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天府酒村蹚出幸福路(下)丨看市场主体如何盘活乡村共富大市场

2024-08-22 11: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空旷区域还可以增加一块电子显示屏,播放梁景村的宣传片”“在入口处可以加一排展板,专门展示村里的项目机会清单”……再次来到崇州市隆兴镇梁景村的天府酒村数字乡村运营中心,记者刚走到门口,就听到了梁景村党委书记张建军熟悉的声音。

当天上午,四川省第二届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总决赛协调会在这里举行,作为赛事承办地,下个月,全省的目光将聚焦梁景村,张建军瞅准机会增加梁景村的曝光度和显示度。

“决赛举办期间,我们将通过强村公司发布梁景村第二批投资机会清单。”张建军认为,乡村要振兴,离不开社会资本和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在此之前,梁景村已成功引入梁景小院等市场主体15个。

这些项目

为梁景村带来了哪些新的发展?

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一起来看天府酒村

如何以市场主体解码乡村振兴财富市场

合伙开餐厅

资源变股权村民变股东

“再给我们送点黄辣丁来……”记者见到村民姚学治时,他正在给供应商打电话,忙着为晚上预订的桌餐备菜。

“没想到有一天,我还可以当上老板!”姚学治告诉记者,此前他一直在外地打工,今年春节期间回到家乡,看到村里环境变化明显,还在油菜花地里开设“天府酒村集市”,集市的位置正好在自家房屋边上,常年在外打拼的他敏锐地感觉到了一丝商机。节后他没有外出,而是在家门口开设了豆花饭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就收入了3万元。“这可比打工挣得多啊!”

尝到了甜头的姚学治当即下定决心,留在家乡创业。家底单薄,创业资金从何而来?正当他犯难的时候,强村公司招引第三方社会资本入股。投资商看中了他家房屋的位置,在天府酒村核心区,经过几方协商,合作一拍即合。姚学治以资源入股,占股30%,和投资方、强村公司达成协议。不仅如此,成为股东的姚学治,还负责餐厅运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7月初,“遇见好酒·田园餐厅”正式开业。“这段时间是淡季,但每天也有2000元左右的营收。”姚学治高兴地说,开业一个多月,营收额已有4万多元。

“回乡创业的决定非常正确!”扳着手指头,姚学治细数家庭的三份收入,自己和母亲在餐厅打工,每个月有5200多元,一年就有6.24万元;加上入股比例分红,一年预估15万元左右;年底还有村集体收入分红——一年下来,家庭收入轻轻松松就能挣20多万元。

打造文旅品牌  撬动乡村旅游大发展

来到遇见·梁景小院,撩开门帘,新式国风设计风格让人眼前一亮:游客或在上房赏景,或檐下抚琴娱乐,或林下品茗。

“你好,这是你的盖碗茶咖啡,请享用。”村民王秀萍端起盘子,动作娴熟地为客人提供服务。回头看到记者一行人入园,她热情地迎上来招呼来客入座。

“王姐的服务相当专业,深受客户好评。”梁景小院的负责人高兰说,现在有7位本村村民在梁景小院内工作,实现了就近就业。

“小院的前身是一个闲置林盘,去年我们和村集体一起共建的。每年会有5万元给梁景村的保底收入,同时当小院的经营额达到一定产值的时候,会给村上进行相关的分红。”梁景小院创始人陶涛从事乡村产业规划十余年,他创建的“遇见”是崇州市的本土品牌,目前在竹艺村、五星村等崇州的各个乡镇有7家连锁店。

虽然有珠玉在前,但在梁景村开新店能否经得起市场考验还是未知。“对于一个正在开发和打造的村子来说,存在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本身没有什么人气,外面的人也不了解它的优势特点。”陶涛说,他用了近半年的时间,对梁景村产业资源、消费客群、历史文化及周边的区域环境等进行调研。为了引流,小院在线上打造小院IP,通过短视频以“接地气”的方式挖掘乡村文化、宣传梁景村之美。“今年6月试运营以来,我们在线上的浏览量达到20万人次,来村里打卡的游客基本上都是慕名而来。”同时,小院来到村里打卡的游客进行线上互动,让社会流量增加IP的曝光率。

“我们正在计划打造二期。”陶涛说,目前小院主要经营下午茶、咖啡、火锅等,他指着对面的林盘说,“接下来那里还会增加特色餐饮,丰富不同的业态,让其成为新的乡村游打卡地。”

“保姆式”服务  企业从300亩追投成700亩

在梁景村庄语农业种植基地,记者注意到,垂在枝头的豇豆和四季豆,长得小而弯曲,不似菜市场上看到的品相好,旁边还有一些成熟的番茄、玉米等待采摘……“别看它们长得‘丑’,品质绝对杠杠的,这些蔬菜瓜果成熟后,将成为成都市‘子非’‘子月’等‘黑珍珠’餐厅美味佳肴的原材料。”成都庄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行政副总经理杨雪松一脸自豪。“我们不使用任何化肥和农药,目前,我们取得了蔬菜、水果和鸡蛋三类产品的OFDC有机认证。”

如今,庄语主要以有机培育、规模种植、研学观光等为主打业态,销售渠道稳定,效益节节攀升。“能有这番成绩,多亏了梁景村的支持。”杨雪松说道。

“最初集团在成都选址时,在天府新区、新津、郫都、新都、大邑等区(市)县40多个点位进行了考察。”据杨雪松介绍,经过多轮比较,在大邑和崇州之间难以抉择,两地地缘相近,水土质量差不多,“最终我们选择了梁景村。”杨雪松说出心动的理由是——营商环境。

杨雪松告诉记者,这是集团公司首次涉足农业领域,要考虑试错成本,原计划投资200亩—300亩,然而梁景村“两委”主动帮忙对接该市农业局了解相关政策,联系农技站专家给予技术支撑,增强了公司发展信心,经过20多天的洽谈,公司不仅决定落户梁景村,还追加投资规模,一期变为700亩。

如今,庄语农场依托有机种植基地,一、二、三产业实现了融合发展。销售路径包括为成都廊桥、桃园等高端餐厅供应高端食材,为预付款的会员客户提供“蔬菜包”、亲子采摘、研学活动等。去年,庄语农场整体销售额达到600多万元,今年预计将突破800万元。

庄语农场的建成,也为梁景村及周边的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淡季时,每个月有20人左右的工人,春秋两季农忙时节能达到50人左右,同时还会跟周边农业合作社进行合作。”杨雪松说。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需“众人拾柴”

乡村振兴需“众人拾柴”——多次前往梁景村探访,这是记者最深的体会。

如何做到“众人拾柴”?首先组织要帮群众找到“柴木”,让群众有柴可拾,有致富的机会和方向。村里招引庄语农场、梁景小院等10多家市场主体入驻,最直观的改变就是,村民实现了就近就业。随着项目落地,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牟东霞”“王秀萍”实现家门口打工挣钱。

其次,需要村民自己“拾柴”。乡村振兴过程中,难免会触及部分村民的利益。只要有损自身的利益,难免会有人跳出来阻挠,大到房屋拆迁,小到挪动门口的一块石板,都会影响村子建设的进度和脚步。而梁景村没有“跳出来”的村民,他们不光不“跳”,还主动加入。多年外出务工的村民姚学治回到家乡创业,拉开了青年返乡创业的序幕,他们将为乡村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汇聚起各方力量的梁景村必将走得更稳更远。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