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气候变化风险下,须更多关注户外工作者处境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 王昀
2024-08-22 18:2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热浪袭来或洪水之下,因为有了更多不愿或不能出门的人,越发奔波忙碌的外卖员、快递员以及社区工作者等,他们对物质流的保障工作尤显重要。此外,城市之中,不得不在户外进行的工作,还包括环卫绿化、公路养护等。

事实上,诸多户外工作内含着适应减缓气候变化的意义。城市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以应对气候变化风险为目标,更好地运用公共空间,调动街道上的各方力量,并与劳动者所在的机构或平台协同,为在极端天气下进行户外工作的人群提供关照与引导,包括减少与行人物业的摩擦等。

这类工作将极大增强城市的韧性。在应急和救灾的需求出现时,把日常在户外工作的人群作为志愿者,以相应的设施作为枢纽,这些脉络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户外工作需要便利且温度适宜的停歇、充换电处

列举具体对策之前,需要了解这类工作的劳动装备及工作状态如何,极端天气会对其产生怎样的影响。在此,主要以快递员、外卖员等日常穿梭于城市街道的户外工作者为例,进行分析和说明。

人的体感层面,依照“一盔一带”等保障安全的通行做法,用二轮电动车送货的快递员、外卖员,需佩戴有防护等级的头盔。最好还有保护手掌的手套,乃至护膝、护肘等更高等级护具,以避免“肉包铁”遭遇交通事故时,给驾驶者造成严重伤害。而到了酷暑时节,普通人在户外尚且难以忍受。厚重的装备穿在身上,劳动者身体散热就更为不易。在烈日之下,许多户外工作者还戴了袖套,或是穿着防晒衣,再套上机构的制服。如此为了防晒,多加了一层衣物,体感难免更为闷热

劳动工具方面,电动二轮车、电动三轮车、保洁车等是最为重要的机动性工具。在酷暑时,即便是没有私自改装、一向规范使用的电动车,也要避免暴晒充电,否则会影响电池寿命。另外,即便合理使用,电池也会随着老化,安全性能逐渐衰退,导致高温诱发热失控的概率增加,甚至发生安全事故。

而到了严寒时,驾驶者要应对气温越低、电池越不耐用这一重大问题,须找到温度适宜的环境充电。如果实在不行,可能得请路上其他骑手搭把手。据外卖员说,这就是外卖骑手电动车后备箱或垫子底下会放一根绳子的原因。另外,电动车还需防止因潮湿霜冻造成短路等安全隐患。如果天气极端恶劣,路面冰冻打滑,驾驶者甚至无法骑行,只好徒步行走送货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如果发生内涝,外卖员与快递员往往顾不上潜在风险,接了单就坚持送货,而涨水又往往猝不及防。另外,由于这类灵活就业,意味着既能顾家,又能赚取收入,其中不乏女性的身影。极端天气对她们形成了更大的挑战

为了及时响应订单与任务,灵活户外工作者少有休憩的时间和空间。到了酷暑时节,很多外卖骑手会在街头的树荫下乘凉,往往邻近外卖单量较大的店家集聚区,就倚靠在自己的电动车上等待订单。严寒时,他们往往去往街边便利店取暖。快递员除以上选择外,还可在送货间隙,到快递收发点稍作休息。而在较大的快递分拣中心,因机器不停运转,气温也会升高,工作人员夏日里尤其需要依靠空调、冰块等降温。

公共部门:需协调力量,提供支持

针对上述情境,城市如何提供适宜的支持?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看到,很多城市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了休息场所或共享冰箱等设施。不过,这类设施的设置,需要顺势而为,遵循现实中劳动者的日常路径和工作习惯,否则会陷入利用率不足的尴尬

正面的例子是,上海、北京等地的一些商场,正是在大家原先停车休憩的地方,协调城管、商场、社区等相关方面,开辟了驿站。让人在等订单时,能在室内更好地吃饭休息,也可避免与行人形成非正式的空间争夺。不过,结合前面所述情况,这类驿站还可配合充换电设施,以适宜温度来保障电池安全充电。正如此前澎湃城市观察中所述,这类街边的小型枢纽,不仅更人性化,还便于对电池追溯,同时是路侧管理的重要节点。

2024年6月,上海东明路街道,社区营造中心外的共享冰柜。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昀 图

如果说,路侧管理的工作,还需自上而下协调,推进难度较大,那么,在已有较多商户的街区,可以通过一些社会工作,自下而上营造和动员起更多在地力量,共同为长期穿梭其间的户外工作者们做一些事情,连接成更具善意、相互关怀的场所。比如,就在这个夏天,西安许多饭馆门口放了冰箱,醒目写着:免费为户外工作人员提供冰饮料,包括啤酒。

具体而言,这类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从街道层面,社区食堂、党群中心以及沿街商铺等,开启共享冰箱,接纳冰袋等降温工具,让户外工作者可随时更换;

从楼宇物业层面,高楼大厦的快递、外卖收发点,可设置冷暖风扇等设施,使户外工作者能够在驻足时缓解不适;

从小区层面,依托遮阳棚、凉亭等设施,设置明确的指示路线,疏通不必要的障碍,以节约二轮电动车的电力;

在商委与工会等层面,让更多饭馆、茶肆和杂货店等,愿意容纳户外工作者歇脚、手机充电和吹空调;

在发改与消防等方面,应考察街区中的充换电设施,是否处在适宜的温度环境,具有遮阳顶棚,方便充电并能防水,并持续管理运营;

在邮政与工会等方面,应考察街区的快递分拣中心和营业点,是否有足够的降温设施;

从绿化市容等方面,可在街区的口袋公园、小广场等公共空间,设置喷泉等水景,乃至营建生境花园等,有利于调节片区微气候;

在规划设计层面,未来规划商业、住区等空间时,需要结合绿地、水体和交通路线等,为户外劳动者及其生产工具设置弹性的休憩、充电处。

2024年7月,上海一处口袋公园,傍晚暑热时分会开启喷泉。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昀 图

这类工作无论是最终落实到街区,还是由街区自身发动,都可缓解户外工作者身心压力。此外,保证高温津贴做好劳保防护,也是用人机构的重要义务。

须指出的是,当下,很多城市也在建设“外卖友好街区”。其中,相关部门邀请户外工作者担任观察员,看顾老人、监督食安等,来完善社会治理。但这类工作的关键,并非要让户外工作者与在地者相互制约,而是形成城市共同营造的氛围。大家都是城市的利益相关方,比如,在深圳等南方城市,时有骑行者在二轮电动车上装遮阳伞,对行人造成潜在伤害。倘若路上遮阴设施比较普遍,街区商户、居民们在日常空间中传达了关怀,但反对这类在车上装遮阳伞的做法,那么骑行者未必还会坚持如此行事。问题的核心在于各方达成谅解,化解矛盾,相互支持,共同应对潜在的气候风险。

2024年夏,上海报业大厦的快递收发点,为快递员设置了风扇。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昀 图

作为应急救灾设施的站点,正在浮现

中国不少城市已有应对这一两年的极端天气的经验。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快递站点成为救灾响应的枢纽设施,能够及时筹措物资并有序分发,户外工作者则成为运输的有生力量。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对路上的节点更为熟悉,对其中的人群更为了解,与救援队等相互配合,也会更有效率。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质,吸纳这类力量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比如,上海长宁区此前借由提升电动车安全意识的工作,将外卖员和快递员视为社区安全治理的“合伙人”,吸纳这一群体的意见,也使在地居民更理解相应的工作状态。但倘若以气候变化风险之下,如何增强韧性为主题来开展工作坊,邀请户外工作者,与街区商户,社区的长者、青少年乃至爱宠群体,以及市政建设部门等共同参与讨论,其中必会涌现更多可行的协同策略。比如,打通更多可能需要的生命通道,日常即可令户外工作者既便利又熟悉。这些事情需要社区各利益相关方共同推进,而推进的过程本身就是在为自己赋能。

穿梭于城市之中的外卖骑手。 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观念的进步,循环经济的原则越来越多地付诸实践。未来也有更多基于自然的方法,都有助于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挑战,可供城市之间相互借鉴和运用。但归根结底,需要以社区为根基,确保有机和持续的治理,才能摸索得到最适合当地的办法。

近期,中国城市气候灾害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仍在反复提醒人们,如果每次风险爆发,总要依靠临时性的措施,无疑会浪费资源和疲于奔命。这绝不仅是应急系统的工作。事实上,考虑到需要在生产生活中坚持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方法,多年后才可能达到减缓气候影响的效果,那么,相应的基础设施和专业人员支持,应以20年为周期去考虑。也就是说,关照户外工作者、并使其能够成为灾备生力军的这类社区工作,需要从当下做起,并持之以恒。

------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环境、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观察,聚焦公共政策,回应公众关切,探讨城市议题。

    责任编辑:王昀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