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老兵退伍回贵州老家,带领村民在地里种植韭黄,致富奔小康

2024-08-15 14: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制图@超级乡村研究所  图源/图虫创意

据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全国现有的退役军人总数约为3500万人左右。他们怀抱理想,选择转业、择业、创业,奔赴祖国各地,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

退役军人杨守亮 图源/解放军报

杨守亮,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人,也是一名退伍老兵。

退役后,勤劳肯干的杨守亮自主创业,做起蔬菜生意,在村子里率先致富。

本着“一人富不算富,我和群众一起富”的想法,杨守亮在镇党委的安排下,回到村里任职起了村主任。他带领着村民们,种韭黄,闯市场,将韭黄产业发展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

01 “一窝菜”养活几代人

中国韭黄看贵州,贵州韭黄看普定。

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韭黄村,家家户户都种植韭黄,也因最早种植韭黄而得名。

制图@超级乡村研究所

这个村种植韭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韭黄村,由原白旗、新寨、打油、田坝四个村合并而成,最早发现韭黄并种植这一特殊品种的,是当时的白旗村。

图源/多彩贵州网

一开始,白旗村村民种植的是本地野生韭菜。一次,村庄遭遇泥石流,嫩绿的韭菜被冲压在泥土下。

10余日后,就在人们痛惜今年的收成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人们将韭菜从泥土中挖出,被泥土覆盖过的韭菜挖出后竟变为金黄色,并散发出独特的香气。

图源/中新网

因祸得福的白旗村村民就这样意外发现了通过培土来遮光的韭黄种植技术,并通过实践逐渐掌握了这项技术。于是这里便成为贵州最早种植韭黄的地方。

后来随着韭黄产业的持续发展,以白旗村为中心,辐射周边打油、新寨、田坝等4个村的“韭黄村”便诞生了。

而这里种出来的韭黄,也被称为“白旗韭黄”。

图源/中新网|贵州

到上世纪50年代,在韭黄村,家家户户都有种植韭黄。为了更好地使用培土种植韭黄,村民们会在地里隔一定的距离垄起1.2米的泥土,当地人称之为“挖战壕”。

将韭黄的茎埋于土中之后,在1个半月的生长周期内,韭黄每长高一截,就得再捂住一截,共实施4次盖土,直至垄土高度在1.5米左右。

图源/中新网

后来,村民在种植过程中不断摸索,逐渐形成双沟式种植方法。但即便如此,“战壕式”的韭黄种植方法产量还是不高。

一方面这种培土遮光,需要韭菜长一点用土埋一点,费时费力;另一方面,虽然种植韭黄的村民们很多,但都是各种各的,整体产业小、散、弱,不成规模。在降雨增多涨水时,还会严重影响韭黄的产量。

直到一个退伍老兵的出现。

02 给韭菜“盖房子”的第一人

杨守亮,土生土长的韭黄村人,也是个在边境作战过7个月的老兵。退役后杨守亮自主创业做起蔬菜生意,率先致富。

图源/三农群英汇

2008年,当地镇党委找到退伍后做生意的杨守亮,希望他担任村主任,把韭黄村发展起来。本着“一人富不算富,我和群众一起富”的想法,杨守亮同意了镇党委的安排,回到村里任职起了村主任。

经过考察,杨守亮非常看好韭黄市场,并下定决心要把韭黄发展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

图源/三农群英汇

韭黄虽然在中医中有着非常多的功效,也是当地人非常喜欢的美食。但是在当时村民的观念里,韭黄太过寻常,而且种植方法费时费力。大面积规模化种植,谁来买这么多韭黄呢?

因此,杨守亮要将韭黄发展成为产业的想法,受到了很多村民的质疑。

图源/三农群英汇

2014年杨守亮当上韭黄村党委书记。上任后,杨守亮带领村干部,白天走村入户,到田间地头去,和全村的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贫困群众谈心,晚上和村“两委”成员探讨交流,查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症结,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杨守亮下决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韭黄产业。

他带领村民改进种植技术,用无毒材料制作的黑桶遮光代替了费时费力的培土遮光法,提高种植效率。

图源/三农群英汇

同时,为了打开销路,他带头组建销售队,到贵阳、广东、浙江等地跑市场,为无公害韭黄寻找销售渠道。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跑通了韭黄的销售市场,解决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韭黄村也逐渐成为全国最大的韭黄种植基地。

杨守亮和村民在韭黄地里 图源/掌上安顺

03 韭黄的升级蜕变

为了打出“白旗韭黄”的名气,韭黄村还组织注册了“白旗”商标,并积极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到2015年,“白旗韭黄”还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有了韭黄村的成功经验,2016年,普定县将韭黄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发展,并投入1.72亿元到全县172个村中,助力各村自主发展韭黄产业。

图源/三农群英汇

如今普定县种植规模已达10万亩,有3个大型韭黄交易市场,产品销售至京津冀、东三省和珠三角等地区,不仅是全国韭黄生产面积最大、种植区域最集中的地区,也是韭黄销量最大的地区。

这里也因此被誉为“韭黄之乡”。

图源/普定县广播电视台

2018年,安顺市政府组织全市退伍后担任村支书的“兵书记”,开展了一次培训,杨守亮也参加了这次培训。回来以后杨守亮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们为何不把退伍军人在部队所学的知识和作风用起来呢?

图源/中国民兵

于是,杨守亮将全村68名退伍军人组织起来,把1名班长带9名战士的“1+9”模式带进村里,变成一个兵书记加九个班长,组成战斗班组。重新唤醒这些退伍军人的战斗激情,组成了韭黄村的一支“韭家军”。

图源/三农群英汇

到2019年,韭黄村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就已将近1.6万元,村集体经济达103万元。

到2021年,种植规模更是达到了5600多亩,村里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三倍。韭黄成了村民们的“黄金草”,韭黄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如今的韭黄村,一排排的新房子,蜿蜒盘旋的公路,和生机勃勃的韭黄产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景图。今后,韭黄村也会在普定县的带领下,更加坚定地在韭黄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上前进。

图源/三农群英汇

*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参考资料:

[1]《三农群英汇》兵书记的“黄金草”

[2]《山海同行·决胜今朝丨贵州普定:10万“金土地” 炼就全国韭黄种植第一大县》

[3]《探访中国韭黄第一村:“一窝菜”养活几代人》

[4]《「韭黄产业系列报道之一」“一窝菜”如何养活几代人——探访中国韭黄第一村》

[5]《弥渡韭黄第一村,“一窝菜”捂出来的幸福生活!》

[6]《脱贫攻坚 代表在行动 | 杨守亮:发挥代表作用 驱动韭黄村华丽蜕变》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