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这可能是你今年读到的最燃的书!
知乎上有人问:“运动给你带来了什么?”
有个回答是:“长期运动不仅能改变容貌,还给我带来一种从内散发出来的自信。”
但对于很多像我一样的城市上班族来说,运动可能比上班还要难。
许多人还没动起来,就被两样东西卡死:时间不足,预算不够。
下班太累太饿,到家吃完饭又太晚;
想骑行,不买个公路车好像不得劲儿;
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约人难;
健身、瑜伽、拳击,办卡又是一轮消费陷阱......
但其实,运动的真谛很简单:别想太多,先动起来。
最简单的运动,就是跑步。
你不需要场地,你不需要同伴,你不需要花一分钱,你甚至不需要一双跑鞋。
回想一下,人生中最快乐的运动,不就是童年时赤脚在街上乱跑吗?
如果你也怀念那种畅快流汗、怎么跑都不累的快乐,那么你一定要读读这本新书《天生就会跑》。
它不仅教你如何跑步,还会让你想要立刻动起来、跑起来。
一、一个最简单的问题
说到跑步,很多人想到的是“伤膝盖”。
这也是《天生就会跑》作者克里斯托弗·麦克杜格尔最初的困惑。
克里斯托弗外号“大熊”,身高193厘米,体重208斤。
克里斯托弗·麦克杜格尔
他曾在四级激流上冲浪,踩着滑雪单板滑下巨型沙丘,骑着山地车穿越北达科他州的荒野地带,辗转三个战区作战地报道,在非洲治安最糟糕的地区待过好几个月,全都毫发无损。
有一天,他出门跑了几公里,突然脚底像扎了针一样疼起来。
寻遍美国名医,得到的建议是:
买辆自行车吧,你不适合跑步。
克里斯托弗想不通。
怎么慢跑几公里就疼得跟中了枪似的?!
心灰意冷的他某天看到一张照片:一个男人穿着长袍,踩着拖鞋,轻盈地奔跑在悬崖边上。
照片上的男人,来自墨西哥铜峡谷的塔拉乌马拉部落,他们被誉为史上最强的长跑者,能在两天内跑完300英里——相当于12个马拉松,而且还不会受伤。
奔跑在山径上的塔拉乌马拉人
克里斯托弗更加想不通。
为什么他穿着专业跑鞋,跑在平整的路面上,却痛不欲生?
塔拉乌马拉人穿着拖鞋,甚至光脚,能轻盈奔跑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
这个问题,促使他翻越美墨边境,深入艰险的峡谷,寻找这个部落。
二、天生的跑者
早在90年代,就有人盯上这群天生的跑者。
有个野外摄影师特地安排让塔拉乌马拉人参加国际大赛。
想一想,一群穿着短裙的帅气原始人在赛场上打破记录,夺得冠军——
就等着广告费拿到手软吧!
几番波折招募到选手,但他们的样子让人没有信心:
一个55岁的老大爷、两个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和两个能当老大爷儿子的年轻小伙。
开跑后,五人一直落在最后。
直到第50英里的折返点(赛程全长100英里,约合160公里)。
55岁的老大爷和40多岁的大叔,领着几个年轻人像出猎的狼群一样向前冲,超过一名又一名选手。
他们的拖鞋啪嗒啪嗒响,和观众被他们的速度点燃的叫喊声融在一起。
更可怕的是,这几个人看上去若无其事。
连续跑10小时,哪怕没有停下来,起码也该有点痛苦。
但他们没有,脸上甚至带着微笑。
塔拉乌马拉人只是在做自打儿时就一直做的事情:
年长的在前面,年轻的紧跟在后,沿着山路奔跑。
最终,他们从最后一名跃上冠军位置,还打破好几项记录。
头条新闻如约而至:
“这些穿着自制拖鞋的小个子,从来没有进行过专门的训练,却秒杀世界顶级的超长距离耐力跑选手!”
三、寻找失落的传奇
塔拉乌马拉人火了。
但摄影师限制他们的行动,不让任何人接近。
他还撕毁合同,威胁赞助商提价,诬陷其他选手,造谣合作方……
塔拉乌马拉人听不懂对方的英语,但猜出他们在扯皮。
于是,他们选择用双腿跑回峡谷深处的家。
这样一番折腾,塔拉乌马拉人对外界十分戒备。这也让“大熊”克里斯托弗寻找他们变得格加困难。
寻访的这一路,克里斯托弗还遇到奇形怪状的跑者:
有人坚持赤脚跑,把跑鞋看作洪水猛兽;
有人学塔拉乌马拉人自制拖鞋;
有人像日本“马拉松僧侣”只吃素食。
他们路子各不相同,唯一相同的是纯粹地热爱奔跑。
故事的最后,就像各路高手问鼎武林霸主一般,
这些人齐聚塔拉乌马拉人所在的铜峡谷,来了一场“原始人vs现代人”的赛跑。
塔拉乌马拉人与“素食的超马之神”斯科特·尤雷克
招募选手和比赛过程,在克里斯托弗的笔下写得格外紧凑、刺激。
铜峡谷是北美大陆最偏远的地方之一,堪称陆地上的百慕大三角。
人随时可能遭遇不测:美洲虎、剧毒蛇、酷暑,还有两侧山壁仿佛要把人挤扁的压迫感。
有一对大学生情侣因为《达摩流浪者》开始跑步,在得知克里斯托弗要举办这样一场赛事,跟他写邮件说:
“我妈觉得你是个连环杀手,会在沙漠里把我们干掉。“
下一秒紧接着说:
“这个险值得一冒。我们在哪里碰面?”
疯狂的地方,加上疯狂的人,这场比赛的疯感已经超乎常识。
还有各种峰回路转,教人肾上腺素飙升。
豆瓣网友:好看死了!
四、天生就会跑
“大熊”克里斯托弗最初那个问题呢?
为什么塔拉乌马拉人穿着拖鞋跑得那么好,我们穿着跑鞋却免不了伤痛?
因为我们,天生就会跑。
很多人听到《天生就会跑》都以为主语是“塔拉乌马拉人”,但主语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
克里斯托弗找到了两位科学家,生物学家丹尼斯·布兰布尔教授,和人类进化学家丹尼尔·利伯曼教授——也是《贪婪的多巴胺》的作者。
两人共同致力于研究“人类奔跑理论”——主张人类的进化是为了更好地奔跑。
布兰布尔教授发现,人的身体简直就是为奔跑而生的精密机器:
富有弹性的腿脚吸收每次落地的冲击;
密布的汗腺让我们成为唯一可通过排汗散热的哺乳动物;
直立姿势大大减少日晒的范围,降低体温上升的速度……
这些要素让人类拥有十分优秀的耐力。
但学界不屑一顾:“嗯,但我们跑得太慢了。”
鹿能在十几秒内跑远,老虎能在几秒内追上,在速度面前,耐力毫无优势。
利伯曼教授坚持己见:
弓箭是两万年前发明的,长矛是二十万年前。但直立人早在两百万年前就已经以肉食为主。这意味着在最初近两百万年里,我们的祖先能赤手空拳地捕捉猎物。
——我们又没有尖牙利爪,靠什么捕猎?
利伯曼百思不得其解。
在一个夏天的下午,他带着他的牧羊犬出门慢跑5英里。
天很热,没跑2英里,牧羊犬就找了片荫凉躺下,不愿再走一步。
利伯曼很快不耐烦:没错,天气是有点热,但也不至于跑不动。
看着牧羊犬喘着粗气的样子,利伯曼想起自己读过的早期探险家留下的记录:非洲猎人在草原上追逐羚羊、塔拉乌马拉人在峡谷里逐鹿,直到它们蹄子都磨秃……
之前他一直以为这不过是夸张的传说,但现在他看到了某种可能性:
人类在速度上确实没有优势,但我们可以在其他动物跑不动的时候继续奔跑。
问题是,把一头动物追赶到倒地而死究竟需要多久?
他马上开始实验,得到结论:
追逐一头羚羊,只要眼睛没有跟丢它,跑上10到15公里,羚羊就会因为体温过高而栽倒在地。
“耐力狩猎假说”
也就是说,一旦把距离拉长,人类就是动物界的致命杀手。
长跑就是刻在每个人身上的基因。它为我们带来食物,也让我们避免成为食物。
既然身体为了跑步而设计,为什么我们跑步还是会受伤?
利伯曼认为,问题在于鞋子。
我们的足部原本就有顺畅吸收冲击力的功能。
试着光脚跑几步,你会自然而然地用前脚掌着地,让重心顺畅地从前脚掌过度到整个脚底。
而长期穿缓震跑鞋,会让我们天然拥有的机制无法正常工作。
这也是为什么塔拉乌马拉人穿拖鞋也不妨碍跑步的原因。
美国中长距离跑者阿伦·韦布原本是个扁平足,经常受伤。
教练让他强化足部,包括光脚跑步和行走。
慢慢的,他的足弓得到重建。
原本穿48码的鞋子,现在只要44码。
有了更强大的足弓之后,他最终得以打破全美男子一英里记录,以及男子一千五百米的世界纪录。
有了科学理论和实际案例的支撑,克里斯托弗也尝试脱掉名牌跑鞋,穿上最简易的鞋子,甚至是光脚,学习塔拉乌马拉人的跑法:
背部挺直,腹部发力,双腿每次落地都在臀部的正下方,自然而然地用前脚掌着地。
9个月下来,他彻底改变了:
体重减了24斤,可以轻松跑完以前要他命的路程。
跑步10年来第一次,他没有再因为跑步而受伤。
所以说,忘掉装备、场地、教练吧。
《天生就会跑》说出了所有运动品牌和商家都不愿意公开的秘密:你已经拥有你所需要的一切。
五、天生就想跑
这之后,克里斯托弗睡得更好,身体更加轻松。
甚至连暴脾气都改了。
他妻子说:如果这是跑步带来的,我愿意每天替你系鞋带。
解决如何跑步的问题之后,克里斯托弗得以正视另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跑步?
跑步对很多人来说,意味着拖着双腿跑上几公里,好让身材更好一些或健康一点。
但在克里斯托弗看来,这些都不够充分,根本无法支撑一个人坚持跑步。
记者本能的驱动下,他试着把视野放大,然后发现:
美国的长距离耐力跑运动经历过三次大起大落,每一次兴起都是在国家遭遇危机的时期。
第一次是大萧条,第二次在冷战、越战的70年代,第三次是9·11之后。
就像书中无数人划线的这个段落所说:
“跑步是一种独特体验,它融合了人类的两种原始冲动:恐惧与快感。无论害怕还是快活,我们都会奔跑。既奔跑着逃开不幸,也奔跑着追寻幸福。”
更有科学研究指出,在缓解压力和营造快感方面,跑步甚至比性更有作为。
尤其在很多事情不受控制的时候,跑步时迈出的每一步,无论多么微不足道,都像是一个小小的胜利。
所以,不是“为什么要跑步”,而是人类天生就有奔跑的欲望,需要做的只是将它释放出来。
就像塔拉乌马拉人,他们奔跑为了生存,也为了狂欢。
他们不会专门训练,甚至没有跑前热身和跑后拉伸。
他们只是溜达到起跑线前,互相逗笑,然后飞奔出去……持续四十八个小时。
只因天生就想跑,天生就会跑。
《天生就会跑》讲述的真实传奇故事,一面世就掀起热潮——
在全球畅销超过150万册,列入亚马逊推荐一生必读的100本书清单,改变数十万人的生活方式。
它从世上某个被遗忘的角落传来讯息,提醒我们重拾这门古老的艺术。
《天生就会跑》内封
村上春树“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的跑步哲学,将跑步作为日常修行的一种。
《天生就会跑》唤醒的是你奔跑的本能,让你“今天就想跑,所以就去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