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有人“晒背”10天瘦4斤?有什么讲究?医生提醒→

2024-08-17 09: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十堰发布 十堰发布

今天你“晒背”了吗?

今夏,网上掀起一股“晒背风”

各类伏天养生妙招火爆出圈

有网友认为三伏天晒背

是“不要钱的‘天灸’”

能够祛湿、补充阳气

也有网友认为没有效果

甚至有网友出现晒伤、中暑等症状

近日,广东佛山一女子发帖称,自己在楼顶晒后背10天后瘦4斤,并称每天晒半个小时,感觉自己眼神都变得清澈了。随后,词条“晒背10天瘦4斤”冲上热搜,网上随之掀起了一股“晒背风”。

记者以“晒背”为关键词

在某平台搜索

相关笔记超过357万篇

不少网友分享了晒背体验

那么,“晒背”真能养生吗?

所有人都适合“晒背”吗?

市太和医院武当山院区中医科主任魏建东介绍,“晒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相当于利用太阳的照射和大自然的阳气来提升身体的阳气。中医讲,后背是阳、腹部是阴,在后背有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两条阳经。督脉在后背正中央,这上面有个穴位叫大椎穴。督脉是“阳脉之海”,统揽一身阳气,对于全身阳气的运行非常有益。督脉对于整体经络的通畅、温煦,包括扶正祛邪,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另外,在伏天晒后背,也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

哪些人群适合晒背

冬天手脚特别怕凉的人,中医讲阳虚的患者或者体质虚弱的人,还有一些寒湿比较重的人,以及冬季容易感冒生病的人群,可以适当晒背或有助缓解。

“不过,对紫外线过敏、皮肤病患者,或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阴虚阳亢体质人群,孕妇小孩等人群不太适合晒背,市民不要盲目跟风。”魏建东说。

如何科学晒背?

“正常人可以通过‘晒背’进行养生,但‘晒背’讲究时段和时长。一般要避免阳光暴晒,很容易晒伤。”魏建东提醒。“晒背”的时间也要控制,比如年老体弱的人可以短时间晒背,根据身体的感受,一般可以先晒15分钟到20分钟,循序渐进地增加到30分钟,每三天为一个周期。主要是避免阳光照射之后引起的身体不适,要以感觉舒适为度。

此外,在“晒背”过程中,要注意补水。如果出汗较多,还需及时补充水分,不可直接暴晒头部,晒完后,最好在阴凉处避强风冷水,准备一件外套,等汗停了再进入空调房。如果出现大汗淋漓甚至胸闷气短的症状,要立即停止晒背,及时就医。

除了“晒背”

还有什么养生小妙招?

伴随立秋,自然界悄然步入秋季,尽管暑热同未完全消散,昼夜温差却已悄然拉大。在这个季节更迭的关键时刻,如何科学养生、增近强体质、预防疾病,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日。

市太和医院武当山院区

中医养生专家发布立秋健康指南

科学“贴秋膘”,拒绝盲目进补

传统习俗中,立秋有“贴秋膘”的说法。就像动物在进入冬眠前做足能量储备,意在通过进食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来补充夏季消耗的能量,并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储备能量。然而,现代人的营养状况已大不同往日,盲目“贴秋膘”反而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魏建东指出,适当吃一些有助祛湿、驱寒的食物,比如赤小豆、莲子、花椒等,少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冷饮、海鲜等。不必刻意追求大量进食高热量食物,立秋进补应以“清补”为主,注重饮食的均衡与营养的合理搭配。对于体质虚弱者,立秋确为进补的好时机;而肥胖、高脂血症等人群则应谨慎选择食物,避免暴饮暴食,以免损伤脾胃。

合理补水补液,避免脱水风险

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有助排出体内的寒湿之气。暑期高温,人体易出汗,导致体液和电解质大量流失。若不及时补水补液,极易造成脱水,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魏建东医生提醒:补水补液并非简单地大量饮水,而应根据个人情况科学安排,并建议在运动前、中、后适时均衡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同时,要注意水温适宜,避免饮用过冷或过热的水,以免对身体造成刺激。

预防换季疾病,守护呼吸健康

季节交替之际,天气变化无常,人体的呼吸系统容易受到侵袭。老年人、儿童、体弱者以及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更是易感人群。

为了预防包括流感在内的呼吸道传染病,魏建东医生建议大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同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等。此外,还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调整衣物保暖。积极接种流感、肺炎等疫苗也是有效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睡前泡泡脚,“以热逼寒”,祛湿升阳还助眠,整年少生病。

原标题:《有人“晒背”10天瘦4斤?有什么讲究?医生提醒→》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