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想去高原玩,先看这篇防“高反”指南
如今,正值暑假的中后期,不少朋友还在旅途当中。
有些朋友去了青藏高原,在朋友圈里发布了雄伟壮丽、变幻莫测的自然风景照片,羡煞旁人。
有不少人信誓旦旦,在“十一”长假前后也准备来一次高原游。
然而,对于初上高原的“菜鸟驴友”而言,高原反应这一自然现象往往成为他们旅途中的一道考验。
那么,在高原旅行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哪些准备来应对高原反应呢?
关于“高反”的这三个误区,你也可能有
高原反应,简单来说,就是人体在海拔超过2500米的高原地区,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减少,导致身体各系统出现的一系列适应性反应。
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失眠、乏力、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等,严重者可能出现肺水肿、脑水肿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对于高原反应大家肯定不陌生,但是,我们常常还会有以下三个误区:
误区一:身体好的人不易得高原反应
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高原反应与体质强弱无直接关系,关键在于身体对缺氧环境的适应能力。
误区二:只要不去海拔太高的地方就不会有问题
事实上,每个人对高原的适应能力不同,即使是较低海拔的地方也可能引起反应。
误区三:多喝水可以缓解高原反应
虽然保持水分重要,但过量饮水在高原环境下可能加重心肺负担,应适量喝温水、葡萄糖水。
图片来源:Pixabay
科学应对:防范未然,未雨绸缪
因此,在高原旅行之前,我们得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在身体健康允许的情况下出行,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预防。
行前准备
健康检查:前往高原前,建议进行全面的身体健康检查,特别是心肺功能评估,确保身体状况适合高原旅行。
装备准备:携带足够的保暖衣物、防晒用品、防高反药物及氧气罐等应急物品。
生活方式调整:提前1月左右不做有氧与增肌等高强度运动,可做散步、拉伸或慢跑等低强度运动,注意时间与间歇。到高原地区前后三天,尽量减少或不洗澡洗头,多休息多睡觉适量饮用温水。
2. 逐渐适应
阶梯式上升:尽量避免直接从低海拔地区快速进入高海拔,而是通过逐步攀升的方式让身体逐渐适应。
充足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减少体力劳动,让身体有更多时间适应新环境。
图片来源:Pixabay
3. 医疗应对
预防性用药:可在医生指导下,提前适量服用红景天、西洋参等具有抗缺氧作用的中药或保健品。
对症治疗:出现高原反应症状时,可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头痛、发热等症状;对于严重的高原肺水肿或脑水肿,需立即就医并使用专业药物治疗。
吸氧疗法:对于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的患者,吸氧是快速缓解症状的有效手段。正确吸氧的方法是: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保持低流量(一般为1-2升/分钟),避免高浓度长时间吸氧以免造成氧中毒。
运动按摩:在吸氧的同时,进行轻松的散步或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含氧量。按摩太阳穴、风池穴等穴位,可缓解头痛、头晕症状。
饮食调整:饮食清淡易消化,选择富含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瘦肉等,减轻肠胃负担。适量补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但避免过量饮水,以防水肿。
4. 旅途中要注意的细节
监测体征:定期监测自己的氧饱和度、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就医。
避免诱因: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可能诱发或加重高原反应的因素。戒烟限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污染物对呼吸道的刺激。
紧急应对:了解并熟悉最近的医疗机构位置及联系方式,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就医。携带必要的急救药品和氧气设备,学会基本的急救技能。
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避免单独行动,分享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减轻孤独感和焦虑情绪。
图片来源:Pixabay
文 | 胡蓓玲
上海市黄浦区香山中医医院护师、施氏伤科研究室成员
编辑 | 周霄
审核 | 叶海霞
监制 | 李文井
医学支持 | 上海医学会科普专科分会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