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长宁区的沪漂,你羡慕不起

2024-08-27 06: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田梅梅 三联生活实验室

每当一个新的沪漂着陆上海,TA的迁徙路线基本分为三个阶段:

“初来上海的沪漂,会在离市区较远的闵行松江落脚,后来发现住的太远,漂感太强,没有在上海生活的实感;

打拼几年之后,他们会向网红打卡聚集地梧桐区靠拢,认为搬进这里才算是真正融入了上海,直到交房租的时候才发现,要想人前光鲜,只得钱包受罪。”

而最通透的沪漂,会在兜兜转转后,最终选择驻扎在长宁区,“这里虽然没有徐汇那么繁华喧嚣,但也不会像郊区那般少了点腔调,价格也比黄浦静安要友好。”

图源@大海

刚来长宁的沪漂,会把这里当成最有性价比的通勤居住地,“在市区,长宁就是一块万金油,去哪里都不会很远,跨区活动基本都在一小时内。”

而久居长宁的资深沪漂会逐步解锁长宁的新玩法,比如在长宁模拟环球度假。

有人在中山公园追加州落日,有人在愚园路找到了西伦敦的社区生活,但更多的沪漂还是把长宁古北仙霞一代,当成了一个巨大的日式主题游乐园。

图源@欣欣欣欣欣欣

以至于有人开玩笑说,去长宁玩一天,约等于一次精简版日本游。你大可以把这里视为日本本土饮食博物馆,既能吃到北海道料理,也能品味到小众的冲绳食物。

“在日本吃饭要预约,而且水平经常参差不齐,但开在长宁的老店,属于熟客严选,随便walk in都不会踩雷。”

有人总结长宁区的日料攻略,“古北片区最正宗,仙霞片区花样最多,如果都觉得不够意思,可以往西走几步,直奔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飞东京羽田,到了你就会发现还是长宁的好吃。”

图源@WorldExplorer

所以一些同时生活在长宁,又去日本旅游或者留学过的人,经常会产生错觉,“很多店都是中日双语招牌,走在路上西装笔挺的日本上班族急匆匆赶路,让人恍惚以为穿越到了东京。有时帮路人按个电梯,还会意外收获90度弯腰鞠躬的礼遇。”

“在长宁区走一圈有很强的度假感,白天去高岛屋抽扭蛋,下午去Apita买点日杂,晚上去仙霞路喝啤酒吃烧鸟,在日本一天暴走2万步也就是这个行程。”

许多沪漂初次涉足长宁区,不是被朋友带来吃饭,就是一不小心citywalk到了愚园路,后来发现,“这里既有人流鼎盛的摩登地块,也有一字排开的烟火气小门店,有郊区的静谧,又不脱市区的精致,还不像黄浦静安那边消费那么高。”于是,动了在长宁区安营扎寨的心思。

图源@潦草碳基生物

在长宁住了7年的沪漂Linda说:“新华街道附近社区感烟火气特别强,住在这附近,周内可以到苏州河附近晨跑,周末可以去新华路愚园路吃漂亮饭。”

当被问到“同样是跑步,徐汇也有滨江绿道,同样是吃漂亮饭,静安有人气更高的巨富长”时。

Linda的回答是:“别的地方有的东西,长宁基本都有。上海最贵的豪宅檀宫在长宁,历史悠久的愚园路也在长宁。在这里你可以随时得到繁华和喧嚣,也可退避宁静,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松弛,才是长宁最大的魅力。”

一些沪漂会在打拼几年之后,逐步解锁中心城区,而长宁区往往被打工人当作登陆市区的第一块大陆。

“这里租金上没有黄浦静安徐汇那么贵,但又比闵行普陀虹口更便利,2号线一边是虹桥火车站,一边是浦东机场,往南高速G50分分钟出沪。不管是出差还是出游,住在长宁区永远有说走就走的勇气。”

图源@城市观察者 Vincent

当徐汇滨江和巨富长的沪漂还在进行松弛演习时,长宁区的沪漂已经提前了开启度假模式。

“不出长宁就能模拟环球旅行,荡马路看看邬达克设计的建筑感受一下欧美风情,往古北走一走假装自己在东京旅游。这边饭店的老板大多都是日本人,菜单的日语版面比中文都大,不管是用餐体验还是菜品味道都跟你去日本吃一顿没啥区别。”

上生新所,人称沪版代官山/图源@小安禾禾子

别的沪漂还在嫌周内压力太大,周末citywalk太挤,而住在长宁的沪漂平日里随便遛个弯就把心给散了。

“虽然长宁有梧桐,静安也有梧桐,但比起人流量爆棚的巨富长,在长宁的新华、番禺、武夷几个街道走走,心里总觉得更舒畅。”

沪漂Linda在长宁租了个一室户,虽然房租七千多并不便宜,但她觉得住在长宁之后,整个人精神状态好多了。

“常玩的地方基本半小时都能到。想感受繁华坐71路直奔外滩,步行就可以去长乐路静安寺,2号线沿线基本贯穿了上海最繁华的地方,每一站都有它的性价比。哪怕房租有点贵,但在长宁富养自己,相当于当把省下的心理咨询费当房租溢价了。”

别的沪漂只能拥有上海某一个区的生活方式,而住在长宁的沪漂因为可以轻易解锁上海大部分的吃喝玩乐地图,身上常常多了一分见过世面的淡然。

以至于有人说,“漂感最弱的一批沪漂,可能都住在长宁区了,哪怕他们实际上离财富自由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大家看上去总有一种已经还完了房贷的松弛。”

久居长宁的沪漂往往会经历一个心态上的变化,“刚来的时候会经常逛愚园路和武夷路,感觉自己终于有在上海生活的实感了;后来游历在古北仙霞附近,逛日杂吃日料,假装自己不在上海,在外面度假。”

“到了最后会慢慢爱上长宁的烟火气,周末早起去苏州河边溜达一圈,再去社区食堂吃个饭,没事出门遛遛狗,虽然时常感觉自己已经提前退休了,但偶尔会觉得日子有点平淡。”

只是每当他们把这种心情分享给其他朋友时,都会被认为是凡尔赛。

“朋友会说,有钱有闲的老长宁也不过就是过的这种日子,我仔细一想也是这么回事,因为每次吃完饭之后,大家还要奔波辗转回浦东、松江,而我只需要走几步路就回家了。”

图源@大海

沪漂小龙之前在张江工作,去年跳槽到了长宁区某大厂顺便把家搬到了这边,他感觉来长宁之后,“明显更有生活了。”

“在张江总感觉那里拥挤又冷清,周内大家清一色背着大书包穿着T恤衫急匆匆赶路,周末又会像NPC一样几乎隐身,人和人之间的交集很少,娱乐活动也不是太多。”

“来了长宁之后哪怕周内加班,也可以在深夜被定西路的美食街收留,周末路过武夷路听听免费的萨克斯,下午走远一点还能去刘海粟绿地看看小动物,平时走在街上人们没有那种急匆匆打卡的紧迫感,好像没什么事是大不了的。”

图源@Ryo_

很多沪漂都怀疑住在长宁区具有心灵疗愈的作用,“这边的人不知道为什么走路都慢慢的,有一种与世无争的安逸。”

对于这种不紧不慢的精神状态,老长宁王叔解释道:“长宁人的一生都在与世无争。”

“有人说长宁不算上只角,我们只会觉得那咋啦?让黄浦和静安去打好啦。有人说长宁老片区破破旧旧的,那咋啦?老房子多代表容积率低人口密度低,全是新楼盘拔地起,人都要扑出来会堵死的好伐?”

图源@極簡音楽

这种与世无争的低调,很容易会被人误解为是长宁人争不起,殊不知,“沪上第一豪宅檀宫就坐落在长宁西郊,古北涉外片区更是聚集着上海最古早的old money”。沪漂小龙刚搬来长宁时只把这里当成一个颇有性价比的居住地,没想到自己竟和老钱共处一地了。

不少曾在长宁短暂驻扎的沪漂,在离开此地多年后,仍对长宁念念不忘,期盼着有一天能重返长宁生活。

甚至有人换了工作,宁愿忍受远距离通勤,也要继续把家安放在长宁,只因“只有长宁能给我想要的沪上生活。”

图源@肉桂卷不卷

大家和长宁深度绑定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人说,“长宁就像沪漂的心理安全区。”

“比起徐汇静安,这里没有那么繁华喧嚣,不会在心理上让人感到负担,怀疑自己是不是配不上,但也不会像郊区般远离上海的韵味,觉得在上海漂感太重。”

有人说长宁仿佛有一种疗愈的磁场,“在这里住久了整个人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平静了。”

“以前在浦东滨江沿岸跑步,满眼高楼林立的景观,感觉能跑出一种公司要上市的气势。来长宁之后沿着苏州河跑进政法大学,偶尔还会经过一些精致、小而美的绿地,你会感觉这里的每个小细节都在稀释你身上的压力,待久了有一种被长宁养得很好的松弛。”

图源@蒋道理

很多沪漂在“长宁主题乐园”都获得了绝佳的游戏体验,偶尔还会解锁独属于长宁的游戏彩蛋。

在长宁住了10年的居阿姨告诉我,“上海电影节期间的定西路,堪称长宁生活的惊喜盲盒。电影节开幕前后也是小龙虾上市的季节,很多人也把它叫小龙虾节,好多电影从业者参加完活动之后,会来隔壁的定西路聚餐吃小龙虾,所以这片经常能偶遇明星。”

“下雨天的时候,其它地区的沪漂只能钻进某一个商场打转,而长宁天山这一片的商场仿佛一个巨大的宇宙。虹桥、百盛、汇金、创邑、南丰城都能通过地下通道都能无缝连接,一整天不淋雨、不暴晒随便逛个够。”

图源@春卷 CHUNJ

如今一说起上海的chill,前有巨富长后有徐汇滨江,长宁很少被人第一个想到。

不过老长宁王叔说,“也蛮好,恰恰是这种低调,保住了长宁的腔调。就拿武康大楼那里来讲,现在年轻人爱聚在那里打卡,虽然人人都知道武康大楼是徐汇的,但很少有人知道,当你对着武康大楼打卡的时候,其实已经站在长宁区了。”

图源@柒柒

ENDING:

每当有人说长宁哪哪都好的时候,住在长宁的沪漂总会开始推脱,“也不全是,金虹桥那里永远在修路,每次乘地铁从娄山关路站外换乘一公里的时候,也笑不太出来。”

但如果你要问他想过搬家吗,对方大概率会摇摇头,“一旦住过长宁,你的沪漂生活就大致定型了。这里去哪都很方便,既有生活的惬意,也有生存的湍急。只要不是铁了心要离开上海,兜兜转转,你总会回到这片最佳宝坻。”

原标题:《上海长宁区的沪漂,你羡慕不起》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