手中的“冰美式”
换成了“新中式”。
市民小何
“在外逛街时,我会主动购买养生茶、凉茶等饮品,最近湿气重,经常感到乏力,所以前几天我就去凉茶铺买了祛湿茶。”
肇庆市中医院治未病科
副主任中医师郑柳鹏
“在市中医院,经典饮片处方如防己黄芪汤、温氏奔豚汤等,也十分受年轻人青睐。”
△端州区某便利店内摆放着紫背天葵茶、鸡蛋花茶、肇实茯苓薏米水等具有肇庆特色的养生饮品。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绮彤 摄
面对“新中式养生”的潮流,
部分奶茶店选择融入现熬现煮的
传统中药药材,
推出款式多样的奶茶产品。
一家主打“养身奶茶”概念的奶茶店
店员介绍,店里有参茶、
玫瑰茶、油柑茶等多种养生饮品,
采用草本汤料制作,
并根据现在年轻人的口味进行改良,
可以做成奶茶、柠檬茶等流行饮品,
很多年轻人喜欢来店里喝养生奶茶。
市民廖女士
“我给孩子挑选了两瓶鸡蛋花茶,相比起可乐等饮料,我觉得鸡蛋花茶更健康一些,这两天天气热,想给孩子买点清热下火的饮品。”
肇庆
中医理疗受热捧
贴“三伏贴”、
艾灸、拔罐、推拿、
保健按摩等中医理疗帖子,
在网络上大火,
传统中医处方也越来越受年轻人
的喜爱和欢迎。
肇庆市中医院治未病科
副主任中医师郑柳鹏
“确实能感觉到近期选择传统疗法的年轻人比以前增多了,肇庆地区的年轻人以气虚体质、阳虚体质、痰湿体质偏多,通常会选用天灸、穴位贴敷、火龙灸等理疗手段温阳化气,配合刮痧、拔罐、针刺、无痛蜂疗等方法进行调理。”
△肇庆市中医院内,市民正在接受中医治疗服务。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严炯明 摄
对于年轻人热爱养生、
选择中医调理的变化,
郑柳鹏感到欣喜。
他认为,
身体健康是享受幸福生活的前提,
现代年轻人越来越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
中医调理不分年龄,
年轻人关注中医药,
对中医是一件好事。
肇庆市中医院治未病科
副主任中医师郑柳鹏
“年轻人认识到祖国医学的价值和魅力,也是中国文化复兴的表现。此外,中药材来自于大自然,经传统工艺炮制,可以熬制出适合个人调理的良汤,也是大自然给人类的一种馈赠。这也许是年轻人喜欢中医中药的原因吧。”
肇庆
中医夜市火出圈
日前,
“中医‘young’生 焕新潮流”
中医药健康养生夜市
在四会市中山公园火热开市,
让群众沉浸式体验中医诊疗服务,
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夜市现场设置了名中医义诊区、
中医传统疗法体验区、
中医文创制作区、中医药健康科普区、
中医药膳品尝区等特色服务区域,
形式多样的中医药健康文化推介,
引来不少群众流连驻足。
01
在名中医义诊区,四会市中医院的专家们为市民进行把脉义诊、检查治疗,并耐心解答群众的问题,教授不同季节个性化的养生建议;
02
在中医传统疗法体验区,中医特色护理门诊人员为市民进行推拿、刮痧、耳穴压丸等中医适宜技术,沉浸式体验传统中医非药物疗法;
03
在中医文创制作区,体验式DIY制作五彩缤纷的中药香囊、山楂棒等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打卡;
04
在中医药健康科普区,不少市民感叹中医药材品种和功效之神奇;
05
在中医药膳品尝区,以中药材为原料制作的茶饮,明目饮、酸梅汤、紫苏饮,兼顾口味和养生功效,获得众多年轻人的点赞。
在夜市里,
不少市民手拿“中医药健康养生打卡券”,
奔走在各摊位,
完成打卡、集章“任务”。
不少年轻人穿着新中式、汉服打卡,
成为活动一道亮丽风景线。
市民胡女士
“我第一次逛这种中医药主题的夜市,感觉很新颖,认识到中医药文化好玩的一面。”
市民林先生
“这样的夜市很实用也很‘潮’,能学到许多健康保健知识,近距离了解中医药文化。”
当晚的活动,
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
将国医精华送到百姓身边,
让中医药文化瑰宝“活起来”“潮起来”,
也让中医药养生保健的理念,
在一缕缕药香中沁入人心。
近年来,
“脆皮青年”追求的“朋克养生之道”,
入局中医药养生产品赛道,
中医药“治未病”的优势日趋受到市民青睐,
肇庆也在传承与创新中,
不断探索中医药养生的更多可能性。
一股养生新热潮将乘风而起!
来 源:肇庆发布综合自西江日报(记者 王绮彤 陈松连 通讯员 邓青霞)
编 辑:莫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