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边水往事》导演算:架空世界观带来的自由

澎湃新闻记者 杨偲婷
2024-08-26 14:16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边水往事》正在优酷热播,该剧目前热度在多个数据平台位居前列,豆瓣评分开分8.1,算是口碑热度双丰收。该剧故事题材、视听风格都颇具个性。导演算,曾执导《开端》《疯人院》等剧集。他很早之前就涉及过类似题材,但一直未能如愿拍摄,当曹保平导演拿着这个项目找到他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决心抓住这个机会。在剧作上,曹保平导演对算的提携和帮助让他受益匪浅。算认为,曹保平导演永远尊重观众的心理,随时提醒团队回到人物情节,思考人物行为的合理性,这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边水往事》海报

在剧中,算构建了一个架空的世界——三边坡。这个世界涉及许多现有都市社会环境中不常见的行业,如宝石市场、矿厂、伐木场、游击队、牛贩子和屠宰场等。通过这些行业,故事展现出了大量精彩而反常规的角色,又采用单元接入的叙事结构,让观众随着主人公沈星的视角,逐步认识这个世界的各个层面。

算认为,这个架空世界的构建,给予了他更极致、更自由的创作空间。“如果完全基于真实的地域进行创作,需要对语言、习俗、穿着进行大量考据和调研,而架空则可以避免这些繁琐的工作,同时还能延展一些东西。当然,在架空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一个能带来弹性的空间,避免观众产生阅读障碍。”

从第一稿剧本完成开始,美术团队就介入其中,算和美术团队将这个架空的世界当作真实的沙盘来推演,比如推演环境和气候对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性格和人群群像的影响,通过各种方式,来使这个世界更加真实可信。算认为架空或陌生的世界观并不会给观众带来阅读障碍,反而可以成为剧作的利器。“通过沈星的经历,观众可以跟随他一起探索这个世界的未知,了解不同世界意识形态的差异。沈星一开始因为对这个世界的不了解而吃了很多亏,但正是这种距离感,使得观众能够更深入地参与到剧情中。”

在采访中,算与记者深入探讨了《边水往事》的创作历程及幕后故事。他坦言,希望通过这部剧传达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即便在一个尔虞我诈或拼刀拼枪的地方,支持我们的依然是正义。“就像剧中的沈星,在遇到各种危险和绝境时,是他的善念让他幸存下来。这一点点善念和坚守,最终让他走出困境。”

《边水往事》剧照

【对话】

架空一个更极致、更自由的空间

澎湃新闻:能分享一下在创作这部戏的过程中有哪些挑战吗?

算:正如您所说,原始刀耕火种的开采有一定危险系数。我们找的山以前是采集有色金属的矿山,后来采完半道就荒废了,我们重新进行规划,划分原始矿场的功能和地域,结合地形进行重新规划。

最危险的是沈星被扑倒,大家往里冲的踩踏状态,拍摄起来比较费劲。因为演员要冲到山上真的去采,我们提前一天让他们拿着锄头和工具适应,而且还要拍夜戏,晚上看不清楚,所以我们要用翻斗车和挖掘机对那些地方进行加固和填埋。

《边水往事》剧照

澎湃新闻:这是个很特别的故事,有没有对标的作品?

算:一定要说对标的话就是《荒野大镖客》这个游戏。它那种义薄云天的世界观,亦父亦子的关系,以及江洋大盗的生存状态,盗窃火车、银行的情节,会让人觉得荷尔蒙爆棚。那个游戏走得非常深,侠骨柔情。但后面会反思,这片世界到底是不是他们可以真正扎根生存下来的世界。

《边水往事》前半段是架构三边坡,后半段在拆解三边坡,我们是反过来考虑的。我觉得当达成一个世界时,还要去反思这个世界,它可能深度关照到对现实的理解。一个混乱的世界,我们可以去反思它为什么是这样,能不能改变它。我们也不能解答这个问题,但是可以把它当成一面镜子,提出这个疑惑,大概16集之后,后面的篇幅都是在拆解这件事情。一共21集,大概7集一个段落,前面可能是逐渐深入,再到后面是逐渐颠覆和提出问题,这样才是对世界观的一个完整解读。

《边水往事》剧照

澎湃新闻:为什么选择构建这样一个架空世界?

算:架空能给一个更极致、更自由的空间,不用顾虑太多。比如说三边坡很乱、很野,放在真实的地方可能都不太合适。必须创造这样一个世界,作为故事能够开展的地方,所以架空肯定是第一选择。而且创作如果完全是基于一个真实的地方,那语言、习俗、穿着和各种衣食住行都需要考据、调研,去查各种数据,多少人穿大裤衩,多少人穿人字拖,去街上看骑摩托的。如果是架空就可以延展一些东西,而且如果完全做得非常深,观众会有阅读障碍,比如语言,他们信仰一个完全不存在的宗教,或者他们吃的东西你都没见过,又和我们太疏远。在这个架空过程中,要把握一个能带来弹性的空间。所以架空还是第一选择。

《边水往事》剧照

我们故事中的这个世界,气候炎热,北面离大陆更近,山体比较多,所以走到磨矿山时会看到很多山很曲折,路很难走,都是大的悬崖,上下海拔都很高,这种地方的人因为树荫比较少,山体裸露地方水比较少,所以比较黑。磨矿山有很多水桶,水是稀缺的,大家排队去洗脸。

有了这些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就有了生活方式、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也有了性格和人群群像的变化,滋生出来的性格也会有一些变化,一层层影响过来。你去透析这个世界,它就是这样的,像一个真实的沙盘一样。把它当成真的来看待,虽然架空了,但当作真的来看待,很多东西就会滋养出来。

澎湃新闻:这么多群像,每个人都有故事线,做到21集的篇幅,挺难的吧?

算:不难,我觉得顺势而为,不要为了做群像而做群像。现在观众看戏的心理需要信息叠加,不能一个简单的事情就讲一两集,必须叠加很多延展性的东西,尤其还要带出这个世界观。

选择郭麒麟和吴镇宇的出演的理由

澎湃新闻:沈星这个人物,怎么去描述他,他是什么样的人?

算:他代表了绝大多数普通的小镇青年,我从小地方出来,写的就是身边的同学,他们最有代表性,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可能有初生之犊不畏虎的一面,也可能有天真的一面,但绝对能适应下来。他是一个好运气的主角,从一开始就定调了,因为运气不好,他就死100次了。我觉得运气也是本事的一部分。而且不只是运气在保护他,还有他的善念,这是我们最想传达的。尤其是在这么一个险恶的地方,善念是值得坚守的。正是这一点点善念和坚守,让他最后摆脱了危险。

郭麒麟 饰 沈星

希望大家看到后面也能体会到,我们一方面让大家经历刺激和冒险,同时也希望提醒大家,即便在那样一个尔虞我诈或拼刀拼枪的地方,支持我们的依然是正义,可能听着有点矫情,但这确实是我们想传达的。

澎湃新闻:郭麒麟和吴镇宇的出演很惊喜,为什么选择他们?

算:最早做剧本就觉得是郭麒麟,做之前就是按他来写的。沈星必须有亲和力,很邻家,随便说他,他也不会怎么样,他是一个极有生活气息的人。他小时候作为相声演员的训练,是通过和大家一起生活、在一个很传统而复杂的系统里言传身教完成的,不会坐在那背段子。他的表演松弛生活化,反应速度又极快,这样的角色和这样的演员完全能绑死在一起。而且郭麒麟是很有涵养、很有教养的人。他对每一个人、每一个工作人员都非常有礼貌。

吴镇宇 饰 猜叔

至于猜叔,必须有距离感,必须是陌生感的存在,他就是“装裱”起来的。吴镇宇是每个男孩的梦想,他自带的符号和眉宇之间的故事感,让人猜不透,琢磨不透,看的就是一个忽远忽近的气场,让人有敬畏心,有点怕他,这些东西裹在一起,他就是猜叔。

永远尊重观众

澎湃新闻:刚才提到架空现实给您的创作带来一些便利之处,但这样的题材和观众的心理距离、生活距离比较远,《边水往事》在这方面如何处理这个难题和矛盾之处,让这个故事和普通观众的情感、生活产生共鸣?

算:首先,我觉得这组矛盾本身就是剧作上的利器,所谓探索,就是去探索未知的那一面。我不担心架空或者陌生的世界观会给观众带来阅读障碍,探索这个世界就是剧作要走的第一步,上来沈星就得去了解这一点。我说的了解不是开车去北边南边这种画面的探索,而是不同世界意识形态的不一样。为什么沈星一上来就敢去借钱,因为他以为自己还在中国,觉得工人发不上工资,现在可以借钱打个时间差,一切都是安全的。实际上,这中间隐藏着不同世界的意识形态和不同的生存方式带来的危险,这是他一开始领略不到的,所以吃了很多亏。

《边水往事》剧照

澎湃新闻:曹保平导演也是监制,在制作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有哪些具体的贡献或者建议,对整部剧最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算:从剧本到演员,到底在哪拍,对生产计划的把握,以及成片质量的把握,方方面面都需要监制。他和导演的区别在于,他还要严格贯彻并确保最后能执行出来:这个盘子有多大,整个资金怎么运作,怎么能在各种问题产生时保驾护航,让项目不会停摆,这都是他在运筹帷幄的事。

我更想提到他在剧作上的提携和帮助。我在电影学院学动漫,没有蹭到文学系的课程。有幸和他合作,就像开了一个小灶,回到电影学院重新上了文学系。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学到最深的就是他永远尊重观众的心理。我从他身上看到最大的优点就是,很多人上来就觉得自己很高明,对这个世界有很深的看法,就要去输出,但是,面对观众,说教是没有意义的。他在这一点上很谨慎,很怕我们“想说点什么”。像我这样的年轻创作者,半桶水响叮当,就容易“想说点什么”,他特别提醒我们,我们啥也不是,要回到人物情节,思考人物为什么这么做,有没有考虑清楚,这个事件推到这里,是人在推动吗,为什么会这样。他不停地提醒我们这些事,对我帮助非常大。

《边水往事》剧照

澎湃新闻:如何平衡用户偏好的爽感和创作者本身的深度内核表达?

算:不要去想深度表达,就想节拍记忆,想怎么抓住观众看,表达是后话。不要觉得自己的想法多高明,不要有这些想法,扎扎实实去“算计”观众别点右上角“退出”,抓住观众。有的时候是台词,有的时候是情节,有的时候是场景,有的时候是表演,反正每三分钟要提醒自己这会儿要用什么吸引观众看下去,如果想不到,就剪掉它,或者在剧本上重新想办法,没有别的,这些就是体力活。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