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重温经典丨《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以感恩之心回馈时代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今日起在“重温经典”频道播出,该剧全景式地展现了在历史转折的关键年代,邓小平同志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带领中国人民开启改革开放大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历程,一经播出立即引发社会巨大反响。
该剧获第30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让我们再次跟随导演吴子牛的创作阐述,探究本剧如何在主题思想、艺术表达、情感诉求等方面实现“主旋律”题材创作的创新与突破。
努力拍好超越历史的共同情感追忆
很荣幸能参与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创作,因为自己亲身经历了这个时代。1969年,我作为全国首批插队落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恢复高考后,我于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成为了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描绘的正是这个令人难忘的、惊心动魄、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新时代”。我为能够将这一段恢弘壮丽的历史搬上荧屏而激动,因为它不仅是一段历史或故事,也是一份我们这代人深刻的情感记忆,我们尽最大努力把这部电视剧拍摄好、制作好,以纪念邓小平同志。
时至今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每一个脚步、每一次跨越、时代的呼吸、人民的心跳,都历历在目,声声回响。我希望把那个时代的爱与恨、喜和乐、伤痛和眼泪、细语与呼喊统统与这部电视剧要描绘的时代与变革融为一体,同步交响。《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革命历史题材”,而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改革开放、“当代人写当代史”的深刻的现实主义作品。
让历史再次鲜活
一部文艺作品如果没有受众的思考和感情介入,这部作品就一定会失败。因此,我们必须“让雕塑活起来”,让伟大人物真实、生动、自然地生活和穿行在每一段历史篇章中,贴近人民,融入生活。我们在叙事角度、表现手法、戏剧结构、镜头运用、语言环境上,都尽力贴近小平同志,体察他的喜怒哀乐,当我们因为剧中的事件、国家与人民的命运而共同呼吸时,我们便能摸到时代的脉搏。
一个举重若轻、一言九鼎、大气磅礴的国家领导人,同时也是一个慈祥幽默、充满大爱的平凡老人。在“恢复高考”“两个凡是”“中美建交”“深圳特区”等重大原则问题上,他爱憎分明,坚决果断;在家里,他是一个朴实平常的丈夫和父亲,真实可爱,伟大又平凡。因此,我们要让小平同志走出“神话”,在荧屏上真正生动和鲜活起来。
精心营造的历史氛围
创作中有一个原则:必须把握好一对辩证关系,即再现与表现。这是艺术美学问题,也是创作哲学问题,更是这部剧必须去研究的创作需要。所谓再现,就是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历史原貌,尽可能准确地还原当时的时代气氛和历史变革的环境变迁,它体现在画面所有的影像元素中,大到建筑,小到化、服、道、声音、衣饰的细节、陈设道具的考证,哪怕是一张纸、一支笔、一枚邮票。
只有在精心营造的历史氛围中,才可能产生特定场次情节和人物要求的环境气氛。“一部没有气氛的电视剧,如同一盘没有放盐的菜,寡然无味。”但这仅仅是基础,仅仅是我们为表现小平同志、表现时代、表现各种大大小小的事件,表现各种情感和各种思想的需要,再现是为表现服务的,“唯能立意,方能造景”。
我们力求研究这段历史,考证每一个历史细节和生活细节,从一开篇就要把观众带入1976年10月的那个夜晚,只有真实再现那段历史,才有可能让我们的故事生动、精彩地讲述下去,并最大程度地吸引观众、震撼观众的心灵,才能生动地表现邓小平同志伟大的历史功绩和他卓越的贡献。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