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医“圈粉”背后
周三上午,24岁的张媛(化名)向领导请假,走进了北京市西城区的一家中医诊所就医。近期,“逛”中医门诊,似乎成了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我有阵子连续一个多月睡不好觉,每天睡眠时间只有3—4个小时,有天血压都升高了。”张媛第一次走进中医门诊时,她已经吃了一个疗程的抗焦虑药,颇为痛苦。
“不想再吃西药了,就想来尝试下中医理疗。”第一次做完针灸,张媛在诊室的床上睡了一个多小时,“当时(我)就觉得很神奇,此后,便爱上了看中医,还变着法儿地打听哪儿的中医大夫更靠谱。”
几番打听下来,张媛发现,热门的中医门诊每天都有等待治疗的病人,其中年轻人占了大多数,有些是为了治病,有些纯粹就是为了养生。
“现在年轻人的生活压力较大,他们来咨询最多的就是失眠、脱发、肠胃病等。”北京和睦家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区中医科主任李冬梅打趣说,“过去来做推拿针灸的都是老年人,哪里能看到这么多年轻人?!”
不少年轻人在中医诊所排队就诊。
有研究显示,长期熬夜的人更容易患“氧化应激”类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显示,去年全国23点前入睡的人群不足30%,近一半的人群要在零点后才能入睡,睡眠质量指数也呈断崖式下滑趋势。另有调查数据显示,15%的大学生每日睡眠不足6小时,77%的大学生有失眠问题,造成失眠的主要因素是压力大、焦虑、紧张或担忧。
张媛喜欢上了看中医,至今已有两年多。对她来说,走进中医门诊,至少能睡个好觉。“一般没有具体病症的情况,还有需要调理身体的时候,中医就是我的首选。”
1. 从“听说”到“爱逛”,中医成为年轻人的“玄学”
“病情”成为年轻人聊天的高频话题。张媛和同龄人交流时发现,“浑身是病”的感觉在年轻人中非常普遍。
“我身边还有很多同龄人月经不调、甲状腺激素异常甚至还有痛风。一开始,他们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进中医门诊。通过针灸、中药治疗,他们的生理期问题、关节疼痛以及结节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现在,和朋友们聚在一起聊大夫、聊医院、聊药材,成为张媛的一种社交方式。
也有不少年轻人对中医的疗效“模棱两可”。22岁的李凌(化名)是张媛朋友圈中的一员,他是个程序员,因为长期盯着电脑,肩颈总会不舒服,所以他平时也定期去中医门诊做推拿。但是他认为,中医的诊疗方法无法标准化,疗效好坏更多要看大夫个人的经验是否充足。“比如中医很喜欢用气血虚、上火等来总结病因,但牙疼、腰痛、胃痛等可能都是上火。”
更多的年轻人认为,中医本身就是融入日常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
22岁的苏可(化名)去年冬天发烧过后,时常有咳嗽、喘不过来气的感觉。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苏可结识了张媛,也加入了“中医门诊看诊大军”。“西医跟我说,这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留下的后遗症,不用吃药,但是我难受呀,只能去看中医。吃了一周的药,明显感觉好了,这不就是‘玄学’嘛。”
很多“爱逛”中医诊所的年轻人形成了自己的“中式养生”方法。张媛和朋友们时常会在群里分享一些“中式养生”的创新点子,比如用中草药精油揉穴位、用中药材煲汤等。
对此,李冬梅认为,中医养生要生活化。在诊疗过程中,中医很多时候是在为患者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家要客观地评价中医,不要盲目吹嘘。年轻人因为气血旺盛,多数是功能性疾病,在西医那里做一堆检查,但是却找不到原因。中医的治疗方法可以截断扭转机体向病态发展,恢复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很多年轻人接受中医治疗后,吃得好、睡得好,精神状态也变好了,他们自然越来越热爱中医。”
同时,李冬梅也提醒,不管大家日常用哪些中药材,都要落脚在具体症状上。不同患者的体质、病症不同,单一的药材、药方不能一概而论,如果真的感觉身体不舒服时,还是要上医院,听取医生专业的用药指导。
2. 从茶饮到香囊,中医药产品推陈出新但仍受限
意识到中医在年轻人中走红后,越来越多的中医药产品出现在市场上,如中药咖啡、阿胶奶茶、艾灸、中药香囊等等。
食品是药企首先欲抢占的市场。今年,国药太极与天府可乐共同推出藿香可乐。国药太极称,此后还会推出无水零糖零脂肪的太极牌藿香柠檬纯露;东阿阿胶旗下有阿胶酸奶、阿胶奶茶、阿胶龟苓膏、阿胶柠檬蜂蜜饮等多款产品;昆药集团也和温氏股份合作推出包括参苓白切鸡、参苓盐焗鸡和参苓鸡汤等产品的参苓鸡系列药膳预制菜。
在北京和睦家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国医馆,中国商界记者也看到了一些制作精美的香囊。李冬梅说:“中药香囊放在口袋里,能起到驱蚊、提神安神等作用。还有一些药材,我们把它做成香薰,点燃了以后,可以起到疏肝安神、健脾醒脑的作用。”
含有中药材的香囊。
中医互动装置“时辰养生”。
中国商界记者注意到,虽然中医药产品的样式越来越多,但是在市场上仍面临销售限制。比如,许多中医院做的中药代茶饮是不对外销售的。
凭借“中药乌梅汤”走红网络的浙江省中医院的工作人员表示,中药代茶饮是将中药材经过加工炮制,可以直接用于临方调配使用的药品,既然是药品,就要符合中国药典或者不同省份的中药炮制规范,购买的时候需要中医师辨证后开具处方,经药师审核后方可调配销售。
浙江省药监局表示,发现部分电商平台销售按照医疗机构配置产品的行为,如“某医院同款乌梅汤”“某某自制茶饮料”等,展示、销售带有部分药品特征、宣称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产品。为进一步规范药品网络销售行为、保障药品网络安全,6月,浙江省药监局印发《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监管的通知》,要求全省药品监管部门对此类行为涉药环节加强监管。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界定了“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的范围。这也意味着,部分奶茶门店、咖啡门店使用了超出药食同源目录的原材料,而门店又没有相关医疗资质,这属于违规经营。
3. 从追捧到理性,中医走红需理性看待
“我们开始关注中医,一方面是因为中医使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另一方面,也是在关注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张媛说,希望中医能够更接地气,越来越生活化。
中医生活化最先要解决的仍是标准问题。李冬梅表示:“目前西医使用的评价标准并不适用于中医。目前,中医也在建立自己的标准,比如对一个患者望闻问切,根据他的病史情况,判断当下是什么证候、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治疗,这个是可以被量化的直观的标准,也是未来年轻人能够接受的标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朱桂于近日表示,目前,我国已制定中医药推荐性国家标准77项、指导性技术文件12项、中医药行业标准10项、中医药地方标准1000余项、中医药团体标准2500余项;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已发布中医药国际标准112项。推动中医药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中医药特色。
另外,在推动中医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也提出“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生产生活”“推动中医药文化加快从内容供给向产品供给转化”。
“现在年轻人越来越注重中医药养生,说明年轻人对中医药文化越来越认可。建议大家还是要根据自身的体质,选择合适的中医药养生方式。中医领域的从业人员也应积极普及中医药养生文化知识,让大家更了解中医。”李冬梅说。(记者 马嘉 文/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