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美丽四川】马鹿寨——攀枝花的云上牧场||袁征
马鹿寨——攀枝花的云上牧场
袁 征
7月下旬的一天,四川省米易县的一群自驾游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起了一个大早,驱车向一座海拔近2700米、名叫马鹿寨的高山驶去。
马鹿寨一隅(石磊摄,图源:四川文旅)
弯弯曲曲的水泥盘山公路就算没有99道拐,至少也有33道拐。路面不宽,只能满足车辆单边通行。每隔一段距离都设有一个稍宽敞点的地带,供错车用。山路很陡,司乘人员有时几乎躺在座椅上。好在车况尚好,驾驶员车技过硬,保证了行车安全。
两个半小时后,车队到达目的地。
简易停车场里密密麻麻停放了几十辆汽车,再晚来一会儿就无法进场了。
马鹿寨停车场(净饭之王摄)
锁好车门,人们开始向巅峰发起徒步攀登。
身强力壮者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在前面,按他们的速度,半个小时就能到达山顶。
上了岁数的人量力而行,对着前方越走越远的年轻人竖起大拇指:“后生可畏啊!”
登山途中,人们欣赏着红褐色的岩壁、茂密的原始森林和微红的枫叶,颇有新鲜感,一时忘却了疲惫。
马鹿寨的上山道路(徐波摄)
登上山顶,景色更加迷人。浩瀚的天空,辽阔的大地,明媚的阳光,蔚蓝色的天幕,洁白的云朵,绿中带黄的草甸,苍翠的林木,犬牙交错的小石林,形状各异的地漏,幽深的洞穴,清澈的湖水,彩色的蒙古包,简朴的民居,成群结队的牲畜,茁壮生长的庄稼,彝人古村落的废墟,微凉的山风,清新的空气,时断时续的大雾,不一而足。大伙儿不禁发出疑问:“这难道还是大暑天吗?”
马鹿寨一隅(冯斌摄,图源:米易县融媒体中心)
面积万余亩的大草原,为这个童话般的世界写下了说明书。它是如此的宽广,如此的平坦。平坦中带着起伏,附着景物。绿中带黄的草甸宛若一张精心编织的巨大毯子,细腻而柔和地从悬崖边铺陈开来,布满一片又一片山地。绿色的是草,黄色的是花,惹人心醉。一些成都来的游人在草坪上打滚,自言自语:“巴适得板!”
马鹿寨一隅(刘文友摄,图源:米易县融媒体中心)
偶尔,还能看见一大片粉红色和雪白色的花。朵朵小花分明在提示游人,“烂漫”“灿烂”“绚烂”究竟该用哪个词,您就看着办吧!
若不说这个尚待开发的小众旅行地就在攀枝花市区附近,人们会以为到了香格里拉。它到底是一个空中草原还是一个空中花园,也随游人去判定吧!
马鹿寨一隅(袁韧摄)
蓝天白云之下、碧草黄花之上,竖立着一红一绿两个硕大的蒙古包。到过海拉尔的游客,立马回想起了当年在东北度假的情景。
马鹿寨蒙古包(孔海京摄)
漫天大雾被一阵山风吹散,草原的尽头显现出悬崖峭壁的嵬巍。站在悬崖边上,万丈深渊一览无余。
去过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和雷波县交界处龙头山大断崖的游客心想:“莫非又来到了地球边缘?”
有恐高症的游客断然不相信自己竟有如此胆略,惊叫之声回荡在山谷之间!
马鹿寨一隅(袁俭摄)
成群的牛羊马匹悠闲地在草甸上吃草、嬉闹、休憩,偶尔狂奔起来,给这片原本寂静的草原带来了莫大的灵动。
一个小伙子用手机播放起了一首久违的歌曲,并跟随着乐曲高唱起来:“走上这呀,高高的兴安岭哟,我瞭望南方呦。山下是茫茫的草原哟,那是我亲爱的家乡呦。清啊清的昆都仑河昆都仑河哟,我在那里饮过马呦。连绵的大青山大青山哟,我在山下放过牛羊呦……”
马鹿寨马群(龚来平摄,图源:米易县融媒体中心)
这首歌的歌名叫《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是20世纪50年代从祖国东北边疆流传开来并风靡大江南北的一首抒情歌曲。真没想到,它竟然被年轻的音乐爱好者在此时此地派上了用场。人们交头接耳:“这个小伙子肯定是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的!”
马鹿寨牛群(徐金霞摄)
与歌中描绘的场景相比,这里不是东北边疆,而是祖国的西南边陲。脚踏的高山不是连绵起伏的大青山,而是壁立千仞的红石岩。山上居住的不是鄂伦春人,而是不足10户人家的彝族同胞。绿中带黄的草场不在山下,而在山顶。山下流淌的不是清清的昆都仑河,而是湛蓝的二滩库区湖水。成群结队的牛羊马匹不是在山下奔跑,而是在山顶游荡……
马鹿寨羊群(严白鲜摄,图源:米易县融媒体中心)
马鹿寨是一个自然风景区,位于米易县得石镇西北部的马鹿寨彝族村4组,海拔2600多米。
马鹿寨彝族村的村委会所在地距米易县城约100公里,东北与草坝村接壤,西与白坡乡毗连,南与盐边县鳡鱼乡临江而望。全村面积45.4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95亩,林地面积6718亩,宜林荒地面积4762亩。平均海拔1750米,年平均气温20℃。辖4个村民小组,有253户,873人。其中,少数民族467人。
作为马鹿寨彝族村4组的马鹿寨自然风景区,居住着为数不多的彝族人家。他们在这里日起而作,日落而息,过着传统的放牧、种植生活。
马鹿寨彝族人家(罗梅摄)
山上奔跑、游荡的牛羊马群,只有这里的彝族村民才说得清楚哪些属于村集体的,哪些属于村民各家各户的。地里种植的玉米、核桃、蔬菜等作高山物除自己享用外,还可背下山去交易。
马鹿寨玉米地(严白鲜摄,图源:米易县融媒体中心)
人是铁,饭是钢。午时已过,肚子叽里咕噜叫了起来。
“莫得关系,饿不到你们!”
马鹿寨彝族村在马鹿寨自然景区的山坳里修建并经营了一个露营基地,游客们在这里吃住完全没有问题。基地里热情的工作人员,都是村委会精心挑选出来的高素质村民。
马鹿寨露营基地(刘家成摄,图源:四川文旅)
露营基地里开设有一个半封闭的餐馆,游人可以感受厨师们烹饪的原生态坨坨鸡、野山鸡汤锅、原生态草原牛肉汤锅、原生态羊肉汤锅、烤全羊、烧烤等。价格合理,味道不错,物有所值。
马鹿寨露营基地餐馆(徐华摄)
露营基地里盖起了一排耐力板阳光房,既可防晒,又可防风。游人们可以在这里租用睡袋露营,每个睡袋每晚30元。
露营基地还为游客提供了帐篷,每个帐篷每晚租金150元,可住两个人。
游客们可将帐篷搭在阳光房间里,也可将帐篷搭在野外。
每年7—10月,是马鹿寨露营的最佳时节。倘若下手晚了,帐篷被租完,只好租睡袋了。
此时打卡马鹿寨,虽然看不见春天的花朵,却有一番夏秋的韵味。
这里虽没有娱乐设施,却以原汁原味的风貌,勾起旅游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们探秘大自然和彝家古韵的强烈欲望。说马鹿寨是摄影家的天堂,一点也不为过。
马鹿寨的采风者(图源:阳光米易)
远远望去,一片苍翠茂密的原始森林宛若青春小伙儿的发冠,直冲云霄,生机盎然。一位谢顶的游客喊叫起来:“想当年,本人的头发也是这个样子的!”
马鹿寨原始森林(徐子文摄,图源:米易县融媒体中心)
一片片造型奇特的小石林、一个个形状各异的天坑地漏,静静分布在原野上,等待着好奇的游人前来一探究竟。
马鹿寨小石林(陈实摄)
一座废弃的彝人古村落遗址,在静谧中安然入眠。经过时光的洗礼,显得神秘、庄重、肃穆。走进其中,零距离触摸废墟上的断壁残垣,空荡的石凿水缸,被尘土覆没的石磨,土墙垛旁随风摇曳的青草,恍如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远古时代,感悟世间沧桑。
马鹿寨彝族古村遗址(彭芳摄)
相传,彝人的先王“蛮王”战死在马鹿寨两山之间的山洞里。于是,这个山洞被称作蛮王洞,号称“攀西裂谷第一古洞”。洞口巨石嶙峋,地势陡峭,向人们证明马鹿寨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
马鹿寨蛮王洞(于海摄,图源:米易县融媒体中心)
由于尚未开发,蛮王洞保持了原始状态。洞穴里漆黑一团,不知道它究竟有多深,最终通向何处。
马鹿寨蛮王洞(王东摄,图源:四川文旅)
一个足球场大的天池镶嵌在山顶上,当地村民将其称作“牛滚凼”。湖水清莹碧蓝,酷似一面透亮的镜子。清晰倒映出蓝天白云,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一位游人为它鸣不平:“这哪里是牛滚凼,分明是天仙的眼睛!”
马鹿寨天池(王林摄)
穿越原始丛林,站在高山之巅,俯瞰二滩发电站和烟波浩渺的水库,毛主席的词句犹在耳边响起:“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在马鹿寨俯瞰二滩湖(赵刚摄,图源:米易县融媒体中心)
体力好的年轻人索性多跑一段路,拍摄下二滩大坝的雄姿。看着湛蓝清澈的二滩湖面上横卧的这座我国在20世纪建成投产的最大电站,怎不让人为攀枝花感到骄傲。
在马鹿寨山坡上俯瞰二滩大坝(李威摄)
夜幕降临的时候,游人们走出帐篷,抬头仰望天空。漫天繁星就像大片大片的珍珠撒在黝黑色的玉盘里,又似不计其数的眼睛近距离俯视着草原。
马鹿寨夜空(王东摄,图源:四川文旅)
在这片夜空下,尘世的喧嚣,人间的烦恼,会消失得无影无踪。难怪有人形容,马鹿寨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马鹿寨夜空(曾忠国摄,图源:米易县融媒体中心)
马鹿寨的山高,比不过彝家儿女的志向高!
马鹿寨彝族村曾是雅砻江左岸湾区的一个贫困村,远离城市,交通不便,水资源匮乏,产业发展滞后。村民生活十分困难,人均年纯收入不到3000元。
村两委将目光瞄准家门口独具特色的自然风景区,提出了发展马鹿寨旅游、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村民人均收入的总体规划。
2019年6月,村里成立了攀枝花市马鹿农业旅游专业合作社。村集体以资源入股占股20%,151户村民以现金或投工投劳入股占股80%,个人股金128.3万元。
马鹿寨露营基地大门(郭玉瑛摄)
仅2021年7月至10月,攀枝花市马鹿农业旅游专业合作社累计接待游客20000人次、车辆4000台次,创收52万余元,纯利润25万元,实现村集体增收5万元,入股股民户均增收1326元。
马鹿寨露营基地耐力板阳光房(胡志君摄)
攀枝花市和米易县领导带领相关部门深入一线调研,对开发、利用、保护马鹿寨自然风景区得天独厚旅游资源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
马鹿寨彝族村通过得石镇争取到省市县各类扶持资金500余万元。
如今,马鹿寨修建停车场3个,旅游公共厕所1个,建成配套齐全的露营基地1个,设立景点标识牌7个,建成通信基站1个。
4G网络的覆盖,使游客可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分享美景。同时,也为下一步打造智慧旅游平台奠定了基础。
马鹿寨还建起了提灌站,将二滩库区的水引上山来,极大解决了饮水和灌溉问题。
马鹿寨提灌站(曾仲文摄)
以前,登顶马鹿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今的马鹿寨,土路大都变成了水泥道路,游客可直接将汽车开到大半山腰。在停车场稍作休息,便可徒步到达山顶。村里有了通村道路34公里,其中至村委会11.52公里已硬化。有了通社道路20.4公里,其中6公里已硬化。
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合作社24小时接受游客咨询,解答游客在交通、路线、住宿、就餐方面的疑问。向游客进行行车安全、白天防晒、夜间防寒等温馨提示。在黄金旅游时段,联系交警部门到终点旅游道路执勤。进入坡陡弯急位置都设置警示牌,并设立临时休息区。2021年以来,累计接受游客咨询5000人次,解决各类咨询问题3000余个,游客游玩体验整体评价良好。
马鹿寨的上山公路(吴天霞摄)
村里邀请川观新闻、攀枝花日报、攀枝花广播电台、阳光米易以及攀枝花摄影协会等省市县宣传媒体及行业协会到马鹿寨自然风景区实地采风,深入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领略鬼斧神工的自然美景,为马鹿寨的乡村旅游开发赋能,吸引更多游客前往“打卡”。
马鹿寨一隅(徐波摄)
随着来马鹿寨旅游人员增多,自然带来消费需求。村两委引导村民在旅游线路沿途售卖土鸡、核桃、高山无公害蔬菜等特产,让游客品尝有机健康农产品,帮助村民实现增收。同时,专业合作社的日常经营管理原则上以聘用本村成年村民和学生为主,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助力群众增收,帮助学生完成学业。截至目前,已带动村民创收30万元,为本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80余个,为本村学生提供暑假勤工俭学岗位30余个。
马鹿寨羊群(张英摄)
目前,村里正加快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将放羊坪停车场至景区近1000米的道路拓宽至3.5米,改造成泥结石路面。同时,配备观光旅游车,方便游客往返。
到2025年,马鹿寨彝族村旅游总收入计划突破200万元。
马鹿寨牛群(齐筱玲摄)
马鹿寨,顾名思义是有马鹿的村寨。马鹿是仅次于驼鹿的大型鹿类,在我国属于二级保护动物。然而,游人们始终没有在马鹿寨看到野生的或人工饲养的马鹿。
央视综合频道介绍马鹿生长情况(袁映截屏)
一些好奇的游客向当地人打听,马鹿寨彝族村是哪朝哪代形成的?传说中战死于马鹿寨的彝人先王叫什么名字?古村落遗址里曾居住的彝人是何时迁走的?山上是否曾生长过马鹿?马鹿寨是何以得名的……可惜,均未得到答案。不过没有关系,相信往后会有人作出权威解答的!
写于2024年7月23日
参考资料:
1.米易县得石镇人民政府,《强监管保进度抓落实 全面确保马鹿寨自然风景区综合开发项目有序推进》,米易县人民政府网,2023年7月14日。
2.米易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江海赴米调研马鹿寨云上牧场》,米易县人民政府网,2023年7月7日。
3.《走,去马鹿寨》,长安网,2022年8月5日。
4.《强化党建引领助推集体经济焕发新活力——米易县得石镇马鹿寨彝族村》,米易县人民政府网,2021年11月22日。
5.彭莉、唐子晴,《挖掘特色资源拓宽增收渠道马鹿寨村民吃上“旅游饭”》,四川长安网,2021年8月20日。
6.《这个绝美秘境,私藏在攀西大裂谷中!攀枝花人都知道!》,GOGO攀枝花,2017年10月9日。
7.蒋兴华、曾仲文,《奔跑在脱贫路上的马鹿寨》,攀枝花日报,2015年12月12日。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袁 征(1955年生于北京,祖籍四川阆中,现居成都。退休前为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副巡视员)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