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智库百人会 | 张媛媛:从学习体验漫谈费曼学习法与怀特海教育观

2024-08-27 10: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编者按:8月13日下午,由马洪基金会主办的“向名师学习——费曼学习法”专题讲座在银湖CDI大厦举办。中国绿发会同一健康工作委员会通识教育执行秘书长张媛媛以“从学习体验漫谈费曼学习法与怀特海教育观”为题做了分享。

以下为张媛媛发言部分内容,现整理以飨读者。

非常高兴能够来参加这次的分享,一边准备PPT,我一边想如果人们对于费曼学习法多一些了解,就会发现,这个学习法是非常普遍的,边学边教边巩固是人类经验代代传递的基本模式。遗憾的是,教育从传帮带的学徒模式转为校园学习模式时,教与学之间就割裂开了。

教育的目的是学会知识吗?在我们一直接触的教育模式中,几乎都是以学习浅层知识为主导的,而真正深层知识却需要我们去建立知识之间的连结,在不同的情境中迁移,做出决策,解决问题。所以我们通常是期望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就能够参透这个领域的真谛,打通知识体系,但事实上要通过浅层学习来达到融汇贯通、拓展创新的目的,往往是举步维艰。

如果,你真的关心教育,那么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所提出的教育目标体系就一定要关注。他将学习者的认知思维目标层次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创新六个逐步深入的层级,层层递进,浅层知识对应的是识记和理解两个层面;而深层知识对应的是后四个层面。

费曼学习法摒弃了简单的识记和理解,更多的是推崇分析、综合评价,深度理解,对知识进行筛选、融合之后的二次加工输出。为他人授课是一种应用,从自己的角度转化为另一个人的角度,在这个情境转化过程中,学习者变成一个教学者更需要去判断自己所面对的学习者是否听懂了?这个过程中,有反馈,以及对学习者反馈的鼓励,真诚成为关键。

费曼学习法的模拟教学场景不但促进了学习者对知识的反刍再学习,还着重去体会到他人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候的情感反应。这样的学习不仅仅是应用知识,更会因为对方的情感反应而不断的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这一点上,李老师自己的费曼教育家庭实践就是一个例证。

对玩具应用的创新,激励机制的创新,那个 3, 000 多块钱的车要怎么去利用,等等。当然,这些对于李老师来讲是创新,但对他的孩子来讲是理解和应用,创新是一个不断生发的过程,是强烈的兴趣驱动,是学习的情感反应,学习者是能够从知识学习到创新的,重要的是相信,相信学习者自己生成创新的内在力量。李老师用自己的学习向孩子展示了象世界学习的习惯。

那么第二点我想要讲,作为学习的主要机能单位——脑是怎样参与学习的?神经突触的功能性连接,以及复杂的化学电生理反应场,从诞生之日起,婴儿透过满足自身需要而努力生活,同时疯狂的吸收周遭环境的信息,脑的功能性连接是非常丰富的,也很杂乱。而在3岁前后,关于“自我”的意识会不断发展,功能性连接也开始减枝,不是变笨了,是变得系统化了,而自我的注意力偏向也在系统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其中就涉及到奖赏系统。

学习经由化学分子转化成属于我们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多巴胺是一个奖赏机制。心智模式的形成是先由讯息刺激,然后经由个人运用或观察得到进一步的讯息回馈,若自己主观认为是好的回馈,就会保留下来成为心智模式,不好的回馈就会放弃。心智模式不断地接收新讯息的刺激,这种刺激的过程可分为“强化”或“修正”。简而言之,我们掌控了自己的大规模脑网络发展,学习具有脑的化学电生理基础,学习是多感官感知+非感官感知的共同任务。

感官感知就是指耳舌口鼻身,除此之外,事物还因它们自身的情感性感受而被感知,这个情感反应系统是学习者不断发展自己对成长成就的评量能力的一个例证。比方说,李会长介绍他的孩子应对采访的情况,与记者对话是出名的机会,还是不断回应意想不到的问题的机会?显然,后者更有不断变化的自我成就的评价,这样的对话不但给被采访的人提供了建构自己的意义的机会,也提供了记者对所接触到的事物理解的扩展机会。

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在人格发展层面的任务之一是永远保持好奇和敬畏,理解自己与世界是变化的,如此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是有成长的,并理解是自己生成了自己。还是以记者采访为例,记者本身也在发问和聆听回答的时候,得到很多惊喜,发现他者那里有很多自己未曾了解的,发问就不仅仅是让对方说话,而是发现珍宝。另一个重要任务在于,学习达成了对生命意义的追寻。所有的学习承载着这三个重要的任务。那么究竟是否达成了?学习过程中,评量始终都在,那么谁承担了对这个学习的评量呢?是学习者自己,而不是别人,因为学习最终要服务的是学习者自己的生活。有基线评量,在学习开始前了解已经有的知识基础;有形成性评量,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自己的变化;也有结果评量,在学习某一个阶段了解已经形成的成果。而教育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让学习者学会评量,了解自己的变化,这也是学习得以继续的动力,费曼学习法的模拟课堂也是评量的具体应用。

在讨论费曼学习法时,有这样三个问题会浮现在脑海中:如何看费曼学习法的目标设定?作为教育者的目标会是什么?科学技术之外的学习如何展开?因此我就会想起怀特海这个人,他创设了有机过程哲学,在《观念的冒险》一书中,怀特海指出:行为模式、情感模式、信仰模式和各种技术构成了文明的四大因素,行为模式是受情感模式和信仰模式维护和修正的。文明社会之所以能生存,靠的是其优点;之所以能改进,是因为其有承认自身不足的能力。一个活跃的文明,意味着好奇之心、冒险之心及思变之心。

在这段话中,我看到了费曼这个科学家,他从来不死读书,他的学习中从来都将自己跟这个世界的关系放在其中。他有一篇文章《科学的价值》值得去读一读,就是应该是有一次他在一个大学演讲,他谈到科学有三重价值,实际上就把我们很多人对科学知识很有,科学技术很盲从,我们在培训孩子的时候,可能我们就讲你要好好学习知识,然后你要好好学习技术,你要理解这个东西,恰恰把科技技术从自然、从人类社会当中剥出去学习。

费曼在那篇文章中特别提出来说,科学技术第一重价值是它重要的一个能力,它能够改变这个世界。看看我们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吧,塑料的发明,矿泉水瓶的发明……所有的科技技术都有它重要的影响社会的能力。第二,科学的另一个价值是提供智慧与思辨的享受。有时我们会从报纸上念到这样的话:“科学家认为这项发现对于治疗肿瘤是十分重要的……”。看,这报道只注重那项发现有什么可利用之处,而完全丢开了它本身的意义。而实际上它是多么奇妙啊!偶尔,小孩子反倒会意识到那些意义;此时,一个科学家的苗子出现了。第三点是关于不确定性。费曼说科学家面前永远的都是不确定,不确定让才会不断向前探索,而对过去的否定,但同时又对过去的认同,才造就了我们未来的可能的唯一发展。

社会心理学家蒂莫西·威尔逊(Timothy Wilson)认为,我们对无意识过程的依赖性,是我们作为一个物种生存下来所付出的代价。如果我们总是仔细考虑周遭情况中的所有细节,并比较每个可能的选择,人类应该已经早早灭绝了。是我们脑中的自动驾驶系统,而不是意识,成就了人类。

这个自动驾驶系统包括掌控自我概念形成的默认模式网络,以及掌控自我意识的突显网络。突显网络包括激励突显和厌恶突显。与激励突显相对,厌恶突显是引起回避行为的动机突显的厌恶形式,并且与操作性惩罚,不希望的结果,以及不愉快的刺激相关联。自我概念是关于自己的信念的集合,而自我意识则是有意识地了解和理解自己的性格、感受、动机和欲望的过程,具有观察和体验的双重性。

让我们再回来看看怀德海关于文明要素的分析,以及思考教育是如何回应“行为模式、情感模式、信仰模式和科学技术”这四方面的,显然是有欠缺且不平衡的。对世界美好的担当,是所有有意义的学习的北极星,在这个方向下,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责任感才会被当作重要的被对待,怀特海以人的审美意识的养成概括了教育的目的。那么教育就不再能成为教育者的单向责任了,学习者被自身关于世界的美好的期许激励,一路往前的探究,而教师及周遭人的支持帮助了学习者主体性的发展,并更加去投入分析所学习的内容以及应用创新。

我个人的生命关怀教育实践也恰好是一个费曼学习的例子。一开始是关注猫狗的动物福利议题开启公众认知影响,一边学习,一边走进社区,小学,企业单位,开展各类宣讲,在对外输出影响更多人的过程中不断激励自己学习。后来关注兽医以及时尚设计师相关的职业教育,再到儿童教育和师资培训。在生命关怀教育师范课程中,大学生首先学习生命价值、关怀以及探究式学习方面的理论知识,然后进入社会实践,要求大学生用指定的教学材料包给至少10个学习对象开展课程教学,以此任务展开课程设计和课程教学,导师根据学生提交教学实践报告进行评选,这也是典型的费曼学习法案例。

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指出“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并强调“在教育中,应该培育出一种最为本真的思想素养,即风格意识。所谓风格意识是一种审美意识,是对所遇事物的精彩之处的不由自主的、发自内心的欣赏。”我将之理解为审美意识就是表达主观善的能力。

那么费曼学习法的目标设定就显然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将知识在自己所关注的话题中被生发成生活世界的交互能力,是一个人的发展带来的个体幸福和与其相关的共同体的幸福,我愿意将这样的目标定义为生命关怀心智模式的整合发展。生命关怀心智模式指的是尊重天地万物一体之本然,理解人的健康与动物健康、环境健康密不可分,不断发展“一切关系都是审美关系”的觉悟能力,以关怀、正直和智慧的愿望生活,心系万物诗性繁荣,做恰好的选择。如同李老师说自己以费曼学习法教育孩子,不是为了获得媒体采访,而是欣慰于孩子的成长和整个家庭的幸福。

最后我想用费曼的一段话结束本次分享:作为科学家,我们知道伟大的进展都源于承认无知,源于思想的自由。那么这是我们的责任——宣扬思想自由的价值,教育人们不要惧怕质疑而应该欢迎它、讨论它,而且毫不妥协地坚持拥有这种自由——这是我们对未来千秋万代所负有的责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