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日本收入再分配制度的光和影

2024-08-18 07: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戴二彪

众所周知, 1990年代以后日本的经济增长一直低迷。但无论是日本国民还是访日游客,都高度认可日本社会的安全、和谐。能够保持这样的社会状态,与日本的收入再分配(日文:所得再分配)制度密切相关。

日本的收入再分配制度有两大支柱:一个是税制,一个是社会保障制度。影响居民收入再分配的税种主要有所得税(最高税率为45%的累进税)、住民税、房地产税、赠与税和遗产税(最高税率为55%的累进税)。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由公共年金制度、健康保险制度、雇佣保险制度、介护保险制度、以及生活保护制度等构成。

社会保障制度中影响最大的公共年金由国民年金和厚生年金构成。国民年金的对象为20岁以上的成年人。除了无收入和经济特别困难者,20岁以上的全体日本国民以及在日外国人每月须缴纳约16,600日元(2023年,约合800元人民币)的国民年金保险费,65岁以后每月可领取约65,000日元的养老年金。

厚生年金的对象为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职员,不包括个体经营者和无工作单位的自由职业者。参保者每月须缴纳相当于基本工资9.15%的厚生年金保险费,同时其工作单位也须每月缴纳同额保险费,两者的合计额中包含了国民年金保险费。65岁以后,参保者每月可领取相当于退休前基本月薪4成的养老年金。

社会保障制度中,面向超低所得家庭的生活保护制度也非常重要。在日本各地,收入低于最低基本消费水准(年额156万日元)的特困家庭,可申请生活保护。一旦被认定符合生活保护条件,每月能获得“保障健康、文明生活”的现金或实物补助。补助额根据申请者收入状况、家庭规模、所在地域等计算。完全无收入的单身者每月补助额为10-13万日元。这项制度惠及160多万户、200余万人。

再分配制度显著缩小了日本居民间实际收入差距。在日本,超级富豪人数远少于美国、中国,但城市街头几乎没有美、中等各国常见的乞丐。如图1所示,受人口老龄化、IT革命、经济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再分配之前的日本居民收入差距GINI(基尼)系数从1980年代前的0.40以下逐步上升到近年的0.57前后!但是,经过再分配制度调节后,实际的日本居民收入差距基尼系数长期稳定在0.35左右,不仅远低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在主要发达国家中也低于美英等国(高于德国和法国)。虽然由于各国的统计口径和规模不一,难以实施严密的国际比较,但日本的实际居民收入差距无疑属于世界各国中较低之列。

日本再分配前和再分配后的居民收入差距基尼系数(作者制作)
 

从过去几十年的实践看,日本的收入再分配制度对于抑制日本实际收入差距的扩大和维持社会和谐功不可没。其中,税制在1980年代初以前曾对再分配效果(GINI系数改善度)发挥过主要影响,但是近40年来,社会保障制度带来的再分配效果(占再分配效果全体的约8成)已远超税制的效果。

不过,随着日本收入再分配制度带来的再分配效果越来越大(近年超30%),该制度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从财政视角看,日本收入再分配制度的持续可能性正受到冲击。受少子老龄化的影响,日本缴纳社会保障关联保险费的劳动人口呈减少趋势,而公共年金、健康保险、介护保险等的受益者规模在不断扩大。其结果是,社会保障支出在日本国家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年年上升,近年已经接近40%!为了维持巨额社保支出,日本政府只能每年发行巨额国债,国债存量对GDP之比已超240%,居主要发达国家(G7)之首。为了减轻国债利息负担和防止国债价格崩盘,不管经济环境如何变化,日本央行都不敢轻易上调利率,成为导致近年日美利差居高不下和日元大幅度贬值的重要原因。如果要在经济增长乏力的状况下维持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日本的财政和汇率都将承受极大考验。

日本收入再分配制度的持续可能性正受到冲击。

从经济增长视角看,收入再分配的代价是牺牲高收入阶层(往往是引领创业创新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以及许多在职中青年的利益和积极性。目前日本的收入再分配制度特别有利于老年家庭,对少年儿童家庭不够友好,也让日本急需引进的IT、AI、金融运用等领域高级专业人才望而却步。

如何合理改革收入再分配制度,使之能兼顾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它既关系到先行国日本的可持续发展,也会对亚洲各国的相关制度建设带来不小的影响。

(作者为 日本 亚洲成长研究所所长、教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