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打工人带娃,非得夫妻有一方做出牺牲?
9月2日,全国各地中小学生“神兽归笼”,迎来新学期。很多家长也开始了焦虑:暑假作业没写完咋办?孩子的“开学综合征”如何应对?怎样高质量陪伴孩子度过新学期?
在当今高速运转的社会中,忙于工作的父母没有时间陪孩子,常常用美食、玩具、电子产品等来进行补偿。然而,一个从小物质条件丰富的孩子,也可能拥有严重的“心理匮乏感”。吃好穿好,要啥买啥,为什么孩子还是不满足?那么,怎样算是高质量的陪伴?当职场夫妻升级为父母,除了牺牲一个人的事业就别无他法了吗?如何通过言传身教,让娃成为一个“有爱”的孩子?澎湃问吧邀请高级教师、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张静艳,一起聊聊高质量陪伴。
点击图片即可提问
双职工带娃
@药师傅:父母实在忙工作怎么办?一个家庭必须要一个人是牺牲事业,陪伴孩子吗?
张静艳:现在中国大城市的生活节奏很快,家长的工作节奏更快,如果双方都很忙,在育儿方面确实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但无论是身边亲朋好友,还是工作中遇到的各类家长,很多父母工作很忙,但依然有不少“兼顾好孩子教育和陪伴”的幸福案例,当然,也有不少家长因为工作忙碌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长。因此,父母工作忙碌只是面临的挑战,并不意味着家长一定要在工作和孩子之间做唯一性选择,而是可以一起协商、互助合作寻求动态平衡。
当然,阶段性的调整可以采用,比如说孩子刚刚出生的半年或一年内,母亲暂时离职或停薪留职,因为这个阶段孩子处于婴儿期,特别需要母亲全方位的呵护,妈妈也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休息调养,如果此时还要面对高强度工作,可能工作和育儿两方面都力不从心。
中国家庭经常采取“两代合作育儿”的模式,当孩子进入幼儿期以后,妈妈可以开始重返职场,爸爸要适当调整一下,多带带孩子,多关心妈妈,给妈妈足够的时间、信心和安全感。这时候,可以请家里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帮忙带娃,年轻的爸爸妈妈不要着急,也不要挑剔,要充分相信老人家,血亲还是最值得信任的,只要有耐心、有温度、有方法,有理的话好好说,一点一滴引导老人家,他们也可以“科学育儿”,如果实在感觉不合适,再考虑雇佣其他人。
到孩子上了幼儿园,那就实在没有必要家长全职带娃了,因为家长作为成年人,更需要正常的社会交往。还有一点提醒,“牺牲”这个词太沉重,不管是对于居家照顾孩子的家长,还是对于外出工作的家长,甚至对于孩子,都是很大的心理包袱。如果是“牺牲”的心态,后面的路会越走越窄,那其实是一种家庭的“战略调整”,是为了给孩子更多照顾更多陪伴,为了整个大家庭更和谐幸福。当然,对于孩子的陪伴,质量比时间更重要。
精神富养
@山有木兮卿无意:对于女儿来说,怎样才算真正的精神富养?
张静艳:正好我也有一个女儿,所以这也是我个人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什么是真正的精神富养,没有一个固定答案,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家庭背景关注点可能不尽相同,但有些精神特质可以跨越时间、空间和文化壁垒,具有普适性,“向下扎根,向阳而生”是我对女儿精神富养的培养目标。
“向下扎根”,希望女儿能够拥有踏实和韧劲,不管是学习方面,还是兴趣爱好,甚至是生活细节,这两种特质都可以助力孩子走得更自信、更坚定,长大以后,迁移到工作和家庭生活,也会保持努力、具有责任心。
“向阳而生”,主要培养女儿阳光乐观的性格和积极进取的心态,从小教育孩子,心里有想法就表达出来,有愿望就尽力去尝试,思维方面敢于质疑,行动方面敢于尝试,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关注过程中的收获和体验,结果很美好,欢呼雀跃,结果不理想,反思总结,但永远不要失去尝试的愿望和勇气。
具体养育方式主要体现在阅读爱好的深度培养(夯实知识的积累)、天马行空的话题探讨(激发思考的能力)和旅游徒步的体验探索(探索世界的多元)。
当然,因为是女儿,父母还要多注意一些养育的细节,比如得体的言行和优雅的举止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精雕细琢,当然,言传身教非常重要,尤其是母亲在女儿心目中的形象很重要,对女儿的影响也最大。
学会感恩
@飞天小巫婆:怎样让孩子懂得感恩?
张静艳:这是个很有温度的问题,尤其在现在特别关注成功和优秀的社会大环境下,家长重视孩子的“感恩”教育有特殊的意义,也是为孩子、甚至整个家庭的长久幸福奠基。
让孩子懂得感恩,言传身教是最佳途径,甚至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可以从“日常交流”和“实际行动”两个维度给予孩子正向引导。一方面,一家人在一起交流某个话题、讨论某个事件或谈论某部电影时,家长一定要特别注意“先思而后言”,因为不经意间的表达和见解就直接展现了家长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果家长比较阳光、善良、正直,孩子耳濡目染,慢慢也会受到良好熏陶,品格得到提升,对社会、对他人都比较有热情和温度,对家里人或亲朋好友就更懂得尊重和感恩了。
另一方面,家长日常的为人处世和待人接物,孩子也都看在眼里,比如,中华传统文化特别崇尚尊老敬老,在春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重大节日,甚至平时的节假日,家长主动关心关爱家里的长辈,给他们买喜欢的礼物,经常去看望他们,陪他们聊聊天,这样有仪式感的探望经常要带着孩子同去,甚至还可以邀请孩子一起给长辈准备礼物,坚持这样做,孩子就接受了“爱的教育”,良好的家风家训就能传承下去。
当然,平时也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从中发现一些适合的教育契机,让孩子懂得感恩需要特别关注“同理心”和“共情力”的培养。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