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澎湃思想周报|狂欢的科学史回溯;美国撤军与叙利亚战局走向
“三体粉”自嗨狂欢的科学史回溯
“让人毛骨悚然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1月10日,一篇耸人听闻的自媒体文章刷爆朋友圈,起因是近日加拿大的科学家报告探测到了15亿光年以外的快速射电暴,并将该发现发表于学术期刊《自然》。《卫报》等一些外媒迅速跟进报道,甚至将重复性的无线电波解读为外星文明发出来的信号。
在罗列一堆外媒报道和论文截图后,推送该文的微信公号“魔都囡”添油加醋,借“哈佛大学教授”之口说出:“这个极有可能是来自宇宙飞行器的信号……”随后假定这就是外星人的讯号,提出问题: “在没有明确这些信号到底什么含义之前,我们人类到底该不该回应?”
这个天文学发现很快演变为社交网络上的刷屏热潮,网友在跟帖评论区和微信朋友圈刷着科幻小说《三体》中的经典台词:“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这部小说中著名的“黑暗森林”理论认为,宇宙就像一座黑暗森林,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星球文明都将很快被消灭。
“不要回答”的刷屏是一场带点小恐慌小刺激的集体娱乐,人们借此在朋友圈表示自己看过或听过那部“以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小说抬高到世界级水平”的名著。现实里不会有人真的像1938年的美国人,听了“火星人入侵”的广播剧信以为真,拖家带口踏上逃亡之路或者被吓到休克。在经过数十年科幻小说和电影的脱敏训练,“外星人”的杀伤力恐怕还不如“抢碘盐防核辐射”。
很快,“知识分子”、“果壳”等科普媒体纷纷现身辟谣。“知识分子”表示,作出这一发现的科学团体在《自然》的论文中并未给出任何与外星生命相关的推测。“果壳”认为,关于这些快速射电暴的来源,理论学家已经提出了各种成因解释,虽然严格来说不能排除外星智慧文明的活动,但是,“目前的观测数据根本连证据都还称不上。现在就对这个脑洞深信不疑,那就不是科学,只能说是信仰了。”“果壳”还通过微信辟谣平台,将“魔都囡”的推文打上“不实信息”的印戳。
“魔都囡”的推文打上“不实信息”的印戳“知识分子”的评论区则有网友直接开嘲“三体粉”:“大众舆论对科学发现的充沛想象力本是好事,但这两天‘不要回答’的自嗨狂欢,已经完全脱离科学探究的精神主旨,变成一种群体无意识的社会文化现象。刘慈欣在三体中提出的黑暗森林概念,本质不过是土味得不能再土味的沙文主义变体……”
然而,“自嗨狂欢”恐怕才是社会文化的常态。“魔都囡”利用外星人收割了一波社交网络流量,说明人们对未知的恐惧和好奇可以做成畅销的文化商品。就在几天前,有着38年历史的老牌杂志《飞碟探索》宣布休刊一年。根据微信公号“游戏研究社”的回顾,《飞碟探索》诞生于1980年,那个年代,随着告别压抑的文化氛围,新知识和新思想掺杂着怪力乱神的迷信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渲染各种神秘主义不可知论的书籍大行其道,甚至连钱学森都一本正经组织研究过“人体特异功能”。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飞碟探索》抓住“外星人”这个卖点,与各种伪科学、神秘主义与不可知论捆绑在一起,“很多内容看上去像不可知论版的《故事会》。你很难说这本刊登过民科郭英森的引力波‘论文’、把宋朝志怪小说解读成是外星人第三类接触的杂志,究竟是科普、科幻还是神秘主义文学。”
文章最后表示,随着互联网的发达,科普辟谣变得相对容易,神秘主义活跃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由此,作者“Kong”乐观地认为,《飞碟探索》休刊,一个集体热衷“神秘事件”的时代远去了。仿佛对“Kong”的讽刺,两天后,社交网络上爆发了如同“快速射电暴”般的“不要回答”信息流。另一方面,“知识分子”等科普媒体的迅速现身则佐证了“Kong”的判断。
《飞碟探索》在《飞碟探索》创刊之前,外星人与UFO已经在欧美火了很多年,不仅产生了影视和小说等大众文化产品,还形成了大量成熟的“民间科学”理论和亚文化群体。《飞碟探索》不过是全球性地外生命搜寻热潮投射在中国的一个影子。
“科幻小说/电影不能当真”,并不是自古而然的共识。科学与大众文化之间界限,并非如我们今天想当然认为的那样明晰。根据传播学者王洪喆的研究,“冷战”时期,伴随美苏太空竞赛的,还有地外生命搜寻热潮。对“冷战”两大阵营而言,外太空既是充斥黑暗他者的未知领域,也是可能取得资源、治愈旧症、重获文明生命力的“新边疆”。在这一时期,关于地外生命的大众文化,与美国官方战略部门和科研机构产生了直接的联系:一方面,战略部门中的人员,通过写科幻和科普的形式,借助大众文化的力量说服国会对相关科学项目拨款,科幻一度成为了一种“游说文学”;另一方面,科幻作者被官方半官方的机构,与国防部门、工业界人士、社会科学家被组织在一起,进行预测未来的跨学科对话和实验,科幻一度成为一种“应用文学”或者“战略文学” ,不仅启迪了军事技术创新,还引发了关于未来朝向的社会对话,并且衍生出新的科幻作品风格,如《疯狂的麦克斯》等“废土文学”。类似的故事也在铁幕另一边的苏联上演。
苏联天体物理学家卡普兰编《外星文明:星际交流问题》英文版如果继续往前翻检科学史,科学与神秘主义之间的关系也不清白。根据王洪喆的梳理,在十九世纪末,叶芝所在的秘密会社“黄金黎明隐修会”,已有借助“以太”和塔罗仪式进行太阳系通讯和旅行的活动,而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在当时已经聚集了一批研究以太和灵媒的物理学家,这个实验室在“二战”后成为射电天文学的重镇。可见在利用无线装置从噪音中搜寻交流的可能性这一点上,维多利亚时代的灵媒学与20世纪的地外智能搜寻具有亲缘性。
从上述科学史剪影中,我们可以发现,地外生命搜寻一直是科学与伪科学、科学与大众文化、科学与神秘主义的重叠地带,这里既有旗帜鲜明的对战,也有暧昧不清的媾和,这里潜藏着人类最深刻的恐惧和渴望。
今天,尽管我们意识到人类的理性有其限度,却仍旧能在科学史中辨析出一些被检验后确立的原则,以及科学与伪科学之间愈发清晰的界限。虽然科学与大众文化之间的藩篱可能一直存在,但科学探究的精神主旨依然值得成为大众文化的基本遵循之一,而不至于让彻底的不可知论与谣言大行其道。
驻叙美军 视觉中国 资料图美军走后怎样:叙利亚战局及其走向
去年12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在自己的推特账号上宣布,美军将从叙利亚撤出,引发舆论哗然,国防部长马蒂斯也在随后辞职。尽管在今年1月6日,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宣称,美军将等到叙利亚东北部的ISIS武装被彻底消灭之后才会全数撤离,为撤军叙利亚的决定“踩刹车”,但在本月11日,部分美军装备开始从叙利亚撤出,意味着特朗普的撤军大业正式拉开帷幕。虽然撤军已经开始走出第一步,但截至目前,驻扎在叙利亚的美军人数并未减少,按照《纽约时报》的报道,为了协助撤军的完成,美国甚至会向叙利亚境内再派驻一些士兵。而特朗普与埃尔多安通电时明确提出的“一个月内快速撤军”的说法,随着博尔顿的声明发出,也让外界,尤其是俄罗斯方面产生质疑。目前,博尔顿重点提及的叙利亚东北部幼发拉底河谷一带,仍有两千名美军驻扎。博尔顿踩刹车之举,也被认为是这位立场强硬的国安顾问意图保有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
就美国而言,突然撤军让各方都显得手足无措。《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连续刊文,提出美军撤离可能引发叙利亚的“真空”状态,并重点提到了美国需要留意的两大势力,其一是俄罗斯。在《外交事务》的一篇文章里,作者Ilan Goldenberg和Nicholas A. Heras特别提到了特朗普需要在撤军前和俄罗斯方面达成协议,以“最大可能地利用好这个坏决定”,因为在叙利亚东北部,俄罗斯人也部署了相当多的力量,即便美军撤离,美国也不能放弃在叙利亚发挥外交斡旋的能量,以尽可能在不得不放弃支援叙利亚反对派武装的情况下,促成阿萨德当局和各方达成和平停战协议,实现战局的平缓过渡。该刊另一篇文章又提到,伊朗方面利用信息战和宗教影响力,不断地往叙利亚输送什叶派民兵,美军撤出留下的空当,很可能被德黑兰当局加以利用,操作又一场轻车熟路的代理人战争。《经济学人》直言,特朗普似乎是在将自己完全放置在奥巴马的对立面来做决断,并且认定此次撤军导致的最大输家将是叙利亚境内的库尔德人,美军保护伞的抽离,将让库尔德人建立自治政权的希望愈发渺茫;而最大赢家无疑是当政的阿萨德,因为战局代理人的头把交椅很可能就此转给支持阿萨德的俄罗斯。
在特朗普用键盘突然宣布撤军后不久,俄罗斯、土耳其、伊朗就在叙利亚会见了联合国特使。据半岛电视台消息,这场会面料将组建一个“可信,平衡,包容”的委员会,负责叙利亚新宪法的起草,但阿萨德却强硬回应,称该政权最多考虑修改现行宪法。而在美国宣布撤军后,土耳其在叙利亚战局的舞台上显得颇为活跃,并且在库尔德人问题上立场尤其强硬。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库尔德人问题在美军撒手之后,将可能会由俄罗斯主导斡旋,但截至这篇报道发出,俄罗斯方面还是没有给出明确承诺,是否会保护库尔德人。CNBC和《卫报》在1月10日的报道都援引了土耳其外交部长的发言,称无论美军撤离与否,土耳其方面都不会停止对库尔德武装的攻击,并且,一旦美军撤军进度拖缓或者停滞,那么土军将在叙利亚境内重燃战火。
被认为是美国撤军一大赢家的阿萨德近日似乎也是颇为得意,俄媒Sputnik News援引了阿萨德的谈话,称即便美军不走,叙利亚政府军也会极力奋战,“解放叙利亚的每一寸土地”。Global Risk Insights则把目光放到未来叙利亚的经济恢复问题上。在内战行将结束之际,阿萨德势力依然稳固,但叙利亚的国计民生已经千疮百孔,其中矿业出口从2011年的47亿美元,到2015年已经跌为零,旅游等服务行业想要恢复更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叙利亚的经济恢复还面临国内外的诸多阻碍:国内方面,大量人口的外迁,以及当地基础设施的损毁,让叙利亚跌落到一穷二白的境地,2017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累计亏损2260亿美元;外部障碍则是内战爆发后,美国方面对阿萨德政权实施的制裁,以及叙利亚与近邻贸易的中止。但总的来说,叙利亚的经济恢复并非全无可能,或许在俄罗斯的扶植下,该国的能源和矿业会慢慢恢复正常运作,而和平的环境也可能吸引更多外资,但这一切,仍需要等到内战彻底停止那天的到来。
巴西总统博索纳罗 资料图拉美“左”“右”两重天:博索纳罗履新与马杜罗连任
巴西新任总统、极右翼政治强人、外号“热带特朗普”的博索纳罗履新一周,就引发了巴西国内不少民众的焦虑与恐慌。此前巴西中间派和偏左阵营的腐败,让这位打着恢复经济、消除腐败旗号的右翼政客有了可趁之机,最终赢得总统大选,并在当选后屡屡发表争议政见。而在正式上任总统一个礼拜后,他极度保守和强硬的政策作为,更是让不少巴西自由派人士感到十分不满和担忧。急剧右转的巴西,到底面临着什么样的命运呢?英国的《卫报》刊登了巴西记者、作家和纪录片制作人Eliane Brum的评论文章,介绍了自由派人士眼中,博索纳罗履新一周后的巴西政局及其变化。在标题里,作者直言博索纳罗通过短短的一周就已经开始伤害巴西这个国家。虽然这位新任巴西总统并非是当今世界政坛的独特存在,毕竟此前美国、匈牙利、波兰、土耳其和菲律宾等国都已经由右翼强人靠煽动民粹掌权,但博索纳罗带来的“破坏”实在令人惊讶。
在博索纳罗上任后,巴西在森林砍伐方面倒是“突飞猛进”,环境保护者在巴西甚至要担忧人身伤害,而热带雨林在博索纳罗治下的巴西将沦为“商品”,用以鼓励大量投机行为,以实现博索纳罗口中的恢复经济。鉴于气候变化及其危机可能导致的危害,看上去博索纳罗确实是在带领巴西率先走向世界末日,而他支撑这一系列动作的主张说辞,则是称巴西需要“摆脱政治正确的枷锁”。既然要摆脱政治正确的枷锁,那么在对待少数族裔和性少数群体的问题上,这位热带特朗普自然也将风向带往极度保守的氛围。在博索纳罗承诺的“巴西新时代”里,性少数群体的生活状况将非常艰难,敌意在新总统上任之后涌向了这些人,此前的身份公开让他们成为暴露在新时代猎枪下的猎物。在Eliane Brum看来,博索纳罗治下的巴西将回归极度保守的宗教教条,规定男人该是什么样,女人又该是什么样。在博索纳罗的就职典礼上,人权部长、福音派牧师Damares Alves就直言“男孩就该穿蓝色,女孩就该穿粉色”。与日渐保守的以色列交好,也让巴西国内的左翼甚至部分中间派人士感到担忧。
同在拉丁美洲,靠着左翼民粹主义上台的马杜罗,则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总统任期。按该国法规,这位委内瑞拉总统将在接下来六年继续执掌国家大权,但上周四,马杜罗在首都加拉加斯宣誓就职之后不久,批评声浪就接踵而至。《华盛顿邮报》称马杜罗的上任只会引发该国政治斗争的加剧,以及委内瑞拉在“右转”风向日益明显的拉丁美洲的孤立。《卫报》的报道援引了各方意见,其中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谴责马杜罗是“非法篡夺权力”,而欧盟则批评称去年的委内瑞拉总统大选“既不公平也不自由”,拉美地区的一些领导人,如阿根廷总统马克里,更直言委内瑞拉是“独裁国家”。但马杜罗依然有不少左翼盟友,例如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以及古巴方面的支持。在就职演讲中,马杜罗宣称自己是一位真正拥护民主的总统,委内瑞拉是一个真正的、革命的民主国家,而不是“精英阶层”掌权、剥夺人民的国度。他还指责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势力”,并奉劝欧洲趁早放弃其“殖民主义”侵略。
但在国内,反对派领导的议会依然在攻击马杜罗。半岛电视台和《华盛顿邮报》的报道都提到,深受多国认可的委内瑞拉国民议会,在领导人瓜伊多(Juan Gerardo Guaido Marquez)的领导下会挑战马杜罗总统地位的合法性,并且通过和外部势力合作,在委内瑞拉政局的过渡时间冲击马杜罗的统治。新加坡媒体亚洲电视台(Channel NewsAsia)也报道,国民议会拟将支持那些拒绝马杜罗的官员。但此前委内瑞拉反对派难以形成对马杜罗的挑战,一大原因就是其内部的混乱无序,他们更多是在立场和利益方面与马杜罗相左,取而代之的政策主张却始终难产。目前看来,委内瑞拉的反对派最多也就是通过求助美国等海外势力,来尝试推翻马杜罗的统治。
极右翼的博索纳罗履新,与极左的马杜罗连任,是否会让未来的拉丁美洲碰撞出新火花呢?《华盛顿邮报》的分析文章就设想了两人两国在未来可能迎来的对决。作者Ishaan Tharoor认为无论是右翼的博索纳罗还是左翼的马杜罗,他们的两场就职典礼都在宣告,拉丁美洲政治正在偏离自由民主的轨迹。马杜罗曾多次抨击博索纳罗是“法西斯主义者”,并自诩“民主总统”,但他没有获邀参加博索纳罗的就职典礼后,还被巴西外交部长揶揄“和民主毫不相干”,巴西方面还呼吁全世界都应该共同抵制马杜罗政权。另一方面,博索纳罗携右翼意识形态登场,也让一些拉美民众寄望于他,希望博索纳罗可以钳制甚至消除源自委内瑞拉的左翼意识形态,这些思想主张多是查韦斯的遗产,而马杜罗正是这项遗产的最大获益者和继承人。不过,最令分析人士担忧的,还是两国的军事问题。鉴于委内瑞拉国内局势愈发不稳定,邻国巴西是否会根据形势利用武力加以干预,也将严重影响拉美地区未来局势的走向。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