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本土】准格尔的酸粥!口水直流...

2019-01-13 11: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晋北、陕北、内蒙古西部这些地方的人都爱吃酸粥,酸粥在当地饮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特别是准格尔旗人,更是对酸粥情有独衷。家家户户都有一个浆米罐子,一日三餐里必有一餐是酸饭(酸粥、酸捞饭或酸稀粥)。

酸粥的发明也有历史源渊。相传李自成起义大军进京,要路过这里,当地的老百姓家家户户泡米为大军士兵准备饭菜,由于情况有变,大军改变了路线绕道了。老百姓泡的米太多了,一时也吃不完,又舍不得倒掉。放得时间长了就发酸了,用发酸的米做粥吃,意外的发现营养不减。吃得时间长了,慢慢地发现这酸粥能开胃,还有美容功效。难怪准格尔旗的姑娘们皮肤那么好,白里透红。

准格尔人吃酸粥也许有自然环境分不开的,准格尔旗是梁峁地,主要产糜子,糜米也就成了准格尔人的主要食粮。这是指以前准格尔人的食粮,现在的准格尔人想吃甚能买到甚。传统的酸粥是用纯糜米做的,有时也放点土豆,叫土豆酸粥,清香可口。准格尔人吃酸粥也有自已的方式,调一些红腌菜,胡麻盐,油炸辣椒面,也有拌白糖吃。我家吃酸粥就有不同吃法,老刘喜欢拌白糖,我和孩子们喜拌酱。酱是我自己做的,把猪黑肉切成肉丁,放点调和油炒,再放点西红柿、营口大酱即可,这种酱调面也挺好吃的。

喜欢什么口味就调入什么酱

我对酸粥的钟爱,是因为我的家人,我的家乡不吃酸粥,我来了准格尔旗,才开始吃酸粥。记得吃第一顿酸粥是在婆婆家,是用纯糜米做的。人们常说色香味美,一碗一碗金黄金黄的看上去就想吃。可是放在嘴里却咽不下去,太酸了,酸的人直颤牙,口水满口满口的咽,又不好意思说,强咽了一口,我悄悄地放下碗筷。开始吃不惯,慢慢地也就习惯了,现在我家的早餐里酸粥是不能少的。

虽然酸粥是准格尔人的家常便饭,也不能小看它的做法。做酸粥很讲究,把浆了一夜的酸的米倒在锅里,把留下的浆汤再倒回浆米罐里,再把锅里的新米汤添一部分,把米放进去,浆下一顿的。一年四季就这样重复着续才好吃,如果几天不吃,不去续新米和新汤就不好吃了。做的时候要掌握火候,常言道紧火捞饭慢火粥,除了慢火还得勤搅动,粥熟了在锅里曲一两钟就可以吃了。可以直接吃,也根据自己喜好的口味可以拌上辅料吃。

酸粥是准格尔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年四季饭桌上都有酸粥,百食不厌。最有特色的,最具有营养的是酸粥就上用酸米汤沤的苦菜。在夏天,村里的人们一般是吃酸捞饭和酸稀粥。水放的多些,做一顿酸捞饭,或熬一锅酸稀粥晾凉,米汤堪称饭的精华,酸米汤是最佳的营养汤,又止渴又止饿,还解暑。再用酸米汤沤一盆子苦菜,炎热酷暑,午后下地干活,喝上一碗冷酸米汤泡捞饭,再吃上几口沤苦菜,一下午也不渴也不饿。你中午下班回来了,一上午的工作繁忙觉得很疲劳;或是从地里干活回来了,又热又累就像缺水的菜叶子蔫了;喝一碗黄灿灿的酸米汤或是吃几吃调苦莱,人立刻有了精神,那可不是一般的享受。苦菜具有消炎解毒的功效,再加上酸饭的功效,是好多人追求的健康饮食。对现在人来说,好吃的吃多了,特别过年过节油腻吃够了,人们会不思饮食,只要吃上几顿酸粥肯定开胃。准格尔旗人说:“酸粥吃两碗,消食不用保和丸”。

比较传统的酸粥

我家老公公在世时每天早上总得吃一碗酸粥,老人家不吃酸粥觉得吃不饱似的,甚至会觉得一天胃不舒服。活了八十六岁除了老腿疼外,没有三高病,一年四季从不感冒,记忆力比现在的我还好。我有时想,老人家的健康也许与常年吃酸粥是分不开的。

现在人们把酸粥也进行了改革,有得人不用摩米和大米了,改用软黄米和糯米了。用软黄米和糯米做的酸粥酸滋滋里含有甜味,软溜溜里带着坚精,有种凉糕的味道。但是它和凉糕还是有区别的,凉糕里有红枣等食材,酸粥里没有。

人们对酸粥需求和渴望是无止境的,现在酸粥成了酒楼饭店桌上的佳肴,特别是炒酸粥更受人们的欢迎,炒酸粥是用胡油再加点红腌菜碎屑或者是红腌菜细丝炒的,酸得纯正,酸的地道,味道绝佳,外乡人吃了赞不绝口。

饭店里比较多见的炒酸粥

酸粥养育了准格尔人,酸粥里浸着准格尔人的生活的乐趣。真的,酸粥让人品尝不够,总让人陶醉在一种美食的遐想里,吸溜一口,在你身边的人就会被你感染,无限放大这种酸的味道,也会情不自禁地吸溜一口。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味道,酸粥便是准格尔旗的味道,酸粥里有准格尔旗人的纯朴与憨厚,有种人生的境界,博大而深厚。

酸粥给准格尔人心里刻上了印记,无论走到哪里,不经意间就会有种情愫弥漫开来,思念酸粥的味道,便成了思念家乡的情怀。

来源:右读 作者:闫桂兰

更多新闻

本期编辑:王旭

酸粥“好看”又好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