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陇南宕县赶场记

2024-08-28 13: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陇南宕县赶场记

在陇南官鹅沟消夏,有人告诉说这里的宕县县城还保留着赶场的习俗。赶场的日期各地不同,有的是农历的一四七;有的是农历三六九;还有些地方甚至逢双赶场,每隔一天就有一次赶场,由各地的人们约定而成。记得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乡村,每个家庭相对贫寒,经济收入较低,再加上距离场镇相对较远,生活用品采购也就不是那么方便。如果不是为了要去街上采购一些乡下没有的生活必需品,一般人都难得去赶场的。 

 

赶场是中华民族多年传承下来的一种民间风俗,在祖国的北方称之为赶集(又称逢集),而南方称作“赶场” “赶街”“赶山”等,地域不同,叫法不同,但意思一样。这种集市,其实就是在指定期间进行商品和农副产品交易活动的地方,是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遗留下来的一种贸易交流形式,是当时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社会活动。如今随着城市商业的发展,赶场已被城市人们逐渐淡化和遗忘,只有一些边远的地方还保留着这一习俗。

 

没想到陇南宕县还有赶场,到了赶场的日子,十里八乡的父老乡亲就都来了。带上田间刚摘下来的果蔬,捎上喂了好久的老母鸡,背上背篓,他们从四面八方而来,带来十里八乡的闹热。那天集市人头攒动,集市街道两边摆有赶集人背来的东西,还有汽车、三轮车运来的瓜果,农副产品等。在不宽的街道上,密密麻麻的人群来回涌动,挑箩筐的,背背篓的,提菜篮子的,也有空手纯粹去看热闹的, 集市上还闹热的很。

 

九点过集市上摊连摊,位接位,被来赶场的人挤满,一街的叫卖吆喝声充盈 ,买卖交易在这里汇集。勤劳的山民,耕耘着这片神圣的土地,耕耘着他们的生活和梦想,把他们辛勤的收获,拿到这里做交易。这里村民们用勤劳智慧与大自然共同演绎的田园山水交响诗,这种美的传承,再现了人们心灵深处挥之不去的绵绵乡愁。

 

我喜欢赶场,到什么地方都看一看。宕县的市场水果蔬菜比农贸市场便宜许多,农民的玉米有十元10个,还有十元12个的,水果苹果、梨,都是十元三斤,上好的武都花椒,山民背来,三四十元一斤都能买到,商店里可要七八十元。有个卖阳光葡萄的标价才五元一斤,在其它地方阳光葡萄可是几十块一斤,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里的牦牛肉三十元一斤,在四川可是四十元左右一斤。在赶场天,人最密集的莫过于菜市场了,县城里的居民也到这里来买菜。农民的菜货真价实,蔬菜在一两块几块钱一斤,农民们把自家种的蔬菜拿来卖,新鲜得很。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县外的客商也纷纷加入其中,许多车装的货物也加入了赶场的队伍,市场上买卖的品种不断增多。现代气息浓厚了,少了许多过去岁月的古朴风情,多了些许喧嚣浮华。从古老的物物交换,到琳琅满目的乡村里特有商品被讨价还价,赶场的这份感觉,无法在城市的超市和农贸市场中找到,只有在熙熙攘攘的赶场的人流中,才能感受到这原汁原味的乡土味。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环境在不断变化,道路扩宽了,房屋新建了,当年的小摊小贩早已不在。只有在赶场中窥视历史的痕迹,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回味昔日场镇的热闹。赶场蕴含着浓浓的人情味,那充满着吆喝声和热闹气息的场镇永远都是无法替代的,掩藏在场镇里的深刻记忆和温情故事让人倍感温馨。赶场日不仅仅是人们买卖物品的场所,更是乡亲们沟通感情的平台。如今,还有那么多人怀念赶场,喜欢赶场,那是因为人们对自然的渴望,对传统的怀想,还在人们心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