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充分认识和挖掘蛇口国际海洋城对于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独特价值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文|周余义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 湾区经济与产业规划研究所执行所长
蛇口是南山区和深圳市海洋经济孕育发展的起点和原点,经过40多年的积淀,形成了深圳海洋产业门类相对齐全、企业集聚度高、细分链条丰富、创新生态完善的海洋产业集群,同时也成为了深圳高颜值、高价值、高品质的滨海城区典范,具备打造国际海洋城的良好基础。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蛇口国际海洋城,是南山区深耕蓝色经济“高产田”,打造“深蓝样板”,推进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建设和助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必然选择。
//蛇口国际海洋城区位示意图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总规划面积约26平方公里(陆域和海域各13平方公里)。
一、天生的海洋城
蛇口因海而生、因海而兴、因海而美。蛇口片区文化的形成、产业的演化、城市的发育都与海洋息息相关。可以说,打造蛇口国际海洋城,是蛇口的最佳定位和最优选择,没有之一。
从文化的形成来看,蛇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近代海防文化的重要源头,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文化地标。蛇口文化跨越千年、积淀深厚,不仅拥有赤湾天后宫、赤湾左炮台、宋少帝陵、赤湾烟墩等独具特色的海洋历史文化资源,也集聚了太子湾邮轮母港、海上世界、女娲海滨公园、蛇口渔港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深圳歌剧院等高品质的现代海洋文化设施,是深圳传承和弘扬海洋文化、发展都市型海洋文化旅游的重要依托。
从产业的演化来看,蛇口是南山区和深圳市海洋经济孕育发展的起点和原点。目前,蛇口已完成了由相对单一的渔业经济向复合多元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转变,正处于新一轮产业变革升级发展的关键期。建国以后至21世纪初期,蛇口经历了海洋渔业的兴起、繁荣与衰退,这个阶段可以看成是蛇口海洋经济发展的1.0时代,渔一村、渔二村、蛇口老街和蛇口渔港是这个时代的生动写照。1979年,“开山第一炮”拉开了蛇口工业化发展的序幕,也同步开启了蛇口海洋经济发展的2.0时代。期间,蛇口依托港口之便、南海之利,在中海油深圳、中国南山集团、招商局港口、中集集团、招商重工等龙头的牵引下,逐渐培育形成了“海洋油气+海工装备+海洋电子信息”和“港口+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现代服务”两大核心海洋产业集群,并以此构建了相对完善的海洋产业生态,为海洋经济继续向多元化、高端化升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城市的发育来看,蛇口是深圳滨海城市空间形成和拓展的重要基点。改革开放初期,蛇口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出口加工区,走上了“港口+工业区”驱动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后经过不断地迭代演化,逐步形成了“前港-中区-后城”的城市空间格局,成为了海洋产业集聚、海洋文化浓厚、海洋城市风貌显著的价值高地。目前,蛇口国际海洋城拥有长达16公里的优质海岸带,串联了深圳歌剧院、蛇口渔港、海上世界、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邮轮母港、天后宫等一系列高品质的滨海文化地标及诸多现代商业设施和国际社区,俨然已经成为了深圳高颜值、高价值、高品质的滨海城区典范。
二、独特的海洋城
放眼深圳全域,蛇口国际海洋城的独特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其在独特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海洋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战略性、稀缺性、不可替代性和难以复制性,是深圳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核心支撑。
战略性:蛇口国际海洋城的海洋产业集群应国家战略而生,也是在服务国家海洋战略中成长和壮大的,天生具有战略意义。单从能源角度来看,上世纪中后期,我国油气开采逐渐由陆地向海洋拓展,并逐步完成了开采重心由渤海向南海、由近浅海向深远海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赤湾石油服务基地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成为中海油深圳、中国南山集团、中集集团、招商重工等中资龙头与壳牌、斯伦贝谢、哈里伯顿、贝克休斯、哈斯基等诸多全球500强跨国石油公司及石油服务公司集聚的世界四大油气服务基地之一,成为了我国推进南海油气勘探开发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生命线”。
稀缺性:作为深圳海洋经济发展的起点和原点,蛇口国际海洋城衍生出了以“海洋油气+海工装备+海洋电子信息”和“港口+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现代服务”两大核心海洋产业集群为支撑的海洋产业体系,海洋产业门类相对齐全、企业集聚度高、细分链条丰富、创新生态完善,并与深圳其它各区及香港、珠海、惠州、广州等大湾区其它城市的海洋产业相互关联、相互交织,形成互联共生的产业生态网,这在深圳范围内毫无疑问是唯一的,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沿海城市中都是不多见的。
不可替代性:得益于蛇口国际海洋城的核心支撑,南山区无论是海洋生产总值总规模还是诸多细分海洋产业增加值在全市各区中都拥有明显的领先优势,其价值和地位不可替代。从海洋生产总值来看,南山区是全市唯一超千亿的海洋经济大区、强区,海洋生产总值断崖式领先优势无与伦比。从细分产业领域来看,南山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占据深圳港的半壁江山,海洋油气、海工装备、海洋电子信息等产业在全市占有绝对优势,并已经成为深圳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自贸区的政策优势,也进一步为蛇口国际海洋城海洋产业的集聚创新发展赋能,增强其面向未来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难以复制性:海洋产业是深圳市重点培育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0+8”产业集群之一,但其相对于其它新兴产业,存在成长更慢、周期更长、风险更高等特点,并且一些细分领域的市场规模存在显著的“天花板效应”。因此,海洋产业集群与生态的形成和迭代演化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积累。蛇口国际海洋城现有的海洋产业基础,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孕育且经过40多年的市场选择积淀形成的,与其独特的区位条件、产业环境、市场机遇、政策背景等密切相关,这些都增加了海洋产业培育复制的难度。这也是过去十多年来,尽管有不少海洋企业将其生产或服务基地转移到周边城市,但其总部等核心职能仍固守在蛇口的主要原因。
三、未来的海洋城
海洋产业因海而生、向海则旺。蛇口国际海洋城的产业根基和发展动力来自于海洋,巩固和提升海洋产业优势,既是确保蛇口国际海洋城维持蓝色本底的重要保障。为促进蛇口国际海洋城高水平规划建设和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探索推动针对蛇口国际海洋城的专项立法。深圳拥有特区立法权,在针对重要功能区立法方面已有实践经验。2023年,《深圳经济特区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通过并实施,成为国内首部科学城专项法规。该条例在治理结构和运营机制、国土规划和用地管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人才环境和金融支撑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制度安排,为光明科学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目前,《深圳经济特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发展促进条例》的立法预备工作也在积极推进。鉴于蛇口国际海洋城对于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独特价值和重要意义,建议积极推动专项立法,为蛇口国际海洋城筑牢蓝色经济底盘、彰显海洋文化特色、引领海洋城市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二是重视和突出蛇口国际海洋城的核心支撑地位。充分认识并挖掘蛇口国际海洋城的海洋产业基础和综合优势,将其作为全市海洋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承载区,密切衔接全市海洋产业集群行动计划,落实海洋产业集群“六个一”工作体系,努力在海洋产业政策制定、重点海洋产业链培育、重点海洋企业招商落地、重大海洋产业园区建设、重大海洋创新平台打造等方面建立深度联动发展机制,加快推动蛇口国际海洋城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率先打造“深蓝样板”。
三是探索建立“指挥部+联席会议+工作专班”一体的统筹管理机制。成立蛇口国际海洋城规划建设指挥部,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多部门联动高效、协作有力的工作机制,统筹全区资源,全力推进蛇口国际海洋城规划建设和产业发展。依托前海、南山、宝安三方联席会议制度,协同研究方向性、政策性等重大事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促进重大项目落地。成立工作专班,建立政企联动机制,重点加强与招商蛇口、中国南山集团的密切沟通,协同编制任务清单、项目清单、资源清单、问题清单,务实推进蛇口国际海洋城建设发展。
四是切实强化海洋产业落地的空间保障。以最大程度突显蛇口国际海洋城的蓝色经济底色为目标,坚持先立后破,以赤湾海洋科技产业园、太子湾总部基地、蛇口网谷、南海意库等为产业载体核心,实施高品质海洋产业空间打造行动,强化“产业-土地-载体”一体化管理,实施“正面清单+负面清单”的产业准入管理制度,刚性和弹性相结合,精准适配海洋产业空间发展需求,支撑辖区稳住海洋经济存量,持续拓展增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