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怪兽充电大收缩,共享充电宝没落,王思聪一语成谶

2024-08-14 15: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大家还有使用共享充电宝的习惯吗?出门不喜欢带包的小雷会频频光顾,更有网友表示,一年花在共享充电宝上的钱高达1200元,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图片来源:雷科技

不过随着市场饱和,共享充电宝的生意也远没有当初那么好做了。以已成功IPO的共享充电宝公司“怪兽充电”为例,近期有内部人士对媒体透露,“除上海、成都”等核心城市优质点位还在运营外,目前已不做新增,其他城市直营店已在打包出售,转卖给区域代理商。

在股价表现上,怪兽充电同样差强人意,市值只有1亿美元出头,股价已不到历史高峰期时的零头,市场表现之惨淡可见一斑。

目前怪兽充电尚未正式回应业务收缩的传言。不过从近期共享充电宝的“风评”来看,怪兽充电全面开放加盟,很可能只是共享充电宝行业动荡的开始。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在2017年曾有过一个关于共享充电宝的「豪赌」——王思聪曾在朋友圈高调预判:“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

一语成谶。

“只借不让还”,强迫购买成新赚钱模式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涉及“共享充电宝”关键词的投诉多达2.3万条。投诉内容五花八门,但主要都围绕在无法归还、无法结束订单、超额收费这几个问题上。所涉及平台数量众多,怪兽充电也“榜上有名”。

图片来源:微博

在微博上搜索“怪兽充电”,我们也能找到大量关于充电宝无法归还的分享。但共享充电宝主打的就是“随借随还”,有人借走就意味着机器里有空位,为什么会有无法归还的情况呢?

还得从共享充电宝的运营方式说起。

市面上大多数共享充电宝企业采用的都是“直营+代理”的双驱模式,纯线下的消费场景高度依赖设备铺设点位,品牌直接联系商户入驻的直营模式显然无法支撑品牌扩张的速度,因此共享充电宝企业通常采取代理模式。

图片来源:雷科技

对代理商和商家来说,既然设置了站点,那就自然要以最大利润率的模式来运营这个充电站。以怪兽充电为例,不同站点有不同的定价标准,雷科技附近的三个站点标价在3元/小时和4元/小时之间。不过在广州中心商圈,每小时的价格“轻轻松松”就上涨到6元。

但无论是2元每小时还是6元每小时,其收入远不如“99元买断”来的高。那有什么办法让消费者“被动买断”呢?当然是第一时间补充充电宝,让用户“无机可还”了。事实上,这也是近几年共享充电宝从“随借随还”转型成“随借没法还”的根本原因。

在共享充电宝的租金构成中,品牌一般会抽取10%-25%的分成,其余的由代理商和商户自行谈判。对代理商、商户来说,没个充电宝每小时只能挣不到2元,同时还要交设备租金,那显然是将“租借”转化为“销售”更符合实际的利益。

图片来源:怪兽充电

这种“投机取巧”的营业方式,也是我不看好共享充电宝全面开放代理商加盟这一商业举措的原因。全面开放代理商经营,意味着品牌放弃了区域的充电宝定价权,而高价拿下代理资格的代理商,面对这个已经开始饱和的共享充电宝市场,只会进一步加快“回本”的速度。用更直白的话来说,共享充电宝只会越来越贵,越来越难还。

“宝宝们”集体出海,但海外生意也不好做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内地共享充电宝已经饱和,那出海会是更好的选择吗?”

确实,海外曾经充满着商机。小雷因工作原因经常去海外市场考察,我发现海外市场共享充电宝就很少见,偶尔在便利店可以借到充电宝,但价格惊人。上一次去香港,小雷手机没电了,还被迫在路边摊买一个劣质充电宝,内地20、30元的产品硬是被卖出了100元的高价。除了近在咫尺的香港市场外,日本、欧美等海外市场都没有普及共享充电宝,这样看,出海确实是共享充电宝的机遇。

海外不是没有共享充电宝,只是做得还不如怪兽充电们。

以目前在亚洲市场覆盖最好的 ChargeSPOT 为例,根据其透露的数据,每个充电宝平均每月能租出30.5次。不过据小雷近期在香港的观察,绝大多数 ChargeSPOT 的充电柜都摆在商户店内的隐蔽位置。以香港最常见的7-11租借点为例,部分门店更是直接将柜机放在收银台内侧的地上,如需租用还得排队后要求收银员“拿一个出来”。

此外,面向北美有ChargeItSpot ,面向欧洲市场有PowerCube。不过,小雷在今年作为雷科技报道团成员,前往拉斯维加斯、巴塞罗拉报道CES、MWC 期间,在对应的城市却从没见到过对应的共享充电宝点位。上网搜索后才发现,这些品牌要么只剩下极少数站点,要么直接转型做面向企业的大型防火充电柜了。

图片来源:arc

既然海外共享充电宝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倒的倒、逃的逃”,那这是否意味着来电、美团等内地市场的共享充电宝品牌可以用更丰富的经验,在海外市场重现共享单车的辉煌呢?

当然可以,但挑战不小,且跟内地市场面临的挑战有些不太一样。

比如现在已破产的小蓝单车(Bluegogo)过去就曾在海外市场发展过共享充电宝业务,只不过在一系列复杂的原因下,小蓝单车共享充电宝没做起来,共享自行车也草草收场。从海外论坛的反馈来看,在偏见的预设立场下,用户对中国企业的不信任似乎是国内共享充电宝品牌在海外无法顺利推广的主要原因。

在意识形态的促使下,内地共享充电宝品牌想在海外市场生存,需要尽可能的隐藏自己身上的「中资」背景,比如某个在海外运营的共享充电宝品牌就定制了一套与内地品牌完全不同的品牌和VI,甚至在推广时使用「日本设计」来标榜自己的安全性,尽可能弱化「Made in China」的感知度。

即使共享充电宝品牌可通过隐藏自己来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不同市场对移动电源也有着不同的强制标准,相关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时可能需要更长的准备时间。

王思聪预判成真!谁杀死了共享充电宝?

但话又说回来,即使国内共享充电宝企业1:1照搬了国内市场的经营策略,并在海外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谁又能保障几年之后海外共享充电宝市场不会像如今国内市场全面收紧呢?

虽然共享充电宝涨价消息接连而知,然而这个生意依然难以为继。真正杀死共享充电宝的,小雷认为是日新月异的电池、快充技术带来的长续航时间和快速充电——以及罗马仕等充电宝企业的进击。

前两年手机厂商们不约而同都开始在充电领域发力,将手机充电所需的时间从曾经的30分钟压缩到10分钟以内。尽管这种充电内卷的势头在2024年有所放缓,但六七千元的旗舰机已经标配90W左右的充电功率。当然,iPhone 和 Galaxy 除外。

图片来源:雷科技

而作为电池技术内卷的世界受益者,市面上大多数中端手机都选择了“中规格快充+大容量电池”的组合,在快充功率与电池容量之间找到了用户体验的平衡点。而当手机续航本身就已经足够长时,谁还需要“又贵又慢”的共享充电宝呢?当然,iPhone 用户还是需要的。

就算用户需要充电宝,现在罗马仕等品牌也不断在卷产品创新,推出了许多新形态的充电宝,比如用户不愿意携带大块充电宝出门,罗马仕就推出了只有口红大小的Mini能量棒。

作为一款专为女性设计的充电宝,罗马仕Mini能量棒采用了双色注塑的渐变色工艺,口红大小的轻巧身材可被轻松收进小包,甚至身上任何一个口袋、手袋、化妆包里,5000mAh容量和支持20W快充,既能满足应急需求,还可以给出行减负。

(图源:雷科技)

不过,市场的收缩,并不意味着共享充电宝这个生意完全没法做了。只是共享充电宝更可能成为一种“生意”,小本经营、落袋为安,再讲故事做平台上市“做大做强”是不大可能了。

举个例子,尽管户外露营热度不再,户外电源仍是近年能源品类的亮点。但对没有车的户外玩家来说,手提一个户外电源显然不现实。如果露营点能提供户外电源租赁服务,相信也能拥有一定市场。

图片来源:大疆

只要找对市场,共享充电宝同样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