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幅记录中国自由攀登者的高分辨率全景画卷|翻翻书·书评

2024-08-22 16: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只有在山上,严冬冬才能感觉到自己还活着。

“在一个空旷的、不适合生命生存的环境里,你自己散发的生命力,自己是可以敏锐地察觉到的,”严冬冬说,“你觉得自己心脏在跳。我知道自己的心脏会比很多人每次泵出来的血要多。这种感觉是很实在的,一种自己的存在感。”

在山上,每一次迈出脚步,每一下挥动冰镐,心脏就会“咚咚”地狂跳。这心跳的声音就好像他的名字。他挥起冰镐,咚咚;他砸向冰壁,咚咚;他迈上脚步,咚咚。

2012年,当被视为“自由之魂”的自由攀登者严冬冬的遇难消息传来时,在大学宿舍里的宋明蔚震惊难过的同时,埋下了探究攀登意义的写作种子。

此后多年,已经成为资深媒体人的宋明蔚,深入登山圈层的内部与攀登文化的内核,从消失的赛博空间到空气稀薄的雪山之巅,从千万字的海量素材到各语种文献资料,他耗时近三年,大量走动、阅读、采访、调查,他站在每一个年轻命运的人生十字路口上,记录中国自由攀登者的真实故事,通过他们的生命轨迹,透视他们生活过的那个时代。

我们在书中看到登山搭档通过一根绳索联结,把自己的性命安危交给对方;看到山难发生时、2008年汶川地震时,成百上千名中国户外爱好者集结成队,组成几十支救援队参与救援;看到曾经的论坛时代人们在线上的真情互动;看到白河攀岩的村民之家成了攀岩者的聚集地;看到阳朔曾经的嬉皮士生活;看到一代代登山者共同塑造了山岳的文化与历史,而大山又贯穿着这些登山者的一生。

此前,我们发起了「他们在死亡的悬崖边寻找自由与自我|翻翻书·送书」的征集活动,最后选出三位读者寄送了《比山更高》的样书。

这不只是一组登山者的群像,更是一个个不同时代的理想主义者在悬崖边追寻自由与自我的故事。他们就像是社会的切片,折射出不同时代、不同个体的价值选择与人生际遇,以及人类共同的灵魂底色。这本书也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这片大陆的一部分、整体的一部分。”以下是他们的书评:

在真正的危险中,触摸诗意和自由

文|He

近些日子非常有幸读到了一本酣畅淋漓的非虚构作品:《比山更高:自由攀登者的悲情与荣耀》。本文的标题也化用了阿道司·赫胥黎《美丽新世界》中的一句话,“但是我不想要安逸。我想要神灵,我想要诗意,我想要真正的危险,我想要自由。”何为危险?又是何种自由?在这本《比山更高》中,或许能窥见答案。

这本书讲述了一群热爱攀登的年轻人奔向高山的故事,在不同的时间,在悬崖峭壁之间,不断地攀登,不断地突破自己,寻找着自由与自我。我想,攀登者不断走进无数座世界高峰,也正是他们在不断地攀登着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之巅吧。因为这群自由攀登者们更向往自由,他们从传统的喜马拉雅山式攀登,到阿尔卑斯山式攀登,再到定义了属于自己的攀登风格,“自由登山”,这是周鹏和严冬冬登顶幺妹峰之后所寻找到的意义。这更关乎于登山者的精神,一种自由攀登的精神,对中国人来说颇有哲学意味,和一种对生活有态度的内心表达。

书中随着作者时间线的描写,也像我们与那些攀登者同时走进了险峻的山峰,不仅了解到攀登的形式,更联想到攀登与人生的相似之处,并且对照现实生活的类似处境做出了反思。

关于内心信念和坚持。当攀登者面对身体极限、恶劣天气或是心理压力时,选择了继续攀登,而不是放弃。让我想到现实生活,无论是在事业、学业还是个人目标中,我们也常常面临困境。当遇到挫折或失败时,决定是否继续前行的往往不是外部环境,而是源于内心的坚持。像严冬冬和周鹏,这种坚持让人们超越了自己原本的局限,战胜了自己,成就了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关于如何面对恐惧。攀登者面对的生死攸关,恐惧无处不在,一是要勇敢。内心的勇敢能让人生长出力量,带领我们克服困难,战胜自己。二是在恐惧中保持冷静,临危不乱。这两种心态是非常值得人学习的,面对未知和不确定性时,恐惧是本能的反应。与其被恐惧压垮,我们需要学会在恐惧中找到勇气,继续前行。像我个人的职业选择,是在自己完全不同的知识领域重新出发,需要的不仅仅是内心的坚持,更需要有勇气去努力,去面对未知,重新出发。

关于内心的平衡和生命的意义。平衡这个词更有哲学意味,在自然的极限中寻找内心的平静和生命的意义。攀登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是身体上的挑战,更是心灵上的探索。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找到自己的“攀登”,那些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内心平静、让生命更有意义的事情。无论是通过工作事业、兴趣爱好、还是人际关系,我们都在寻找一种与自己内心、与世界的连接,从而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和满足。

攀登高峰固然是个危险的过程,其中的艰辛文字不足以表达,但我们能在作者的字字之中,接收和感受到攀登者们面对高峰险境时的态度和力量,纵使每个人的结局都不是完美,但经历过的峰顶的他们,能真正体会得到,那是真正的诗意与自由。生命的绚烂在那一刻被展现得淋漓尽致,那可能是我们不曾体验过的人生。

我想,在若干年后,一代又一代攀登者将会永远保持内心精神丰盈,带着更勇敢的心和自由精神去面对高峰。就像严冬冬去世之后,何浪写到,“将你铭记,唯有继续攀登。”永远不停止脚步,勇攀高峰,追逐着自己心里的那座大山,因为向往着的自由,比山更高。时隔多年,相信他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可能会自然地回荡起那首《白鸽》,是献给年轻的生命和一些意外离世的人们的歌,是赞颂自由的歌。“纵然带着永远的伤口 至少我还拥有自由”。

“我不在这里,我不会逝去。”

文|行舟

“他看着这座他自以为熟悉的山,第一回发现它身上那种千年孤独和哀伤的尊严,第一回发现并认识到大千世界,山和人、羚羊和飞鸟、星辰和造物,万物的生与死都是一种无法摆脱的规律,一个人的生死和一块石头受山水冲击而滚下山坡、变成碎片,或在日光雨水中渐渐风化没有区别。”

——赫尔曼·黑塞《神秘的山》

第一次了解到登山是在这篇故事集里,故事的主人公最后死于坠崖,在濒死之际与自己达成了和解。

在浩瀚的自然与复杂的人性交织中,宋明蔚的《比山更高》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为我们揭开了一群鲜为人知的自由攀登者的神秘面纱。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攀登的纪实,更是一部关于自由、勇气、梦想与牺牲的壮丽史诗。

自由攀登者,是那群以两三人规模的小团队,轻装快速地攀登,开辟未知路线的勇士。他们拒绝传统意义上的“安全”与“稳妥”,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更富挑战的道路。在他们看来,攀登不仅仅是身体的挑战,更是心灵的洗礼。他们通过攀登,找到了一种超越物质、超越世俗的自由,那是一种对生命最纯粹的热爱与追求。

这些自由攀登者,是功利主义时代中的理想主义者。他们甘愿放弃安逸的生活,选择行走在悬崖边缘,用死亡的风险与代价换取可以超越一切的自由意志。他们的故事,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反叛,也是对人性深处那份对自由与梦想的渴望的深刻诠释。他们的每一次攀登,都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书中记录了许多令人动容的瞬间,如严冬冬在珠峰顶端的那一刻的淡然,如王茁与“不必”在雪崩中的生死离别。这些故事让我们看到,自由并不是无代价的。攀登者们用他们的生命,诠释了自由的重量与代价。他们的每一次选择,都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自由”二字的深刻内涵。

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背景,有着不同的性格与命运,但在攀登的过程中,他们结成了不可分割的团体。他们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困难与挑战,用彼此的生命与信念支撑着对方前行。这种精神共同体的力量,让他们的攀登之路不再孤单,也让他们的生命因彼此的陪伴而更加璀璨。

这本书是一首关于人类悲壮的超越精神的赞歌,它不仅仅记录了自由攀登者的故事,更深刻地探讨了自由、勇气、梦想与牺牲之间的复杂关系,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精神的伟大与坚韧,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最后分享一段严冬冬翻译的小诗:

“请不要站在我的坟前哭泣,

我不在这里,我不会逝去。

祝我们都有更多的勇气去攀登自己的山。

从心出发,走向世界 

文|周游

学生时代,很喜欢读汪国真的诗歌,印象最深的一句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曾经只是觉得这两句诗很有哲理,像是热血年轻人喊出的“从心出发,走向世界”的口号。读罢《比山更高》这本非虚构,我对汪国真的这两句诗有了更深切的体悟。

在成功学大行其道的那些年里,人们对“成功”这两个字的定义,几乎就是模板化的——找一个多金的工作,住上豪宅,开上豪车,过上有品质的生活,衣锦还乡,被羡慕和赞叹包围。所谓“成功”的任何一个切面,都是金光闪闪的,它是以金钱和物质为基础的;同时,又是充满鲜花和掌声,它是以社会和他人的评价为底气的。很少有人从这喧嚣中抽身而出,哪怕用几分钟的时间,静下来认真想想,属于自己的成功到底是什么。

整本书里,我印象最深的,是严冬冬的故事。他费尽千辛万苦,考入清华大学,在世人眼中,他是成功的。关于未来,其实前人已经在荒原中踩出了康庄大道——要么出国,要么进入名企。无论哪一条路,它的目的地都通往世俗上的“成功”,不需要劳神费力,更不会有性命之虞。

严冬冬却在接触了攀登之后,义无反顾地将之作为一生不悔的追寻。没有多少人理解他,特别是看到他因为攀登放弃了普世价值观里那些光鲜的部分。可他却在放弃了物质的欲望后,收获了精神上的极大满足。他的人生的意义,从此有了超越世俗的高度,这个高度,甚至连珠穆朗玛峰都无法企及。

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严冬冬就是成功的。达成了内心愿望的人,从来就不是失败者。

当然了,本书里面涉及到的攀登者还有很多,它是一本中国当代攀登者的史诗,展现的是一组群像。在这个时代,还有这么一群不为物欲所动、坚持聆听内心真实声音、坚持走出独属于自己攀登步伐的人,这才应该是阅读带给我们的——通过他人的故事,促使自己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真正的成功到底是什么。

我不希望辜负这些好故事,感动之后,仍旧在那熟悉的框框里打转。我已经决心画好路线图,去登顶心中的高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