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来论|《日内瓦公约》通过75周年,我们该如何保护人道信念共识?
2024年8月2日,加沙地带中部的迈加齐难民营,人们坐在被以色列轰炸摧毁的建筑物废墟附近的人行道上。视觉中国 资料图
2024年8月12日,是1949年《日内瓦公约》通过75周年的日子。公约内容是关于保护平民和战争受难者,但当今全球尚有120多场武装冲突正在进行,且造成了灾难性的人道后果。
值此75周年之际,我们在回顾过往风雨历程的同时,更要扪心自问:正是这种信念在75年前促成了1949年《日内瓦公约》的通过,我们人类将如何展望下一个75年,又如何保护我们坚守共同的人道信念而取得的成果?
《日内瓦公约》体现国际社会共识
战争法规和惯例源于数百年前亚太、中东、非洲和欧美地区丰富的文化与精神实践,在现代国际人道法诞生之前既已存在。1949年《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将其中一些惯例与实践加以整理,构成了现代国际人道法的基石。国际人道法涵盖诸多国际条约(包括1949年《日内瓦公约》)和习惯法,对作战手段和方法加以规制,并力图尽量减少武装冲突期间的人类疾苦。
四部日内瓦公约分别保护某一类不参加或不再参加敌对行动的人员:《日内瓦第一公约》保护战场上受伤或患病的士兵;《日内瓦第二公约》保护海上武装部队的伤者病者及遇船难者;《日内瓦第三公约》保护战俘;《日内瓦第四公约》在战时保护平民。
同时,今年也是第一部《日内瓦公约》通过160周年。虽然这部公约在当时仅有寥寥数国通过,但之后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其所提供的保护的重要意义,这不仅推动了公约内容和体系的扩充,也使得各国最终普遍加入1949年通过的《日内瓦公约》,这也体现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共有的价值观和国际社会的共识:即使在历史上的至暗时刻,人类也必须继续保有一定程度的人道。然而如今,国际人道法屡遭违反的现实令人不寒而栗。
20世纪以来,现代武装冲突的危险性日渐增加,且呈现出一些令人担忧的特征,如新型致命武器技术快速发展;冲突从开阔战场转移至人口稠密的城市,出现城市化趋势;交战方频繁使用具有大范围影响的重型武器;通过为敌方贴上“恐怖分子”等标签而蓄意将其非人化。这些因素,加之其他种种原因,导致武装冲突更加致命,更加惨无人道,造成了毁灭性的人道后果,且违反国际人道法行为的风险极高。此等现状是不可接受的。
人道这一共同价值观绝不能因政治极化而遭到削弱。各国不应落入例外主义的陷阱。人道义务没有商量的余地。对学校、医院和重要基础设施的破坏不应视为冲突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人道工作者遇害不应成为冲突的必然后果。违反国际人道法的行为不能成为新常态。战争规则不是可有可无的。如果全球各地均战火肆虐,违反国际人道法者却免于惩处,这将助长暴力循环,并往往导致冲突延宕几十年之久;反之,若国际人道法得到尊重,冲突各方就能够保有一线希望,重返和平。
构建尊重国际人道法的文化
国际人道法有改变战场行为的力量。世界各国要在战时保护平民,这就是其所掌握的最强大的工具。因此,各国必须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构建尊重国际人道法的文化,这种文化可体现在三大支柱上:批准国际人道法条约、在国内法中实施国际人道法,以及在武装部队、平民,包括政策制定者中间传播国际人道法。三管齐下,将能构建尊重国际人道法的文化,从而对武装冲突期间战场上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国际人道法包含大量国际条约,这些条约已挽救了无数生命。禁止和限制使用武器的条约防止武器不分皂白地造成平民伤残死亡。《禁止杀伤人员地雷公约》《集束弹药公约》和《化学武器公约》等条约极大地减少了相关武器造成的伤亡人数。武器条约是向和平迈进的举措;减少世界各地致命武器的数量能够提升全球的安全性。国际人道法禁止使用造成过分伤害和不必要痛苦的武器,因为这些武器往往会留下比身体伤害远为深重的心灵创伤,贻害无穷,阻碍局势回归和平、安全与稳定。强化对国际人道法条约的批准,是各国在相关支持方面,能够许下的最响亮的承诺之一。
此外,将国际人道法的实施纳入国内法以及军事手册、条令和指令中,是预防违反国际人道法行为的最可靠的方式。国际人道法的实施常常是不均衡的,但如果各方确实尊重了法律,就可以挽救生命。这些时刻并不那么引人注目,也鲜少见诸报端。从未发生的伤害自然很难量化;而当医院并未遭到轰炸,民众并未遇害,关键基础设施也幸免于难,媒体也自然难以报道并未发生的违反行为。但这些时刻仍强有力地提醒各方:国际人道法确实能够阻止战争中的某些行为。因此,在构建尊重国际人道法的文化方面,法律的实施至关重要。
起诉违反国际人道法的行为也同样重要。冲突各方不得助长有罪不罚的风气。不应花费精力为暴行辩护,而是应努力追究犯下暴行之人的责任。对严重违反国际人道法的行为进行刑事制裁,是1949年《日内瓦公约》全体缔约国的义务。
二战造成的毁灭性后果使国际社会普遍达成明确共识:需要制定战争规则,限制其对民众造成的恐怖影响,这样的惨景“绝不能再次”上演。中国在1952年7月13日宣布承认《日内瓦公约》,是最早加入公约的国家之一。时任总理周恩来在致函瑞士联邦委员会时突出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日内瓦第四公约》,是因其“有利于国际持久和平”。这一重要信息,我们定当不断重申,永远铭记。
202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米里亚娜·斯波利亚里茨时强调,人道主义是能够凝聚不同文明的最大共识。《日内瓦公约》及其蕴含的人道原则正是这一共识的体现,我们都应再次提醒自己时刻牢记。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是国际人道法的捍卫者,但针对没有意愿的国家,我们也无法强制其实施国际人道法。当今世界迫切需要倡导尊重国际人道法的有力声音。正如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所言,各国必须将国际人道法作为一项政治要务。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此重申,委员会时刻准备支持各国促进遵守国际人道法,并推动对国际人道法的尊重,因为维护人道是我们所有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简介:史德林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中国事务个人特使、东亚地区代表处主任。)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