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亲历记|再见巴黎,谢谢奥运,奥运精神永不褪色
这个夏天的奥运盛事,在法兰西大球场里迎来终章。
从承载着圣火的热气球在杜乐丽花园里升起,到气球降落圣火熄灭,17天时间里,来自全世界的奥运健儿们在赛场上留下了太多美妙的瞬间,他们或激情澎湃,或热血沸腾,抑或令人动容。
事实上,从巴黎奥运的前期准备到开幕式,再到比赛的举行,社交网络上都有不少对于这次奥运会的吐槽和质疑,甚至是批评。然而,当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置身其中,感受到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氛围——赛场上的紧张被观众和志愿者们在赛后的热情所融化;那些充满历史底蕴和艺术价值的场馆,为竞技体育平添了一份人文情怀;巴黎张开双臂拥抱那些大众运动员,再次诠释了奥运的包容与开放。
三年前的东京奥运会,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将其比作是“黑暗隧道尽头的光亮”,而这一次,奥林匹克时隔百年重回巴黎,法国人的浪漫、热情与松弛,让这道光亮照射得更加耀眼,且五彩斑斓。
“奥运更开放”,巴黎人做到了
出发巴黎之前,澎湃新闻记者收到了不少来自朋友的关心,主要内容基本都是“在巴黎一定要注意安全”“巴黎很乱要保护好财物”“巴黎连场馆都没建好你可以完成报道吗”……一时间,记者仿佛感觉这一次的采访任务比三年前的东京奥运会更有风险。
然而,当落地巴黎成为塞纳河畔数十万现场免费观看开幕式的观众之一,澎湃新闻记者真正感受到了巴黎奥组委想要实现的“奥运更开放”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
巴黎奥运敢于把开幕式从封闭的体育场移到塞纳河上举办,不仅仅是因为塞纳河流淌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明,更是因为他们相信法国人和世界各地的观众都愿意接受这样的开放和自由。
当地时间7月26日,汤姆·克鲁斯亮相巴黎奥运会开幕式。
开幕式前的三四个小时,观众就已经将塞纳两岸十几公里的免费观众席都占满了,有意思的是,他们也不是干等着,当河畔为开幕式架设的大银幕里播放着巴黎圣母院前广场的表演时,不少人都会跟着一起歌唱一起跳舞,仿佛一场大派对在开幕式前已经开始。
那天的巴黎天气其实并不好,断断续续的小雨在开幕式正式开始时变成了大雨,观众虽然都准备了雨衣,但似乎也无济于事。不过,当Lady Gaga出现在河畔的大银幕里,所有的观众都兴奋了起来,这是澎湃新闻记者在过去几次奥运会或者冬奥会的开始现场都没有感受过的一种氛围。
观众们在雨里歌唱、跳舞、相互击掌庆祝,即便大部分人都已经被雨水浇透,但也没有影响她们的热情,直到席琳·迪翁站上舞台,突然间河岸两旁的歌声汇合在了一起。
“大家都这么喜欢她吗?”澎湃新闻记者忍不住问了身旁的一对法国夫妻。
“那是当然,她可是我们最喜欢的一档音乐节目Euro Contest走出来的歌手,我们都非常喜欢。”说话间,她们拿出手机打开了这档音乐节目的介绍,“你看,这个节目都68年了,这个节目里的歌手,都是我们最熟悉的人,我们肯定会唱他们的歌。”
如果不是置身其中,澎湃新闻记者很难想象一场奥运会的开幕式能够散发出如此大的能量,其实在整个过程中,站在塞纳河畔的某一个位置,观看表演就只能通过岸边的大屏幕,唯一能够亲眼见到的就是每一支代表队的游船。但即便如此,这也已经能够让现场的观众为之疯狂。
每一艘游船经过,法国人都会报以热情的鼓励,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爱憎分明,当阿根廷的游船经过时,两岸的法国观众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嘘声,直到游船离开,他们相视一笑,投入到下一轮的歌唱当中。
这样一场“奥运历史唯一”的开幕式,也奠定了整届巴黎奥运会的基调。相比于在亚洲举办的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欧洲人似乎没有亚洲人的精细和严谨,但他们可以拿自己的热情来弥补。
每个赛场外,当比赛结束后,现场的志愿者都会以自己的方式欢送观众,或是排成一排和世界各地的观众击掌告别,或是在现场邀请观众载歌载舞。那一刻,体育无国界的魅力完全融入了音乐、舞蹈和欢笑之中。
法国人的松弛,有时候也有点难以捉摸
来到巴黎的近三周时间,澎湃新闻记者除了往返于各个赛场报道赛事之外,也感受到如今在社交网络上不断被提及的“法国人的松弛”。
巴黎是一座热爱运动的城市。过去十二年间,记者曾经三次来到巴黎采访,每一次都能够看到马路上到处都是跑步和骑行的运动爱好者,一直如此。即便是工作日,依旧能够看到不少跑者奔跑在“本应该坐在办公室”的上班时间里,甚至当澎湃新闻记者这次在深夜从赛场返回酒店,依旧能够看到有不少人在孜孜不倦地夜跑。
这样的一种生活状态,对于身处这座城市的外人来说,很难不让人羡慕。
巴黎奥运会媒体中心
不过,当这样的松弛感放到大型赛事的举办中,有时候似乎就会变得不那么友好。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巴黎奥组委对于每一个赛场观众和媒体的流线设置,就总是透着一种让人难以捉摸的“松弛感”。
每当记者走下班车跟着观众来到赛场的入口,当询问起“媒体入口”是否在附近时,志愿者或者现场的工作人员总是会指向一个“非常遥远”的方向,然后告诉你,应该经过几个路口并且转向哪里,才能看到属于媒体的入口。
澎湃新闻记者同希腊女记者、苏里南记者合影。
不仅如此,在媒体班车的下车点和媒体入口之间,关于行进方向的标识也并不多,而且一路上会经过不少门外坐满顾客的咖啡店。当赶往下一个赛场的时间比较充裕时,这样的安排有时候总会给澎湃新闻记者造成一种错觉,“是不是我们也可以停下脚步休息一下,等到喝了杯咖啡再继续赶路”。不过,当时间紧迫时,这样有些难以捉摸的流线设置就会变成一种折磨。
就在一次赶往赛场的途中,澎湃新闻记者和邻座的意大利记者闲聊了起来,他是一位报道过近十届奥运会的老记者了,当得知与他交谈的是一位中国记者时,他突然秀出了自己的背包。
“你看,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背包,太好用了。”然后他突然又露出狡黠的笑容,“你觉得这次奥运会组织得怎么样?反正我觉得论赛事组织,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定是最好的。”
听到这样的答案,澎湃新闻记者的第一感觉就是又自豪又有趣——就连一位久经战场的欧洲记者都无法适应巴黎人的松弛感。
不过,当赛程过半,澎湃新闻记者在走过了大部分场馆之后,也逐渐适应和习惯了这种“需要绕一大圈才能找到入口”的过程。有时候,在赛场外走上一两公里,看着沿途同样行色匆匆的观众和坐在咖啡厅或是餐馆的户外餐桌旁慢慢享受生活的法国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
除了赛场运行流线的设置,巴黎在奥运期间的交通车票涨价似乎也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松弛感”。一位在法国生活了一段时间的中国志愿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不少巴黎人对此都难以理解,而官方给出的解释就是,希望巴黎市民不要在奥运期间和观众们一起挤在地铁的售票处,所以在奥运期间临时涨价。
百年之后,在这里见证体育的另一面
不管是法国人的热情与开放,还是巴黎的松弛,这些赛场外的感受终究都只是奥运的配菜,真正的主菜终究还是赛场上的运动会,以及那些精彩的巅峰对决。
就在即将离开法国之前,澎湃新闻记者读到了一篇关于奥运的文章,那篇文章的题目颇为动人,《爱是赛场唯一合法的兴奋剂》。
在巴黎奥运会羽毛球混合双打决赛颁奖仪式结束后,中国羽毛球队队员刘雨辰向黄雅琼求婚。
这篇发表在七夕的公众号文章本是想说在巴黎赛场上像黄雅琼和刘雨辰这样的动人爱情,不过,赛场上的“爱”远不止于此,它还包含着同场竞技的激情,还有队友之间的友情,以及对于自己所坚持的体育项目的热情。
回顾过去的近三周时间,澎湃新闻记者见证了赛场上的喜怒哀乐。
巩立姣
奥运冠军全红婵和曹缘的泪水,是夺冠后的骄傲和喜悦;老将巩立姣和王峥的泪水,是在失利后的遗憾与不舍;而第一次登上奥运舞台的石雨豪和胡译乘的泪水,则饱含着复杂的情绪,其中有对自己表现不佳的不满和失望,也有对奥运赛场的期待和向往。
当然,在这届有些特别的奥运会上,中国奥运健儿们也展现出了体育大国的气度和风采。当中国游泳队从出征奥运前就因为国外媒体的臆测和诽谤深陷“兴奋剂事件”风波之中,他们在赛场上还是用自己的实力和表现回击了质疑。
张雨霏
当张雨霏被一次又一次问到关于兴奋剂的问题,她只是笑着说,清者自清,“一次次检测已经证明了我们的清白,我担心的不是检测结果,而是我在泳池里的朋友怎么看我,她们还会不会愿意和我比赛。”
最终的事实证明,当张雨霏夺下铜牌,美国的运动员大方地邀请她登上最高领奖台一起合影,那一刻,她们都笑得非常灿烂,而现场的观众也报以最热烈的掌声。
当地时间7月30日,南巴黎竞技场举行的巴黎奥运会乒乓球混合双打颁奖典礼上,中朝韩乒乓球选手领奖台自拍。左起:朝鲜乒乓球运动员李正植、金琴英,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王楚钦、孙颖莎,韩国乒乓球运动员申裕斌、林仲勋。
在乒乓球赛场上,当赢下金牌的中国混双组合王楚钦/孙颖莎和朝鲜组合李正植/金琴英以及韩国队组合林钟勋/申裕斌一起在颁奖仪式后合影时,那个瞬间不仅成为了巴黎奥运的精彩时刻, 甚至是在这个奥运周期里都值得被记住的画面。
在这片赛场里,在镜头之下,所有人看到的不是国别,也不是名次和输赢,有的只是和他们一样的开心,也有被这和谐友好的一幕温暖到、感动到,当然还有“大战”过后的松弛与惬意。
当地时间8月2日,获得冠军的伊万·利特维诺维奇在男子蹦床决赛后和获得银牌、铜牌的中国选手王梓赛和严浪宇热情相拥
像这样的动人时刻在奥运舞台上还有很多,以中立身份参赛,没有国旗、国家队服,甚至是站上世界第一的领奖台都没有国歌为他奏响的伊万·利特维诺维奇在赛后和获得银牌、铜牌的中国选手王梓赛和严浪宇热情相拥;当加拿大的单杠选手菲利克斯两次跌杠,护掌断裂,手掌受伤,他还决定坚持完赛,全场观众都给他报以最热烈的掌声,甚至是场边的每一位对手都在给他加油。
百年奥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或许只有真正置身其中,才能够体会它的神奇。
北京时间8月10日凌晨,巴黎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在法兰西大球场上演,由邓智舰、谢震业、严海滨和陈佳鹏组成的中国队最终跑出了38秒06的赛季最佳成绩
就在法兰西大球场的男子4×100米接力第一轮比赛结束后,当中国队在第二个小组第一个冲过终点时,等候在混合采访区的一位中国男记者哭了,他的眼泪并不仅仅是因为中国队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晋级了决赛,更是因为每一位运动员在场上的拼搏和不放弃。
当他抱住澎湃新闻记者庆祝的一瞬间,那种奥运的精神力量也在传递着——胜负固然重要,但奥林匹克的内核绝不只是输赢,它关于开放与包容,公平与公正,也关于爱和和平。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