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届年轻人,包也找“搭子”?

2024-08-13 11: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巴黎奥运会双人 10 米台的赛后采访中,17 岁的跳水新星全红婵在镜头前展示粉丝送的“丝带痛包”(丝带装饰的包包)。在摄像机面前,她模仿包上印着她大头照的“吧唧”(徽章),做了一个嘟嘴的表情。

全红婵已经不是第一次带着满是小玩意儿的包包出场。有视频拍到过她身背黑色双肩包前往巴黎奥运会的场馆,背包上挂满了各种玩偶。网友们见状纷纷调侃,戏称全红婵的背包上“挂了10KG动物”,这些让运动员都为之着迷的小挂件到底有什么魔力呢?它们又是如何成为消费市场上的“宠儿”?品牌又该如何把握这次的“新风口”呢?

(图源:网络)

时尚圈奢牌争相复兴“包挂”

包袋挂饰的潮流起源于“松弛感”。最早装点手袋的 “鼻祖”,是时尚偶像 Jane Birkin,她也是爱马仕Birkin Bag的命名来源。她装点铂金包的方式十分随意 —— 使用各式贴纸、珠子、丝带甚至涂改液。或许正是因为这样一种松弛感,几十年后,包括设计师在内的许多人依旧在效仿她的做法。

(图源:网络)

在今年近几季的秀场上,众多奢侈品品牌不约而同地有意复兴“包挂”单品。不过,这些奢侈品品牌的“包挂”并不便宜。例如,Loewe和Bottega Veneta推出棕榈树和虾形状的皮革吊饰和钥匙圈售价近4000元,Miu Miu的彩色尼龙绳结挂饰也定价4950元。

(图源:LOEWE官网)

由于消费者对花钱的态度变得更加谨慎和冷静,大家开始更关注产品真实价值和实用功能。所以更多的消费者选择购买工厂平替或者自行DIY。越来越多人的加入自然而然地推动了“包挂”的玩法,除了贵出天际的大牌尼龙绳结、皮革吊饰外,售价百元上下的IP毛绒公仔、钥匙扣、耳机包、卡套等各种物品成为消费者更普遍使用的“包搭子”。

“包挂”到底有多火?

在小红书平台上,“包包挂件”的话题拥有超5亿次的浏览量,众多用户分享自己千奇百怪的包挂搭配。这些分享不仅展示了包挂的多样性,还激发了更多用户的购买欲望和创作灵感。

在各类挂件中,毛绒公仔火爆程度最为突出。

从星黛露到玲娜贝儿,JELLYCAT毛绒动物等挂件,还有平价的卡皮巴拉等网红角色,以及二次元们热衷的各种“我推”(喜欢的动漫角色)。去年夏威夷限定“黑皮HelloKitty”挂件意外在社交媒体走红,迎来潮流翻身。铁打的包搭子,流水的大热款。

(图源:网络)

泡泡玛特去年10月首次推出的“LABUBU”搪胶毛绒挂件在韩国女团BLACKPINK成员LISA的推荐下爆火海内外。此外,迪士尼、三丽鸥、JELLYCAT、Baby Gund、名创优品等更多品牌的毛绒挂件也都成为明星同款。在不少消费者眼中,毛绒公仔“包挂”不仅是挂件,更是与自己最亲密的“娃”。因此,消费者们不但会专门购买防尘袋避免自己的“娃”弄脏,还衍生出为玩偶角色搭配各类定制化的服饰、配件。

(图源:小红书)

可以说,这种新形式的“带娃出街”正在成为时代的流行趋势。

包挂爆火的趋势启发

现如今,包挂因为种类之多,已经发展成了“时尚版MBTI”,流行的程度更是超乎预期,那么其火热背后可以看出哪些对行业的趋势启发呢?

趋势一:品牌抓住时尚潮流实现市场飞跃

在各路明星、博主乃至造型师的社交媒体影响力下,包挂已成为让人忍不住跃跃欲试的新造型, 如Dua Lipa、周雨彤展示包挂的图片刷屏社交网络。

(图源:小红书)

社交媒体如小红书等平台上的热门话题和明星博主的示范效应,推动了包挂文化的普及和传播。

品牌们更是及时洞察到潮流趋势,如Balenciaga、Miu Miu等更是抓住这一时机,通过推出各种精美的包挂产品,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并带动了整个市场的热潮,引领了包挂复兴之路。除了这些奢侈品品牌,三丽鸥、JELLYCAT、Baby Gund、名创优品等品牌,更是推出与IP相结合的毛绒公仔包挂来追赶时尚潮流。

(图源:MiuMiu官网)

这股风潮从名人代言,演变为一种成熟的配饰趋势。夸张到部分单品一分钟售罄,甚至形成了二级流通市场。在交易平台上,相关首发产品几度全线断货状态。可以说这是人造现象,利用的明星流量有意为之,也可以说这是一次品牌抓住时尚潮流趋势,利用产品创新的大获全胜。

而近年来,复古风已经成为时尚界的一种趋势,随着国潮文化的兴起,消费者对于本土品牌的认可度逐渐提高。回力飞跃鞋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国产品牌抓住时尚界的潮流,用简约复古的设计风格抓住年轻人的审美趋势而再度出圈。千禧风、Y2K风格以及CCD相机的流行,正是反映了年轻消费者对复古元素的追捧。诺基亚3210的回归,以其独特的复古设计和朦胧拍照效果,成为年轻消费者追求个性与时尚的新宠。

(图源:回力官网)

显而易见,品牌抓住时尚潮流是再度出圈的关键要素之一。时尚潮流是消费者关注与追求的焦点,它代表了当下的审美趋势、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的变迁。一个能够敏锐捕捉并巧妙融入时尚潮流的品牌,往往能够迅速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趋势二:文化的跨界融合,重塑品牌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时尚界也不例外,包挂的设计灵感往往来源于世界各地的文化元素,如中国传统的结艺、日本的和风元素、欧美的复古风情等。这种跨界融合不仅丰富了包挂的设计语言,也让年轻人在佩戴过程中感受到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图源:小红书)

同时,一些品牌还通过与艺术家、设计师的合作,推出限量版或联名款包挂,进一步推动了时尚与艺术的结合。

对品牌而言,全球文化元素的融合与跨界合作有着诸多的好处。品牌只有加强对全球不同文化的深入洞察和理解,认识到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才能精准地把握消费者的文化偏好和情感需求,从而设计出更具吸引力和共鸣的产品。

同时跨界融合为品牌提供了无限的设计灵感。品牌应鼓励设计师打破传统界限,勇于尝试将不同文化元素、艺术风格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产品。这种创新设计思维不仅能够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能增强品牌的差异化优势。品牌只有抓住这些机遇,才能实现品牌的长期发展和繁荣。

趋势三:产品社交力为品牌大大加分

相比动辄上万的大牌包袋,包挂物美价廉,常换常新,给生活带来新鲜感和小情趣。

正因为包挂便宜好换,能够给人们提供穿搭新鲜感,时髦精们正在通过更改包挂来与当日造型呼应,让包袋挂件成为每日装扮的一部分。

同时包挂作为配饰的一种,能够展现个人的风格和喜好,热门包包“撞款”的几率很大,但是通过不同挂件搭配,就能表达自己独一无二的审美。所以消费者不仅会用包挂来日常搭配,更会用它表达自己的独特品味和个性。使得在社交场合中,包挂也成为了一种社交货币,让品味一致的年轻人彼此产生共鸣。

可爱尤物、有存在感、可晒可分享,更容易DIY使之风格化,“收藏多年的娃(玩偶),终于有机会炫起来的感觉”——这不是社交密码,这是社交明码。

(图源:小红书)

从包挂爆火背后的社交属性来看,品牌更应该重视如何通过产品设计让用户能够表达自我,无论是通过独特的款式、颜色还是可定制的元素,如何让产品不仅可以成为兴趣爱好,还能成为与他人交流的话题。品牌们只有考虑到这些,才有机会撬动年轻人的钱包。

趋势四:“情绪价值”成为品牌飞升秘籍

Z时代和千禧一代正在成为“情绪经济”消费的主体。“除了香氛、黄金品类,今年以来,平台上的潮流盲盒、玩偶产品销量也在飞速增长,其中“95后”用户为主要消费人群。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年轻人常常感到孤独和焦虑,疗愈悦己经济也随之兴起。人们越来越注重自我关怀与情绪满足,而毛绒玩具则成为了他们寻求安慰和陪伴的不二之选。

「玩偶」形式的包挂,通常具有强烈的情感意义,有陪伴属性,并能通过它们的存在提供情感上的安慰。也有一部分包挂是「文字」,是当代年轻人“与其内耗,不如发疯”的超前精神状态的体现,是时代洪流中一种群体性情绪释放的需要。

(图源:小红书)

而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商机。这一代消费者对精神性消费需求将愈发看重,消费中的情绪满足、感官愉悦和自我建构成为消费者关注焦点,而以动漫、游戏、表情包等为代表的形象IP的商业机会也正在于此。

在当前的消费时代,情绪价值已跃升为推动市场前行的核心动力。挖掘消费者的情绪需求,用不同方式去为产品注入更多情绪价值,突破同质化,才是走出卷产品僵局的新的机会点。

当商家、消费者都在追求情绪价值,那么它是否就不稀缺了?

当然不是,因为用户某种情绪资源获得极大的满足之后,往往就会产生新的需求,所以商业赛道上给予消费者情绪价值,一定会是持续的,只是存在着差异化创新的问题,所以不仅要及时关注情绪价值,更要对其进行不断地创新。

同样情绪价值的需求从来都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属,而是涵盖各个年龄群体,越来越多中老年人表现出高品质消费、心态年轻化的意愿。如今,各行各业在自我更新中与消费者双向奔赴,更加注重打造出差异化的品牌定位和独特风格,为消费带来持续的新鲜感、幸福感、满足感。

在消费者需求多元化的巨大商机下,还存在对各家品牌守住流量和实现长红的挑战。期待商家能够更进一步地把握人们消费观念、行为与偏好的变化,挖掘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痛点,持续创新与拓宽产品边界、丰富消费场景和体验,重塑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亲密关系”。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