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御制宝山碑看高桥与宝山的关系

2024-08-26 14:3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戴建美 方志上海

都说御制宝山碑在浦东高桥。明永乐十年(1412),明成祖朱棣赐名“宝山”,并亲自撰文令刻石为碑的“明御碑亭”,如今确实保存在浦东高桥中学内。而高桥地区,历史上长期属于宝山。关于宝山和高桥的故事说来话长,还得从两者的共同源头—嘉定县说起。

宝山和高桥曾经都属于嘉定县。南宋嘉定十年(1217),划昆山县东境建嘉定县,今宝山境域和高桥地区都属于嘉定县。成书于明正德四年(1509)的《练川图记》,是现存的嘉定第一部地方志。书中的嘉定县境图明确标出吴淞江北的江湾巡检司月浦附近的顾泾巡检司和江东的宝山、青浦场。这些地方自1724年宝山县从嘉定县析出后都属于宝山县。

“宝山”的来历和御制宝山碑

《练川图记》中有关嘉定县“山”的记载,也详细讲明了“宝山”的来历。

宝山,在县东南八十里。永乐十年三月,平江伯陈瑄督海运,筑为表识,以建烽堠。上有御制碑云:

嘉定濒海之墟,当江流之会。外即沧溟,浩渺无际。凡海舶往来,最为冲要。然无大山高屿以为之表识。遇昼晴风静,舟徐而入,则安坐无虞。其或昼夜烟云晦冥,长风巨浪,帆樯迅疾,倏忽千里,舟师勿戒,瞬息差失,触坚胶浅,遄取颠踬。朕恒虑之。今年春,乃命将士相地之宜,筑土山焉,以为往来之望。其址东西各广百丈,南北如之。高三十余丈,上建烽堠,昼则举烟,夜则明火。海洋空阔,遥见千里。于是咸乐其便,不旬日而成。周围树以嘉木,间以花竹,蔚然奇观。先是,未筑之前,居民恒见其地有山影。及是筑成,适在其处,如民之所见者。众曰:是盖有神明以相之,故其兆先见,皆称之曰宝山。因民之言,而仍其名而不易,遂刻石以志之。诗曰:沧溟巨浸渺无垠,混含天地相吐吞。洪涛驾山集嶫奔,巨灵赑屃相嘘歕。挥霍变化朝为昏,骇神裭魄目黯眢。苍黄拊髀孰为援,乃起兹山当海门。孤高靓秀犹昆仑,千里示表欎悖燉。永令迅济无忧烦,宝山之名万古存,勒铭悠久同乾坤。永乐十年五月

此碑为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十年(1412)五月为长江入海口新建成的宝山烽堠所撰,现珍藏于上海浦东高桥中学校园的“明御碑亭”内。宝山烽堠是郑和船队和西洋贡船进出长江口、折南入海的航标,是中国最古老的灯塔雏形。宝山烽堠碑对考证明代筑城防倭、海运导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大明一统志》(明弘治十八年刻本)卷八记载的宝山及御制碑文

宝山县的设立

据《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记载,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两江总督查弼纳上奏朝廷,称“江南赋税甲于天下”,苏州、松江、常州3府所属1州、12县,赋额很大,一县银米多者四十余万两,少者也不下二三十万,但纳户零星,款项繁杂,征收困难,加以讼事纷烦,很难治理,提议将13州县各分为二。分出的新县各设知县1员、典史1员,所设26员的俸工银两从裁减原先府县的冗员来解决,也不另建城池,与老县同城而治。并提出县界、田亩、钱粮等划分的办法。这样,既不增加国库开支,又可收到便于征收赋税和治理的实效。七月,户部会同九卿商议,认为该提议实为因地制宜的好办法。于九月初一上奏,初四即获准分县。新县与老县同城而治,仍有难于兼理的方面。

乾隆《宝山县志》卷首刊有“分县部议”,详细记载其过程

嘉定县分出的新县(已定名为宝山),位居东南沿海一带,情况复杂,很难兼理。嘉定知县赵向奎(兼署新县),实地查勘了吴淞所城(武职驻地),认为该城位于东南半县之中,城郭完好坚固,居民稠密,宜于设为县治。雍正三年(1725)布政使鄂尔泰根据各新县宜于分治的实情转巡抚张楷据实上奏,朝廷于七月二十九日特准新县分治。嘉定县分出的宝山县遂以吴淞所城为县治。十一月孔毓珠任宝山县知县。

乾隆《江南通志》(卷一百八,职官志)记载的“宝山县添设知县一员”,首位是孔毓珠

宝山建县后高桥大部分历史属宝山

据光绪六年(1880)成书的《嘉定县志》记载,清雍正二年(1724)划出县境东部另置宝山县。宝山县分领4乡13都333个图(里),所领乡、都、图为:依仁乡,7个都(七至十三都)的234个图;守信乡,3个都(四至六都)的83个图;循义乡,2个都(二十三、二十四都)的12个图;乐智乡,1个都(二十六都)的4个图,总计3.66万人丁,田荡涂6292顷19亩1分7厘6毫。据此,大致描绘出宝山县刚建县时的区域图,高桥镇和宝山营所在的第八都在宝山县的最东面。

光绪《嘉定县志》(卷一)记载“国朝雍正三年,析东境置宝山县”

乾隆《宝山县志》卷首“县境全图”

宝山建县后,清代高桥地区,无论称高桥厂还是高桥乡都属于宝山县。民国元年(1912),高桥乡依然属于宝山县。民国17年(1928)7月,宝山县境南部地区7个市、乡:闸北市、彭浦乡、高桥乡、真如乡、江湾乡、殷行乡、吴淞乡,正式划归上海特别市。至此,高桥地区从宝山县划出。对此,《上海市川沙县志》也有相关记载:1928年,析宝山县高桥乡划归上海市设高桥区。

《松江府属全图》局部( 1909年编制)

为何高桥地区长期属于宝山?

宝山建县300年的历史中,高桥地区属于宝山有200多年历史。为何分隔于黄浦江两岸的高桥和宝山,历史上长期属于一个建制?通过查阅相关地理和历史资料,发现两者有诸多的相同点和相通性。

成陆时间相同。宝山和高桥地区属江海冲积平原,长期以来在江流和海潮的相互作用下,由积聚的沙洲逐渐连片成陆。据相关资料显示宝山区域东境一线和高桥地区,成陆最晚不迟于宋代中期(11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宝山月浦和高桥老宝山城都发现过南宋墓葬。一个地方成陆年代要比该地发现的遗址遗存所测定的年代要早得多,宝山和高桥地区成陆有近千年历史。

地理位置相近。历史上宝山和高桥地区处在同一条海岸线上,并且都位于吴淞江故道的北岸,东面都临大海。在江河海水的冲刷下,都面临着沧海桑田的变化。历史上曾经繁华的月浦黄姚镇,在南宋开禧二年(1206)成为长江口的贸易港口,国家设黄姚税场,每月南货关税动以万计。但是到了清顺治元年(1644),黄姚镇渐坍入海。而江东建于明永乐十年(1412)的“宝山”,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的宝山堡城,也因为海潮的不断冲刷而坍塌入海。明万历十年(1582)七月,“宝山”被海潮冲毁,宝山堡城于清康熙八年(1669)全部坍入海中。所幸的是,宝山御碑因为树立在离海较远的清浦镇东石桥堍得以保存,后迁树在高桥中学内保存至今。

宝山御碑(摄于当代)

战略地位相通。历史上的宝山和高桥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历来是抗御外敌入侵的前沿阵地。明洪武十九年(1386),吴淞江口西岸设置吴淞江守御千户所,江东设置清浦旱寨(今高桥镇东北)。明洪武三十年(1397),在清浦旱寨口筑土城,这就是高桥历史上最早的宝山城(1412年“宝山”建成后改称宝山所)。明嘉靖十六年(1537),在吴淞江口西岸另建吴淞江守御千户所新城,1554年改建为砖城,1725年吴淞所城定为宝山县治。吴淞所城和宝山所城的建立,都说明两地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成陆时间相同、地理位置相近、战略地位相通,造就了相似的民风。这里的人民,在与台风、海浪的长年搏击中,练就了乘风破浪的胆识勇气;在历朝历代抵御外敌入侵的抗争中,养成不畏强暴的光荣传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这里就有党的活动,是富有革命斗争精神的光荣之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宝山和高桥都成为重要的港口和工业基地。2024年新出台的《大吴淞地区专项规划》中,宝山和高桥都属于大吴淞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又一次实现吴淞口东西岸的携手共进。面向未来,大吴淞地区将成为上海又一个旅游胜地、产业宝地和创新高地。

宝山航拍(摄于当代)

本文作者:戴建美,宝山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本文原发表于《上海滩》杂志 2024年8月刊

原标题:《从御制宝山碑看高桥与宝山的关系》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