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说实话,我不喜欢《江城子·密州出猎》

2024-08-29 21: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写这篇短文,我开始是有顾虑的,苏粉那么多,其中难免有一些情绪容易激动的人,群起而攻之,也是有可能的,我又不图流量,何苦呢?转念一想,只要言之有理,何必畏首畏尾?遂命笔。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作于任密州知州时期,是一首名作,宋词选本一般都会选它。但是恕我直言,我不喜欢这首词,原因很简单,这首词的上阕所写,与惜物好生的观念相抵触。只要作者在他的作品里,对滥杀野生动物持肯定乃至欣赏的态度,我就心生反感,哪怕它是名家名篇。

《江城子·密州出猎》上阕云: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乍一看,确实豪放,威风,气势不凡。但是,豪放、威风的背后,是野生动物死伤无数,惨不忍睹。“倾城随太守”,一般注为全城百姓跟随太守观看打猎,恐不确。百姓们很可能不是观猎,而是直接参与围猎。围猎需要的人多,所以全城出动。所谓围猎,就是选定一定的区域,四面合围,逐渐缩小包围圈,最后“收网”,开始猎杀。“千骑卷平冈”,大有将野生动物赶尽杀绝之势。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大规模的围猎,还是苏轼亲自领导的。这不能不让我对这位大文豪的好感打一点儿折扣。

词的下阕,抒发了希望为保卫国家驰骋疆场的豪情壮志,这当然是值得称赞的。

苏轼的《赤壁赋》里有这样一段话,说得非常好:“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段话,对世界万物的看法何等通透!何等超脱!这才是我所喜欢的苏东坡。

由苏轼的《江城子》,又联想到余秋雨的一篇散文——《一个王朝的背影》。作者写道:“康熙一生身先士卒打过许多著名的仗,但在晚年,他最得意的还是自己打猎的成绩,因为这纯粹是他个人生命力的验证。1719年康熙自‘木兰围场’行猎后返回避暑山庄时曾兴致勃勃地告谕御前侍卫:

 

朕自幼至今已用鸟枪弓矢获虎一百五十三只,熊十二只,豹二十五只,猞二十只,麋鹿十四只,狼九十六只,野猪一百三十三口,哨获之鹿已数百,其余围场内随便射获诸兽不胜记矣。朕于一日内射兔三百一十八只,若庸常人毕世亦不能及此一日之数也。

 

这笔流水帐,他说得很得意,我们读得也很高兴。”

余秋雨对康熙猎杀野生动物的“辉煌战绩”是很欣赏的,我的感觉却是令人发指!对野生动物毫无怜悯之心,任意杀戮,有什么值得自豪的?这实际上也是穷奢极欲的一种表现。

余秋雨说康熙经常搞围猎,有军事训练的用意。我认为,组织军事训练,完全可以采取其它的方式,没有必要把野生动物当成牺牲品。

世界是人类的,也是野生动物的。人类不应该唯我独尊,视野生动物为草芥。时至今日,保护野生动物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这是人类的进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