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水母蜇人事件剧增!与全球变暖有关?
进入夏季以来,国内外水母蜇人事件频发。
据半岛晨报消息,仅在辽宁大连夏家河子海滨浴场一处,8月3日和8月4日两天内就有上百人被蜇伤。“被蜇伤的人男女老少都有,上岸后排成长队,由浴场工作人员和现场一些救援志愿者用明矾水对伤口进行处理,我还听到志愿者提醒一些受伤面积较大的人尽快去医院就诊。”市民赵先生表示。
图源:半岛晨报
而在韩国,情况似乎更加严重。韩国《中央日报》7日援引韩国海洋水产部数据报道,截至本月4日,韩国今夏已接到约2900起水母蜇人的报告,考虑到不少民众及游客被蛰伤后不会向有关部门报告,所以推测此类事件实际发生数量多于统计。
具体看,发生在韩国南部港口城市釜山的水母蜇人事件最多。据市政府统计,截至5日,该市7处海滩中,有6处报告发生过水母蜇人事件,共计947起。在这6处海滩中,海云台海滩水母蜇人事件最多,有328起。
截至4日,济州岛今夏已报告346起水母蜇人事件,显著高于去年夏季的92起;江原道今夏已报告554起,显著高于去年夏季的45起。
公开资料显示,韩国沿海常见两种水母,分别是僧帽水母和越前水母。其中,僧帽水母的伞状体直径通常为二三十厘米,毒性相对较小;越前水母的伞状体直径可达两米,毒性较大。
图源:央视财经视频截图
为何水母伤人事件剧增?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明解释了夏季水母蜇人事件集中爆发的原因,他表示,每年的7月至9月是水母的活跃期,在这一时间段,水温适宜,海岸边有丰富的饵料,加上潮汐、风向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水母扎堆靠岸的情况,水母伤人的频率也随之增大。
图源:央视财经视频截图
而韩国专家则分析了今夏水母蜇人事件比往年更多的原因。专家认为,韩国沿海今夏水母激增可能关联多项原因,包括全球气候变暖、海水富营养化、海洋中漂流的人造物品增多给水母繁殖提供“场所”等。
另据央视财经报道,韩国毒水母激增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海水温度上升、水母生长率提高。另一方面,由于环境污染,天敌消失也是原因之一。
据悉,毒水母眼下正在快速扩散至韩国全国海域。近期韩国国立水产科学院最新调查显示,韩国沿岸海域每公顷平均有108只毒水母,比去年增加超100倍,创下自2012年开始有统计以来的最高值。
毒水母大量出没不仅造成伤人事件,还给沿海城镇的渔业带来损失。由于毒水母体积大,渔网经常会因为超重而破裂。一些渔民表示,每次出海捕捞鱼,鱼只有不到一成,其他的都是毒水母,无法正常从事渔业工作,有的渔民甚至干脆放弃出海。
目前,韩国东部沿海多地正通过设置水母隔离网、人工清理等方式避免水母伤人。不过,由于水母数量众多,治理工作仍面临挑战。
被水母蜇伤如何正确应对?
大连市皮肤病医院门诊部主任李明鑫表示,水母蜇伤是通过皮肤接触水母,因急性过敏和中毒反应引起的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性疾病。水母触手上有大量刺细胞,刺细胞内含有毒素,被蜇伤之后,一般数分钟可出现烧灼、刺痒、刺痛感,随后伤处可出现线状排列的红斑、丘疹,多与触手接触的位置一致,犹如鞭痕。此外,不同人对水母蜇伤后的过敏反应不同,这与水母的种类、蜇伤的面积以及个人自身体质的敏感程度等均有密切关系,程度严重者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若不及时抢救,这类严重蜇伤患者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因此,李明鑫提醒广大市民游客,一旦被水母蜇伤一定不要用手直接抓或捞取水母,要保持镇静,尽快远离事发海域并尽快游到岸边,同时及时对症处理。
步骤一:用毛巾或者沙子将刺囊弄掉
上岸后,先用毛巾顺着同一方向,将身上刺囊弄掉,如果没有毛巾,可以用沙子将刺囊擦掉。
步骤二:用肥皂水、苏打水进行冲洗伤处
然后用肥皂水、苏打水或者其他碱性液体对伤处进行擦拭,可以起到中和酸的作用,减少身体对毒素的吸收,减轻蜇伤引起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用淡水或者酒精进行冲洗,否则易使残留刺囊在体内再次释放毒素,可能加重全身不良反应。
步骤三:观察或及时送医
在处理好伤处后,一定仔细观察,若蜇伤面积较大,或者出现其他急性症状,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救治。过敏体质、儿童、老人和有基础疾病患者,更容易出现病情快速进展,应格外注意,在进行紧急处理后,应第一时间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来源:生态中国网综合整理新华社、半岛晨报、央视财经,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本图文不做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