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落户临港一年半将实现商业化!上海首座人形机器人量产工厂计划10月出货
落户临港新片区半年,稚晖君(真名:彭志辉)率领的智元机器人推出首款人形机器人远征A1;时隔一年,这家对标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公司对外正式公布了量产出货时间,“商用元年”计划落地。
8月18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智元机器人召开的媒体会上了解到,该公司将于今年10月开始发货,2024年预估发货量将达到300台左右,其中双足机器人200台左右,此外轮式机器人在100台左右。据智元机器人合伙人兼营销服副总裁姜青松介绍,公司目前实际订单量已超过300台。
智元机器一期工厂位于临港奉贤,这也是上海首座人形机器人量产工厂。“工厂已经进入量产的最后准备阶段,产线都已搭建完毕,现在在进行对应的设置。”姜青松对澎湃新闻记者进一步补充道,今年第四季度的整个量产节奏安排为,“10月份会有小批量生产,到11月份我们的量产会达到百台,12月份会更多。”
值得一提的是,智元联合创始人彭志辉本人还于8月18日上午直播发布了公司2024年度新品。此次新品发布共包括“远征”与“灵犀”两大系列五款商用人形机器人新品——远征A2、远征A2-W、远征A2-Max、灵犀X1及灵犀X1-W。这距离彭志辉发布公司首款人形机器人远征A1过去刚好一年。
上述五款机器人采用了家族化设计语言,结合轮式与足式两种形态,覆盖交互服务、柔性智造、特种作业、科研教育和数据采集等应用场景。
在技术方面,彭志辉介绍,智元机器人将机器人系统划分为动力域、感知域、通信域、控制域,从产品起步阶段就进行了完整布局。此次的亮点包括,在动力域方面,PowerFlow关节模组实现量产化迭代升级,灵巧手自由度数跃升至19个,主动自由度翻倍至12个,引入基于MEMS原理的触觉感知和视触觉感知技术,高精度力控7自由度双臂;在感知域,集成了RGBD相机、激光雷达、全景相机等传感器,引入自动驾驶Occupancy前沿感知方案,通过SLAM算法进一步提升环境理解能力。
另外,在通信域,智元机器人自研了具身原生、轻量化、高性能的智能机器人通信框架AimRT。彭志辉提到,相比ROS等第三方中间件,提升了性能、稳定性、系统部署的效率和灵活性,同时又完全兼容ROS/ROS2已有生态。
在控制域方面,智元机器人结合Model-based与Learning-based两种算法,进一步提升机器人运动控制与适应能力;预研了基于自然语言指令集驱动的、可以适配不同机器人本体的AgentOS,基于强化学习,实现机器人技能的精准编排与高效执行。
值得一提的是,类似于自动驾驶分级,智元机器人此次还定义了具身智能G1至G5的技术演进路线。
据介绍,过去一年,智元机器人在G2路线取得了阶段性突破,实现了通用的位姿估计模型UniPose、通用的抓取模型UniGrasp,通用的力控插拔模型UniPlug等一系列zero-shot和few-shot的通用原子技能。在G2阶段的原子能力模型,面向柔性智造和交互服务场景,已经在多个实际场景中得到了商业应用。
“具身智能的标准没人提出,我们结合自己的研发进度,发现一定要做一个有效定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引研发。”姜青松表示,目前具身智能G1至G5的技术演进路线在业内得到一定程度的接受,“希望能够变成大家的共识,最后形成一种标准。”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智元机器人此次还宣布了一系列开源计划,包括:智能机器人高性能通信框架AimRT将于9月底开源,由X-Lab孵化的灵犀X1将于9月份陆续全栈开源,同时预告了基于AIDEA的百万条真机、千万条仿真数据集将在今年四季度开源。
就真机数据采集,姜青松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目前真机数据采集训练场已经建完,“预计到9月底,我们会建成100台左右规模的一个采集场。”他提到,相较于互联网数据、仿真数据,真机数据是具身大脑真正需要的数据,“相当于需要一个人来教一台机器做一个动作,从而产生一条数据,这个数据获取的难度最大、成本最高,但它的效率最高。”
“现在是1.5个工人对应1台机器,我们的目标是一个工人一天生产1000条数据,每条数据现在成本估计在4毛钱,最终要获得百万条真机数据。”据悉,近6000条真机数据可以把一个动作训练泛化,“场景基本上围绕拿取、放置、转移。”
而就灵犀X1大部分设计资料及代码的开源,以及核心部件的销售,彭志辉表示,这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人人造”时代的到来。灵犀X1由X-Lab(稚晖君实验室)孵化,该实验室是智元机器人专门面向极致创新和敏捷探索而设立。
智元机器人于2023年2月在临港新片区成立,创始团队包括“稚晖君”彭志辉在内的多位业内资深人士。在此前发布的《临港新片区2023年企业融资榜单》中,智元机器人凭借2023年3月拿到天使轮融资、一年内连续获得5轮融资、合计21家参投机构,一举斩获“融资速度之最”“融资次数之最”“投资方数量之最”。
姜青松此次也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临港新片区为智元机器人前期的发展提供了很大助力,“包括我们的工厂,因为目前我们工厂就在临港,同时场景化方面我们也跟临港进行合作,比如像一些交互服务场景,临港就提供了很好的试验场地。”他表示,随着接下来公司产品实现商用化,“相信合作的范围会更广。”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