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山东长岛:从保护生态到迈向零碳
在山东半岛、黄海和渤海的交汇处,长岛坐落于此。上世纪80年代,长岛深耕蓝色海洋沃土,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小康县。
如今,作为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的长岛提出了更大的目标:打造国际零碳岛,为全国乃至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传统发展方式的反思
从山东烟台蓬莱蓬长客港乘船,外地机动车被拒绝登岛。不过,这对游客来说问题不大,岛上随处可见的共享电动车很方便获取。
长岛位于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地带,由151个岛屿组成、其中有居民岛10个,总面积3351.69平方公里,其中岛陆面积61.1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290.53平方公里,海岸线225.57公里,人口4.1万。
位于长岛大黑山岛北端的龙爪山,高峻险峭的绝壁崖谷呈现出独特的海岛景观。 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图
2018年6月19日,山东省委省政府批复设立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在此之前,长岛是山东唯一的海岛县,发展扇贝养殖曾是岛上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上世纪80年代,长岛发挥水质肥沃的区域优势,深耕蓝色海洋沃土,连续10多年扇贝养殖丰收,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小康县。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渤海生态恶化、养殖密度过大等原因,扇贝开始出现大面积死亡,经济发展步入低谷。
“现在回头看,海洋收益好的时期就是在享受海洋生态的红利。”长岛盛丰海产的老板说。
2017年12月20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长岛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确定了长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旅游度假区”,打造“蓝色生态之岛、休闲宜居之岛”的目标定位。把严格保护、尽快修复海岛海洋生态放在首要位置。
长岛渔民正在作业。 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图
“为保障候鸟迁徙,我们拆除了岛上所有80台风电设施;我们还在岛内实现了垃圾分类、污水无害化处理、清洁能源供暖全域覆盖。”烟台市副市长张志新说,因生态环境改善,长岛海域的斑海豹数量由近200头增加到400余头。
成为国家公园候选区
斑海豹是长岛的明星物种,也是这片海域的旗舰物种。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林林长期从事海洋保护地管理研究工作,同时特别关注中国山东长岛附近海域做斑海豹种群研究,生态环境的改善为斑海豹的种群恢复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但更大的危机令他担忧:“我们此前对斑海豹进行了研究评估,因为斑海豹需要在海冰上产仔,所以冬季海冰的范围对斑海豹的种群保护非常关键,气候变暖会使结冰的区域越来越小,未来可能会影响到斑海豹的产卵繁殖,可以说气候持续变暖对斑海豹的种群是一个毁灭性的影响。”
海岛处于海陆相互作用的敏感地带,兼具海洋和陆地综合的生态空间,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特征。全球气候系统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以海平面上升,水温升高,海水酸化,极端天气等因素为主要驱动力的气候变化正对海岛生态环境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斑海豹作为洄游性物种,需要在大范围内洄游,每年3月斑海豹开始聚集到长岛,到5月才逐渐离开。
高度保护或者是完全保护级别的这种海洋保护地,能够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并提升气候韧性。2022年12月,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在全国遴选出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包括已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陆域44个、陆海统筹2个、海域3个。长岛国家公园作为海域类型的国家公园位列候选名单。
2022年11月初,长岛国家海洋公园管理中心曾发文透露,长岛已被列入国家公园及候选区名单。长岛国家公园候选区以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151个岛屿及周边海域为主,包括山东长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庙岛群岛海豹省级自然保护区、长岛国家级海洋公园、长岛国家地质公园、长岛国家森林公园、长山尾海洋地质遗迹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等9处现有的保护地,以及斑海豹和东亚江豚等海洋生物的主要洄游通道和栖息地等海域。
赵林林所在的研究团队正在持续监测斑海豹在黄海、渤海间的洄游时间和路径,识别出它的关键栖息地,期望未来长岛国家公园在此期间根据识别的生态廊道和相关生境分布划定斑海豹的季节性核心保护区,形成空间上的保护网络。他提到,在时间上,可以尝试的分时分区保护措施,这样既有利于斑海豹的保护也有利于地方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赵林林看来,长岛创建国家公园相当于把之前分散的保护地整合到一起进行完整的保护,这对于提升区域内的气候韧性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是非常有利的,能够对以斑海豹为旗舰物种的生物多样性起到整体性保护,提升保护效果。
赵林林认为,山东长岛“国际零碳岛”建设和国家公园建设是相辅相成的,都秉承着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来实现零碳排放,这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是有益的。而海洋国家公园的创建是为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本身也是提升气候韧性的一种方式,长岛相当于把创建国家公园和零碳岛结合起来促进长岛区域整体性保护。
赵林林说:“作为一个海岛类型的国家公园,希望能在这个区域创建一个样板,经过几年的管理,能让长岛的生态变得更好,不断积累经验,向其他海岛区域甚至一些小岛屿国家推广经验,为全球的海洋生态保护贡献科技力量。”
走上国际舞台
从转变发展方式扭转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到争创国家公园进入候选名单,长岛绿色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滞。
2021年,烟台提出打造“长岛国际零碳岛”, 2023年“长岛国际零碳岛”规划成果迈入了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舞台,提出到2035年长岛全域实现净零排放。
这一目标获得专家学者点赞。中国气候变化事务原特使解振华说:“当前实现绿色发展和碳中和已经成为国际共识,山东长岛等多地发布了零碳岛规划与方案,通过减税、增汇等措施,积极探索岛屿地区零碳发展的模式,行动可圈可点。”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对外合作交流部主任张志强说,“像长岛这样既挨着城市,又有海洋做支撑,不仅是我们科研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我们探索海洋的实验场所。长岛在未来的发展中,会有很多功能可以去体现。”
为了建设长岛国际零碳岛,长岛邀请3位权威院士作为专家顾问,4个“国字号”科研机构作为牵头单位,12家驻烟科研机构参与,近百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组建了高水平科学研究团队参加研究,摸清了长岛的生态本底。
一方面做好降碳“减法”,千方百计降碳减排,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生活消费习惯等不同领域持续发力,探索降碳新路径,激活零碳建设全局。另一方面做好增汇“加法”,统筹推进“山水林海城”全域生态保护修复,同时,把碳汇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坚定不移扩绿、增长。
长岛综合试验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于振江说,长岛与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开展生态文明等领域合作共建,先后挂牌成立了长岛海洋碳汇研发实验基地、黄渤海蓝碳监测评估和研究中心(长岛基地)。开发了长岛综试区庙岛西部海草床碳普惠项目,项目减排量成功用于2023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和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碳中和,用于会议碳中和的减排量分别为10tCO2和50tCO2。
为加快打造绿色海岛样板,协同扩绿增汇,长岛完成10个有居民岛破损山体100%修复。加快绿色转型,实施工业退岛、禁止新上工业项目,实现岛外车辆“禁入”和岛内车辆“控牌”全域管控、新能源旅游公交体系全域运行、集中供暖清洁能源全域替代、生活垃圾分类全域推行、污水处理全域覆盖,生态环境更加优良,碳排放量大幅下降。
截至2022年底,长岛温室气体排放源总量23万吨二氧化碳/年;碳汇总量-92471吨二氧化碳/年。目前,已完成《长岛国际零碳岛发展规划》编制工作。2023年12月,《长岛国际零碳岛发展规划(2023—2035年)》等研究成果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上发布,得到了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等国际组织的关注。
赵林林认为,山东长岛“国际零碳岛”建设和国家公园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因为零碳建设也是秉承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来实现零碳排放,这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是有益的。而海洋国家公园的创建是为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本身也是提升气候韧性的一种方式,长岛相当于把创建国家公园和零碳岛结合了起来,促进长岛区域整体性保护。
在保护的同时,长岛也在重塑经济发展模式,建设“蓝色粮仓”,推行生态低碳养殖,养殖网箱体量和技术装备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引领海洋渔业向规模化、工程化、智慧化、绿色化、高值化发展。试水蓝碳经济,创出全国首笔“海草床、海藻场碳汇贷”、山东省首笔海洋牧场物联网贷、全市首笔“海带碳汇贷”“个人海水双贝类养殖碳汇贷”,在山东省率先启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
“我们将根据《长岛国际零碳岛发展规划》,持续开展创新探索,将长岛打造为集蓝岛、绿岛、知岛、智岛特色于一体、综合优势突出的国际一流零碳岛,为全国乃至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于振江说,长岛争取到2027年,国际零碳岛建设初见成效,温室气体排放力争在2023年实现碳达峰基础上下降20%。到2030年,国际零碳岛基本建成,减碳增汇取得突破进展。到2035年,长岛国际零碳岛高质量建成,全域温室气体实现净零排放。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