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起底研学游②丨研学游的利润有多高?已有地方发布研学承办机构“白名单”

澎湃新闻记者 唐莹莹 刘畅
2024-08-27 07:22
来源:澎湃新闻
地产界 >
字号

暑期以来,研学市场的热度高居不下。一方面,研学游能够丰富学生在这个超长假期中的学习娱乐生活;另一方面,对于没有“超长”假期也无人帮助的家长而言,研学游是能够将“无处安放”的孩子安排好的最佳方式之一。

不过,随着各类机构、旅行社等相关平台的入场,尚未受到严格监管、缺乏统一标准规范的研学游市场也乱象频出,无论是“走马观花式”的拍照打卡,或是收了高昂的团队费却仅仅去一些免费的文博馆、高校参观。那么,研学游都是“割韭菜”吗?研学游到底值不值?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了包括学生家长、研学机构负责人、暑托机构负责人、在线旅游平台相关人士、旅游行业研究人士等,试图分析研学市场乱象产生的原因、探讨研学游市场该如何规范。

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现存研学相关企业约3.49万家,从注册趋势来看,2018年研学热度初现,注册量猛增101.69%达6321家。2019年依然保持高热度增长,注册量首次破万,达1.26万家,同比增长99.29%。2020-2022年注册量接连回落。2023年全年注册相关企业2974家,同比增长76.81%。今年前7个月已注册1722家,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从区域来看,湖南省现存5052家研学相关企业,居全国首位。广东省、山东省分别现存3789家、3437家,不相上下,分居第二、三。此后是江苏省、安徽省、河南省等。

究竟是什么让机构们趋之若鹜,研学游的价格真的高得离谱吗?其利润又到底有多少?

“月入一万不够研学7天”

“研学”的项目越来越多,质疑也越来越多。

有网友表示:“我去年带孩子在桂林旅居过暑假,就看见大榕树景区外一群研学的小朋友和那个地标石头合了个影就撤了,连景区门都没进。”

还有自称“前研学从业者”的网友表示:“我可以负责地说,市场上绝大多数机构都不曾踩线,同时也没有自己的线路,都是照扒(搬)地接的线路,一点自己的想法都没有,以次充好比比皆是。”

在投诉平台上,也有用户对“货不对板”的研学产品发起投诉退款。

8月22日,有用户在投诉平台发起投诉称,7月花费14698元报名的研学团已经结束,但“高品质的研学内容变得很粗糙,入住的酒店与当时承诺的相差甚远,房间中出现了虫子等一系列生物,卫生状况堪忧……”该用户表示,回来后向反馈人员提出退还研学费用2000作为补偿,“待我提出补偿后,不予理睬,现在就酒店问题,研学课程问题,还有资质无合同、无发票问题进行投诉,望受理,谢谢。”

澎湃新闻注意到,该投诉已经平台审核通过,但截至目前并未和商家匹配成功,投诉尚无进展。

更多的则是关于研学游价格的讨论。

在社交平台上,诸如“月入一万不够研学7天”、“研学游变‘到此一游’”、“比普通旅游团贵两三倍”等吐槽屡上热搜。

澎湃新闻搜索发现,不少国内一日游的研学团价格都在700元以上,出境游产品则都超过五位数。

有在读学生晒出自己学校组织的暑期夏令营的价格表显示,3天2晚的活动价格皆在人均2000元以内;4晚以上的产品价格在3580元/人至5680元/人不等;6天5晚的新加坡夏令营价格为13980元/人。

研学游为什么这么贵?研学游的价格是如何构成的?

某位经常组织高校探访研学活动的负责人徐老师表示,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自己的晚托机构组织免费的周末高校探访研学活动,每个月都能组织一两次,一次20个孩子左右,活动价格免费,家长平摊大巴和午饭的费用即可,一个人六七十元。

在徐老师看来,高校研学一日营的成本不高:“除了交通午饭之外,主要成本就是大学里负责接待的老师的费用。老师会按照研学手册上的内容进行讲解,比如说我们刚去的同济大学,研二的学生作为小老师给孩子介绍同济的历史,现在设置有哪些系院专业。中午她带我们感受下大学食堂。下午呢,就是在一个教学楼的教室里上课,同济特色是建筑嘛,那就围绕着这个建筑——力学原理、属于什么工艺,给孩子们普及下知识。如果去中医药大学,就了解中医方面的知识,急救知识;华东政法大学就模拟法庭。”

徐老师也组织过收费的研习营,如收费399元的上海天文馆的一日营。

“说实话,我只组织了几期上海天文馆的一日营,就稍微赚了一点利润,合作机构根据人头分我利润,这个很省心的,我就组织学生啥也不用管。后面我还想谈下给暑托、晚托的老学生组织一次免费的。”徐老师直言,“现在很多机构都在开展研学,就是把家长的需求扩大嘛。我现在做研学还比较偏向公益性,找贴近我们机构的活动,是想为我的晚托引流。”

至于跨省市的研学,徐老师也有自己的想法,“国内很多一个人八九千元的研学活动,是不包括大交通的,这里的利润就很可观。通常两个孩子一个标间,有些景点的费用是非常低的,甚至免费。”不过,徐老师也认为研学并不是个稳赚不赔的项目,“一个是安全,带出去的孩子不能有事,虽然都会买保险,但是孩子对每个家庭都太重要了。另外一个就是前期的探路,各个环节要打通好。跟我合作的这个机构,去年设计了一条东北的路线,不含大交通,一个人7900元,最后收入差不多和成本拉平,没有赚什么钱。”

研学机构的利润有多高?

但更多的研学机构,看起来似乎“利润丰厚”。

一位在南京从事研学旅行五六年的机构负责人表示,“一年营业额稳定在大几千万,能有20%~30%的利润”,而该机构加上负责人“也就10个人左右”。

多家旅游行业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正规旅游平台的所谓“研学”产品和正常的跟团游产品价格相比并不会贵太多。

“价格其实差不多的,只是行程设计上不太一样。常规的跟团主要是照顾大人的游玩需求,研学的话景点少一些,重在研学和小朋友的体验。”某在线旅游平台人士表示。

“正常的行程基本不太能做到这个毛利率(20%~30%的利润)。”某大型旅行社内部人士向澎湃新闻坦言,“国内游太卷了。”该人士表示,其旅行社的研学游产品和普通国内游产品的利润率差不多,“研学游目前就是太过市场化了,越正规的越不会乱开价。”

携程研究院分析师周慧婕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父母是研学游这类知识型旅行产品的主要购买者,通常来自年收入超过30万元的家庭,他们在教育上的月均支出超过2000元。“这些‘80后’、‘90后’父母大多拥有本科或更高学历,不仅每年至少安排1-2次家庭旅游,在孩子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着更高追求。”周慧婕指出。

不少机构正是“钻”到了家长愿意为了孩子“好”而“一掷千金”的“空子”。

携程主题游游学负责人胡鑫认为,知识类旅行作为教育与旅行的结合体,需要从教育和旅游两个维度来综合考量。从教育角度来看,如果学习内容丰富、师资力量强大,其价格自然会高于普通产品。从旅游角度来看,如果行程中包含稀缺资源,价格也会相应提高。家长们在选择产品时,应选择信誉良好的专业平台或研学机构。同时,可以根据产品的设计和安排,对价格的合理性进行初步判断,避免成为“冤大头”。

不过,澎湃新闻从多家在线旅游平台了解到,今年研学游的均价已同比下降不少。

澎湃新闻从携程获得的数据显示,今年暑假,研学产品订单量同比增长168%,订单均价同比下降58%。去哪儿此前披露的数据也显示,研学产品的预订从5月中旬就开始起量,截至6月,研学产品预订较去年同期增长了四成左右,价格略有下降。

周慧婕指出,国内研学价格的回落,预示着市场正在回归理性。

“随着行业的规范化和家长们对研学产品的甄别能力的提升,那些质价不符的‘天价研学团’将逐渐失去市场。”周慧婕分析,“海外游学市场则具备潜力。根据市场研究机构智研瞻的最新统计,2024年中国研学行业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20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30.89%。其中,海外游学市场占比高达48.39%,反映出家长对于孩子‘走出国门看世界’的强烈愿望。”

已有地方发布研学承办机构“白名单”

可见的是,目前,研学游市场乱象的产生源于缺乏统一的从业规范和行业监管。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研学游产品对于开发机构的师资力量有较高要求,研学团的接待业务一般须由具备相关资质的旅行社承接,产品的定价由产品内容、行程等组成要素来决定。研学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政策引导,为行业的发展建立标准体系和准入机制,促进研学市场的规范发展。

事实上,已有地方在研学游的监督方面作出了努力。

今年1月,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就联合发布《广州市教育局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遴选广州市第一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承办机构的通知》(下称《通知》),经相关机构自行申报、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和公示,29家单位被推荐为广州市第一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承办机构,首批研学承办机构有效期为3年,并将进行动态管理,对于违反相关规定和要求的,将撤销相关资格。

也就是说,“靠谱”的研学承办机构有了“白名单”。有位于广州的旅行社内部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该白名单制度引入后,广州的研学游乱象“好了一些”。

今年7月26日,广州市教育局又发布《暑假研学实践,如何擦亮眼睛选机构和产品?广州市教育局发出倡议——》(下称“《倡议》”),附件公布了广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和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八大特色主题线路。根据《倡议》,广州有国家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1个,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29个,市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115个;并已研发35个研学实践课程资源,发布了300条具有广州本土特色的8大实践教育特色主题线路。

《倡议》建议,广大家长朋友从行程路线、研学内容、收费标准、安全保障等方面,货比三家……不建议让孩子参加以“野外网红景点”户外拓展等为名义组织的研学旅行活动,以确保出行安全。

程超功分析认为,研学旅行或修学旅游属于旅游与教育的融合产品,其中,以在校学生群体为主的研学旅行产品相对更偏重教育。研学旅行目前还不够成熟,市场规模相对不是太大,业界缺乏制定相关行业标准的积极性。随着研学旅行市场的日趋成熟,尤其是在研学旅行的社会接受度快速提高的当下,社会各界对于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将逐渐形成共识,行业的规范发展也将迎来全新的阶段。

    责任编辑:刘秀浩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