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不知亡国恨的,究竟是商女,还是君王?

2024-08-26 17: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旋风小陀螺 后浪

南京鸡鸣寺内有一口井,叫作胭脂井,听起来旖旎浪漫。

但与此同时,它又有一个风格截然相反的名字,叫作“辱井”。不管是“胭脂井”还是“辱井”,这两个名字都指向同一个故事:公元588年,隋军南渡攻陈,江南陈王朝的国君陈后主在皇宫被围追堵截。

手无缚鸡之力的陈后主,在如此紧要的时刻,还不忘拉着自己的两位宠妃——张丽华和孔贵嫔——藏进了景阳宫中的一口井里。可惜的是,这招“障眼法”实在是不算高明,他们三人当晚就被隋军发现,一起做了俘虏。

陈后主和两位宠妃藏身的这口井,就是后人所说的胭脂井。据说张丽华腮边的胭脂印到了石井栏上,此后用白绢能从井栏上擦下胭脂红来。

图源网络,权侵删

而相比起这种带有浪漫主义的说法,后世的文人墨客更愿意把这口井称为“辱井”——陈后主亡国的故事,对任何一个心怀天下的人来说,都是十分具有耻辱性的惨烈教训。宋代的王安石就写过一首诗,诗中感慨道:“奢淫自是前王耻,不到龙沈亦可羞。”“龙沈”即“龙沉”,说的也是陈后主躲进水井的故事。

著名学者薛冰新近出版的《烟水气与帝王州:南京人文史》一书,也提到了这段故事。但不同于传统文人墨客对于亡国之痛的借鉴和惋惜,薛冰反而是站在故事的“配角”张丽华的角度,来为曾被历史遮掩住真实面目的女性发声,读完着实令人感慨良多。

01

于宫变中掌握先机:

政治才能初露端倪

张丽华的人生开局,并没有拿到一手好牌。她出身贫寒,父兄都以织席为业。被选入宫时,十岁的张丽华只是太子陈叔宝的龚良娣身边一位不起眼的小侍女。几年之后,张丽华才得到陈叔宝的青睐,并为其生下儿子。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陈叔宝即将继位的那一天。太建十四年正月,陈叔宝的父亲宣帝陈顼病重不治。在大殓当天,陈叔宝的弟弟陈叔陵用切药刀偷袭太子陈叔宝,聚众反叛。

在这场宫廷内乱中,受伤的陈叔宝跑到了张丽华的承香殿养伤,此时还不是贵妃的张丽华紧急封锁了承香殿,不允许任何人进入,直到事件平息。张丽华以一介女流之姿,把控大局,严防死守,可见陈叔宝对她的信任,也可见张丽华本身的政治手段。

果不其然,在陈叔宝即位后,张丽华就被封为贵妃,而她的聪慧与手腕,也体现在宫廷生活的多个方面:

对上,她才辩强记,能为君主分忧。史载陈叔宝怠于政事,经常带着张贵妃一起处理政务。每当事情繁杂、后主搅混淆的时候,都是张丽华一一为他梳理清楚,毫无错漏。

对下,张丽华能善待人,懂得笼络人心——她虽然受宠,但并不骄矜善妒,相反的是,她还经常将宫人推荐给陈叔宝,这也使得后宫诸人都对她交口称赞。

当然,用现代的观点来看,这种行为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值得称道的地方。

但如果把陈国看作是一家企业,张丽华无疑扮演着非常重要且合格的“高管”角色。

02

平民贵妃:

似褒实贬的历史形象

随着张丽华“宠冠后宫”,地位越重要,她在史书中留下的笔墨也就越多。但史官们对这位平民贵妃似乎并没什么好感,他们使用自己擅长的春秋笔法,在外貌上对张丽华极尽夸耀,将她高高捧起之后,再为她罗列罪状,以坐实张丽华的“妖姬”之名。

先看外貌。

《南史·陈后主张贵妃传》中说,张贵妃“发长七尺,发黑如漆,其光可鉴。”“每瞻视眄睐,光彩溢目,照映左右。尝于阁上靓妆,临于轩槛,宫中遥望,飘若神仙。”

薛冰认为,这些“看似赞扬的语言,翻译出来,就是‘狐媚’两个字。”

再看罪状。

史官认为张丽华的罪状有二,一是干预国政,且用“魇魅之术”惑主。但陈后主自己都把自己卖给佛寺为奴,以行魇镇之术,所以“惑主”二字,很难评价。

《隋唐英雄》剧照

罪状之二是张丽华经常替触犯刑律的妃嫔家属开脱罪名,对那些非“贵妃党”的人则污蔑陷害。

其实,在东晋南朝,干预朝政甚至参与废立的后妃不在少数,但在这些人里,只有张丽华一人背上了“亡国”之名。

由此看来,史官对她的评价,有些内容或许确实师出有名,但也有着不少夸张的成分。

03

身死青溪:

只见妃嫔乱国,不见君王荒唐

时间再次回到陈叔宝躲进胭脂井的那一天。

这是陈后主登基的第六年。

当隋军八路齐发、五十余万大军压境的时候,陈国这帮人在干什么呢?他们在筹备“元会”,也就是来年元旦的群臣朝会活动。简直就是楼下单位已经着火冒烟了,楼上这一家子人还在悠哉悠哉吃火锅。

得知隋军已经兵临城下,后主依然大放厥词,他认为陈国有“王气”护佑,隋军必定自取其败——这种迷信且无知的程度,再次从侧面证明,主动引进“魇魅之术”来解决问题的,还真不一定是张丽华。

“元会”还没开完,隋军将领就攻进了陈国皇宫,而带领这支队伍的人,正是当时的晋王、后来的隋炀帝杨广。

从井底提溜出来的美人张丽华,让杨广看傻了眼,后者更是动了把张丽华娶回家的念头。但隋军阵营里有个叫高颎的,引经据典、建言献策,把张丽华比作妲己,杨广如果真要娶张丽华,那就跟纣王没什么分别。

这番话不仅得罪了杨广,更是彻底把张丽华钉在了耻辱柱上。世人向来认为殷商王朝毁于妲己,把张丽华比作妲己,不正是认为她对陈国灭亡,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么。

怎么办呢?斩。

两个女人,张丽华和孔贵嫔,就这样香消玉殒。可以说,张丽华的死,并不是因为她犯下了什么不可饶恕的弥天大罪,而是有人担心她会成为隋王朝的新宠。更倒霉的孔贵嫔,只是做了她的陪葬品罢了。

宠妃张丽华背负着亡国之名,孤单地死去了;一国之君陈叔宝做了隋朝的奴隶,反而活了下来。

世人一提到陈国灭亡之事,总是咬牙切齿,悲叹美人误国。那本该对国家负责的人呢?却心安理得地做了隋的“长城公”,每天向隋文帝山呼万岁,好像他从来就是隋的臣子,世上也从来就没有过陈国这一回事。

在《烟水气与帝王州:南京人文史》一书中,作者薛冰提到了一个能给人带来些许安慰的结局:

张丽华和孔贵嫔死在南京青溪小姑祠附近,附近的老百姓哀其命运,为她们立了神像,与青溪小姑并祠。

金陵十八景之青溪九曲

南北朝时的地理文集《舆地志》也记载了这件事情:“青溪岸侧有神祠,世谓青溪姑,南朝甚有灵验,尝见形于人祠。祠今与上水闸相近。说者云:隋平陈斩张丽华、孔贵妃于青溪栅下,今祠像有三妇人,乃青溪姑与二妃也。”

在青溪小姑祠附祀的张丽华,于千年岁月流转中,终于洗掉了脸上黏腻的胭脂。

在南京城老百姓的哀惋悼念之下,历史擦干脸上的泪痕,逐渐露出原本的面貌,一点一点被我们看见。

原标题:《不知亡国恨的,究竟是商女,还是君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