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越恶心越上头,《异形》为什么能火40年?

2024-08-23 11: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危险越是捉摸不定,恐怖就持续得越久;危险越是确凿无疑,恐怖就越震撼人心。

-[美] 安格斯·弗莱彻”

《异形:夺命舰》大家都看了吗?

谁能想到,这个硬控恐怖片爱好者40多年的怪物,在今天还有超乎想象的影响力。甚至它越是恶心,观众越是上头。

《异形》为什么让人无法拒绝?恐怖片让人看爽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在「未读·文艺家」的新书《文学发明》里,终于有人把看电影、文学、戏剧时的心理活动,给我讲得明明白白了。

以下内容不含剧透,不含剧透!可放心阅读~

[美] 安格斯·弗莱彻|著

郭澍|译

未读·文艺家|出品

01

恐怖电影,好就好在有益身心健康

无论看没看过《异形:夺命舰》,或者之前的《异形》系列,你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疑问:

“异形,吓人吗?”

作为一部太空惊悚片,《异形》的成功很大程度要得益于超现实主义大师H·R·吉格的设计。光是浑身漆黑、造型诡异的怪物摆在你面前,就足够让人生理不适了。

并且这个发生在未来太空的故事,无限放大了人们对未知、对密闭空间的恐惧。

想想经典台词“在太空里,没有人能听到你的尖叫”,是不是已经感到绝望了?

再加上很多jump scare的剧情和音效,吓坏小朋友、看呆成年人是自然而然的事。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观众从中获得快感,甚至欲罢不能呢?

《异形:夺命舰》剧照

这是因为恐怖故事给我们一种虚构的恐惧,欺骗大脑,唤起一种“要么反抗要么逃跑”的反应。

它用激增的肾上腺素让脉搏加速,将令人愉悦的内啡肽注入脊髓,从而使我们迸发一种生理的亢奋。

制造这种亢奋的,是大脑调节的皮质醇——一种刺激警觉的激素。

当我们在早上醒来,或者受到惊吓时,皮质醇能给身体注入能量,让大脑保持活跃,帮助集中注意力。

我们选择进入恐怖故事,大脑会发出主动接受“应激”的信号,会把电影里的惊吓剧情看作是积极的压力。心甘情愿地接受电影带来的挑战,能让人感受到活力满满。

特别是在经历等工作不顺、情场失意等消极的压力之后,在两个小时里感受惊吓、好奇和同情,和主角并肩作战,还能帮助我们调节神经,恢复自己的同理心和共情的能力。

02

电影、文学里的套路,为什么屡试不爽?

如果你是资深《异形》粉丝或是恐怖片爱好者,你一定能在电影中发现各种各样的套路。

比如开局一切顺利便放松警惕开始立flag时,比如被告知一旦发出声音就会闯祸时……某些剧情发生的时候,相信你会不自觉地意识到即将会发生什么。

但是即便如此,电影、文学创作者们,还是在坚持使用这些套路。

《异形:夺命舰》剧照

因为这些套路,能直接调动起观众对危险和死亡的恐惧,让观众更加沉浸。

恐怖故事会带我们走近各种诡异的反常事物,并且感受到潜在或者绝对的危险。

危险越是捉摸不定,恐怖就持续得越久;危险越是确凿无疑,恐怖就越震撼人心。

通过这些套路,恐怖的氛围一直让我们心神不宁、惊魂不定。

有些时候恐怖故事里会有大量的喜剧成分,比如《鬼玩人》《鬼入侵》,是因为怪异的事物本身,就会引人发笑。

当大脑确认你面对的异常实际上只是自己吓自己,就需要通过幽默反应来释放掉这些压力,用大笑来缓解尴尬。

《鬼玩人》剧照

还有些恐怖故事,会有意无意地打破恐怖的氛围,用其他电影类型中的元素干扰你的注意,然后再迅速注入恐怖的灵魂,比如《惊声尖叫》《林中小屋》。

这也是常见的“元恐惧”,它会通过有效的神经作用,提示观众恐怖是一种幻想,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电影带来的刺激。

《林中小屋》剧照

无论哪种恐怖,都有能力让观众心甘情愿地奔向死亡、危险和噩梦,将压力变成有益健康的能量。

03

人类需要故事,终于找到科学依据了

既然看恐怖电影都有益身心健康,那我们在看其他电影、文学时,是不是也能收获相同的效果呢?

过去十年间,神经科学家已经开始运用脉冲监控器、眼动仪、大脑扫描仪等其他各种仪器,在我们阅读或欣赏小说、诗歌、电影、漫画时,观察我们的头脑内部活动。

当我们阅读荷马的《伊利亚特》或《冰与火之歌》中的守夜人誓词时,血液中的催产素浓度升高,加上面对险境时飙升的肾上腺素,就会催生出和陌生人团结一致、共御外敌的勇气。

《权力的游戏》剧照

当我们阅读《伊索寓言》《动物庄园》这类讽刺作品时,大脑会释放让我们感觉良好的神经麻醉剂,降低血液中的皮质醇水平,从而缓减压力。

文学故事,绝不止是人空闲时的消遣,之所以被创造,就是为了克服生而为人的各种疑惑和痛苦。

它对人类的意义,或许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而这些屡试不爽的套路,都曾是青史留名的文学家的伟大创造,安格斯·弗莱彻称其为“文学发明”。

安格斯·弗莱彻是耶鲁大学博士,在同时获得神经科学和文学双学位之后,他越来越肯定:“文学创新”也是一种技术发明——

各种工具面向外部,帮助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

而文学面向内心,帮助我们活出自己。

历代伟大的作家,从荷马、莎士比亚到伍尔夫、曹雪芹,每一位都取得了独特的技术突破,用文学帮助人类大脑处理悲伤、缓解痛苦、激发创造力,完成了伟大的文学发明。

安格斯充分发挥了他横跨神经科学与文学的学术背景优势,梳理、提炼了古往今来最伟大的25项文学发明,写出了这部被《出版人周刊》誉为“具有开创性”的作品——《文学发明》。

“这是一本特立独行、内容丰富、充满抒情色彩的作品,让我们重新思考如何以及为何阅读文学作品。

-

《柯克斯书评》”

“一部史诗,一部杰作。安格斯·弗莱彻深入历史和当代神经科学,为我们提供了一部关于人类为何以及如何创造文学,并利用文学来驾驭我们的世界的巨著。

-布莱基·维米尔,斯坦福大学教授”

除了从科学角度解读人类为何需要文学,这本书还相当于25堂文学鉴赏课。

它以经典作品为例,从《伊利亚特》《哈姆雷特》到《红楼梦》《我的天才女友》,探讨其中标志性的文学技巧与手法,并与流行的文学作品和电影、动漫等大众文化联系起来,从全新的视角阐明了重要的文学发明拥有长久生命力的原因。

撰文|嘉鱼 泰若克塔

编辑|泰若克塔

图片|网络

封面|《异形:夺命舰》

原标题:《越恶心越上头,《异形》为什么能火40年?》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