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播客|Vol.33 再谈NFT的前世今生:“明日黄花”还是未来可期?

2024-08-22 07: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东方法学》一直在探寻更适合学术内容分发的新传播样态,就是希望能为长内容的展示提供更友好、更亲切、更生动的呈现方式。8月21日第33期节目“再谈NFT的前世今生:‘明日黄花’还是未来可期?”已上线,希望大家喜欢、支持和订阅,识别下图中二维码安装小宇宙App,订阅《东方法学》学术播客。

第33期节目已上线!

Vol.33|再谈NFT的前世今生:“明日黄花”还是未来可期?

过去几年中,非同质化代币(NFT)受到关注,人们对此众说纷纭:有些人听说了因交易NFT一夜暴富的故事,将其看作金融工具;有些人认为NFT只是又一个短暂的泡沫,对其不闻不问;更有人认为NFT是改变时代的巨大创新。NFT到底是什么?NFT的应用和原理如何?与NFT相关的法律权利有哪些?NFT交易中的风险有哪些?以及NFT的应用前景如何?带着以上问题,我们制作了本期学术播客。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了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的李敏老师和上海中联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方懿律师,共同从法律和技术角度探讨NFT的法律性质,由《东方法学》编辑部实习生黄佳妮担任主持人。

李敏老师在《东方法学》2023年第6期发表了《元宇宙中数字艺术品所有权的构建》一文,文章指出数字资产所有权是元宇宙法律制度建设中的基础问题,数字艺术品NFT交易为此提供了最佳研究场景。尽管市场宣传和交易主体预期均将NFT视为数字艺术品的所有权凭证,但目前网络环境下适用的法律规则却与此相悖。因为立法之初还未出现能够防止数字作品在网络上被一键完美复制的技术,所以数字作品的确权难题使得其在网上销售时只赋予购买者使用权,以保护创作者的利益。如今,NFT解决了网络世界中数字资产的确权难题,法律也应与时俱进地回应技术变革带来的数字资产所有权构建的需求,实现数字艺术品NFT交易目的与法律效果之间的匹配。法律应承认电子记录可以作为物权客体,并认可NFT所有权变动表彰数字艺术品的权属变动,从而使NFT成为数字艺术品的所有权凭证;著作权法也需要作出配套修改,将发行权与首次销售原则扩展适用于数字作品,消除数字艺术品所有权流转的法律障碍。

《东方法学》学术播客不止于期刊论文的探讨,我们坚持有态度的思考、有专业的论证、有正能量的传播,希望能激励更多的人都来关注、思考和参与相关前沿理论问题的探讨。从FT到NFT,应用于支付领域—融资领域—艺术品等,表明区块链技术迭代演变并探索最大化价值发挥的现实应用场景。NFT作为一项中立的技术,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和探索其如何应用于不同的场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

本期嘉宾

李敏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方懿 上海中联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法学博士

主持人

黄佳妮 《东方法学》编辑部实习生

主理人

卢 玮 上海市法学会研究部四级调研员

制作团队

徐 天 郭 骏 黄佳妮 余佳妮 陈若瑄

原标题:《播客|Vol.33 再谈NFT的前世今生:“明日黄花”还是未来可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