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春风不度玉门关|湃客年度视觉大赛

2019-01-16 07: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2018年4月14日,中国甘肃省玉门市,几个少年坐在滑板上,从位于老君庙的单马路这头滑向解放门的那头,整条马路不见一辆车经过,两边空无一人的建筑处处都透着荒凉。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诞生了中国第一口油井,诞生了“铁人”王进喜。

1957年12月,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在玉门建成,当年原油产量达75.54万吨,占当时全国石油总产量的87.78%。玉门划区设市,拔地而起。

半个多世纪过去,石油开采殆尽,市政府、油田和9万名居民相继外迁。老君庙城区萧索破败,几近空城。

空空荡荡的老市政府大楼前,“一切为了石油”的标语还未褪色。

玉门的独特价值,首先在于它是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它在工业领域创造出多个“中国第一”的同时,培育出了铁人精神、“三大四出”等社会主义特色的工业文化。

石油工业的一家独大,加之曾经的军事管制和政企合一历史,使得玉门产生了特殊的“二元”结构。老采区产能严重下降后,不同机构各奔东西的搬迁举措,使老城区终成“共和国废城”。

再向前追溯,玉门则是一个沿袭两千多年的地理概念,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文化意象。“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曾经的边塞要地、丝绸之路重镇,再到能源产地、春风不至的空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城市总会面临转型,生活总是遭遇变化。

老玉门,旧的一切正在永远消失。新的一切还在废墟中酝酿。

著名的老君庙油矿“西河坝”。玉门油矿的发源地。半个世纪过去了,玉门油田产量逐年下降,每个油田开发到后期都会遇上这样的问题。
玉门油田三十年代人工开采的第一口井,此后这里成为了中国石油的摇篮和圣地,来此参观的大多是石油工作者。
没有了门窗的公寓建筑矗立在荒野之中。
荒废的公寓楼道里,摆放着一个玩偶,房间里留着搬不走的东西。
留在厨房里的东西
一片拆除的居民楼前,一只死去的小狗失去了它的主人。
废弃的影剧院,剩下残垣断壁和裸露的钢架。
上班和下班的工人,他们的工作分两班来回倒。如今愿意留在这里的年轻人不多了,曾经可是无数年轻人争破头想来的地方。
马路旁挂着一件晾晒的工作服,在玉门老城看到最多的就是红色和蓝色的工作制服,这两种颜色的衣服分属石油工人和炼油厂工人,成了身份的象征。,但穿着制服的却不一定是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工作服似乎成了一种身份认同,大街上人人都会穿着这样的工作服,也许只有穿制服才能在这个城市找到归属感。
永梅理发馆里场景。主人杨永梅和他的丈夫唐先生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三十几年,玉门老城里人虽不多,但来理发店里来的顾客不少,唐先生捡了很多漂亮的石头,在对面老杨的奇石加工店里将原石打磨后放置在理发店里当摆件,听说也卖出去一些。
老杨在单马路经营着一家奇石加工店,他家就在对面,虽然没有了生意,他还是照旧开门,“店开在这儿,不开门哪儿来的生意,女儿还在湖北上学,能挣点儿是点儿吧。”但实际他已经很少有上门的生意了,前些年,他因为地方企业改制,就退休开了门面,2011年-2013年那时候生意好做,只要开门就有生意,一天到晚都忙不归来。说到现在,他叹了口气,把眼睛转向冷清的门外。
4岁的王诗雅和她妈妈正从老君庙往回走,来此生活了十几年,在生活站工作的这位母亲竟然是第一次上老君庙,但遗憾的是:母女俩人并没能找到老君庙第一口油井,失望而归。
 收废品的小伙子席先生来自河南,他把三轮车停在路边玩起了手机,他来老玉门也好多年了,这个城市目前最火的职业就是收废旧金属和看房子。
“石玉堂”奇石馆的老板蒋先生(右)和来自瓜州的小伙儿他万良在店内摆弄一些刚捡回来的石头。蒋说,以前生意好做,石头好卖,也没什么成本,都是河里捡来的,现在生意难做,他已经贱卖了很多石头,基本上见钱就买,给店铺瘦了下身,有心想要关了店门,但店开在这儿,关了也不行,虽然说房租一个月只有350元,但耗人耗时间,他想借助互联网在网上卖石头,希望能有一些转机和机会。
油城公园,玩耍的孩子们。
“西北扁豆面”馆在一阵鞭炮声中开业,于热闹的傍晚时分,工人们的换班时间。老玉门不断有商铺关门或者转让,电线杆上常有这样的广告,能继续坚持的一种是无奈,一种是勇气。
玉门老市政府大楼里,张贴着拍影视剧留下来的年代剧画板。这栋建筑为了迎接游客的到来而翻新维护,随着几部(《未择之路》、《查理九世》、《共和国血脉》)影视剧先后在老市区拍摄,老市区依托独有的资源优势,想要打造以红色、石油、年代剧为主题的影视拍摄基地。
几位当地人在去往老玉门的中巴车上,虽然还有人来,但大多是游客,而离开的更多是无奈离开的居民。
玉门老城外的戈壁滩上,祁连山下的墓地,远处可见炼油厂,一代代的玉门人埋葬于此,很多人来了就再也没有回去。
本文系《眼光·湃客年度视觉大赛》参赛作品。参赛请扫描海报上的二维码,添加“湃客小助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