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以文学之名相约莱芜 ——第四届“吴伯箫散文奖”颁奖暨第五届启动仪式侧记
文坛逢盛事,八月桂花香。
8月8日,由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山东省写作学会、垂杨书院、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中共莱芜区委宣传部,莱芜区文联(社科联)、莱芜区融媒体中心、莱芜区教育和体育局、莱芜区文化和旅游局、莱芜区凤城街道办事处主办的第四届“吴伯箫散文奖”颁奖暨第五届启动仪式在济南市莱芜区莲河学校举行。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来自中国散文学会、山东省作协、济南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社科联、主办单位代表、学生代表、媒体及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五省的获奖代表、有关嘉宾等近300人相聚莱芜,共同见证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上,莱芜是一个光耀东方的文化符号,是一方了不起的文明现场。人文积淀厚重,历代文风鼎盛;莱芜特殊的人文气象,铸造了丰瞻华美的散文。
莱芜之子——吴伯箫先生,出生在吴花园村,这片长勺古战场是他原地“故乡”,那是文学精神的故乡,也是他风格独特灵异,语言简洁雅逸,文字情真爱挚的散文写作现场。
吴伯箫先生的家乡人为了留住其文脉,传承其精神,做了很多努力。1992年12月,在莱芜举行了全国首届吴伯箫散文学术研讨会。从2020年开始,在莱芜区的大力支持下,为传承和弘扬济南市莱芜区籍著名散文家、教育家、“老延安”吴伯箫先生的文化精神,大力推动原创散文创作,由多家社会组织发起,共同启动了首届吴伯箫散文奖的评选,在全国文学界尤其是散文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吴伯箫散文奖自2020年启动以来,已经举办了四届,每一届的参赛数量都在3000篇左右,共有一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海外的参赛作者参与,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力,参赛作品都十分的接地气,其中大量作品书写了我们当下的生活,书写了我们时代的变迁发展。”山东省散文学会秘书长王展介绍说。
今天,第四届“吴伯箫散文奖”颁奖,这抹文学彩虹,又惊艳了中国文学的天空。第四届吴伯箫散文奖,征稿历时5个月,共收到参赛作品2854件,根据大赛规则,共整理出符合要求的作品2652篇,这些作品通过登记,陆续在有关新媒体平台、网站展示,并进入初审、初评,最后有300件作品进入复评,最后终评作品是90件,本着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邀请由著名作家、主办单位代表等参加的终评委,在评审过程中,经过了分头审读,集中意见,综合研究等过程,组织者充分尊重评委意见,以质量为中心,坚持发现好作品,推出好作品,最后评出一等奖作品10篇,二等奖作品15篇,三等奖作品25篇,理论奖作品5篇,荣誉奖作品3篇。
在第四届“吴伯箫散文奖”颁奖暨第五届启动仪式上,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发来贺信:“吴伯箫先生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是著名的散文家。他一生所做,都是有益的大事。他的散文文风质朴,诗意充盈。这是为文的要义。设立吴伯箫散文奖,就是为了学习先生,推进文学,赓续文脉。相信这个奖会越办越好。”字字句句,表达了对“吴伯箫散文奖”的肯定与勉励。
纪念一个人就是要接续不断得传承发扬他的优秀品质、高尚精神,举办第四届“吴伯箫散文奖”颁奖暨第五届启动仪式是对先生最好的纪念,也是对伯箫文化、伯箫精神最好的传承。
“这次非常荣幸能够参加第四届吴伯箫散文奖的颁奖典礼,也非常荣幸获得了二等奖,回去以后一定会再发挥自己所长,多宣传山东,多书写大美莱芜。”来自陕西西安的第四届“吴伯箫散文奖”获奖作家王飞表示。
办好此次活动,着力把“吴伯箫散文奖”打造成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学奖项、文化符号和文化品牌,将大幅提升济南市莱芜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更会助力济南打造名士文化,提升城市软实力,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以文化艺术塑造城市气质、打造城市品牌、增添城市韵味、铸就城市精神,让名士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