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个实验室专注于建筑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系上海首家

澎湃新闻记者 栾晓娜
2019-01-14 21:38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如何通过对建筑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的研究,提升历史建筑修缮水平,成为目前广受业界关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月12日,设在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内的“上海大学-宝葫建筑遗产保护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这也是上海首家专注于建筑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的实验室。

该联合实验室的创建,旨在探索传统工艺的挖掘和前沿技术应用研究。根据保护实践,开展量化和精准化试验分析,提供科学的修复和保护依据,努力开创建筑遗产科学化保护的新路,争取为上海市乃至全国的建筑遗产保护实践提供产业化支撑。

根据计划,该实验室将力争用3-5年时间,建设成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建筑遗产保护技术专业实验室,国际化的建筑遗产保护培训中心,长三角地区重要的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产学研示范基地。

在1月12日举行的首届建筑遗产保护基础科学(上海)研讨会上,多位与会专家表示,建筑遗产保护需要科技发展的支撑,需要解决科技发展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问题。

建筑遗产的保护是系统性工程,相关技术标准、保护技术、专用材料等都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基础问题,联合实验室创建之后,需要结合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重大需求,针对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展开建筑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的研讨。

据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王训国介绍,上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历史积澱深厚。上海市政府已公布44片历史文化风貌区、250个风貌街坊、394条风貌道路,构成城市整体风貌特色的元素,正是分布在这些区域内的建筑遗产和历史老建筑。

“这些经历百年风雨的老旧建筑,需要运用传统和现代结合的技术工艺去修缮,需要使用传统和现代相融的材料去复原,这样才能真正展现上海的历史风貌。”王训国表示,基础科学正是建筑遗产保护领域最基本、最需要,也是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如何认识和解决好这个问题,将会对上海本地乃至全国建筑遗产保护产生积极的意义。

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表示,上海在城市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经验,希望能进一步推动更多专家学者聚焦在建筑遗产保护更加基础的研究上。建筑遗产保护需要很多先进技术、科学研究来支撑,而在这个方面,中国的整个建筑遗产保护界起点较晚,技术力量还不够雄厚。

上海市建筑学会历史建筑保护专委会副主任、宝葫历史建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王安石曾经在原上海市房管局负责上海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在他看来,建筑遗产是人类不可取代又无法再生的宝贵财富,保护并利用好这些历史的遗存,是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也是广大市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据王安石介绍,此次上海大学和宝葫科技公司双方携手组建的“上海大学-宝葫建筑遗产保护联合实验室”,将积极开展传统工艺挖掘和前沿技术应用研究。根据保护实践,实验室将承担历史建筑材料的检测、研发和修复鉴定工作,开展量化和精准化试验分析,提供科学的修复和保护依据;同时,拓展教学和培训服务,形成高水平研发能力。

    责任编辑:高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