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苏博“藏天下”首展聚焦民间藏明清文人绘画

澎湃新闻记者 李梅
2024-08-08 16:52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澎湃新闻获悉,8月8日,苏州博物馆全新展览品牌“藏天下”系列特展在苏州博物馆西馆首发。“藏天下”系列特展将探索民间收藏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渠道,发掘民间文化宝藏,展示民间文物珍藏。

首期展览“藏天下 古典的回响:溪客旧庐藏明清文人绘画展”于今天开幕,并将于8月9日面向观众开放。特展全部60件/套展品都来自溪客旧庐的收藏,以风格史为脉络,反映和诠释15-19世纪的文人画风格发展主线,呈现跨越五个世纪的文人绘画历史。

展览现场

据苏州博物馆负责人介绍,2021年,国家文物局等多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民间收藏文物管理促进文物市场有序发展的意见》,从制度层面为博物馆发掘这座民间文化宝藏进一步“松绑”。“藏天下”系列展览孕育而生,“在策划与实施这一系列展览的过程中,我们始终秉持着开放、包容、共赢的理念,不断完善合作机制,努力为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事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分为“吴门绘画与十九世纪江南画坛的吴派趣味”“晚明与清初的多种风格”“清代的正统”“花卉”四个章节,展现明清时期的吴地及江南一带的文人画家们如何重新发现并厘清了已经变得模糊的古典绘画语言,从而推动了一场在中国画史上绝无仅有的,“文艺复兴”式的绘画复古运动。以沈周、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董其昌、王时敏等主张的“南宗正脉”,王原祁、王翬、禹之鼎、钱维城等影响的皇家“正统派”风格,以及恽寿平、钱载等人的吴派小写意风格花鸟等代表作品都将在展览中重点呈现,为观众带来一场脉络清晰的古典画史盛宴。

程正揆《江山卧游图》手卷(局部) 纸本 设色  26.5厘米×277厘米 清顺治十四年(1657)

十五世纪时,苏州地区形成了以沈周、文徵明为领袖的吴门画派。他们通过赵孟頫与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上溯五代董源、巨然,融汇古代风格而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吴派在明代中期以后影响至巨,追随者甚众,绵延逾百年之久。

沈周《秋山策杖图》手卷 纸本 水墨  26厘米×134厘米 明正德四年(1509)

沈周《秋山策杖图》手卷 纸本 水墨  26厘米×134厘米 明正德四年(1509)

文徵明《五冈图》立轴 纸本 水墨 132.5厘米×65.3厘米

本章特别将明代吴门画派与十九世纪江南画家复兴吴门风格的作品放在一起,意在呈现吴派风格在明代中期确立,又在十九世纪复兴与流变的概貌。

十六世纪中期以后,随着文徵明等重要画家相继下世,吴门画派渐趋式微。与此同时,周边地区如松江、嘉定、太仓、嘉兴和新安的画家却十分活跃,他们试图打破吴派的语言束缚,纷纷实验新的风格。松江人董其昌主张博通古法而后集大成,在他的影响下,山水画流行起“仿古”的风格倾向,太仓王时敏和王鉴、嘉定李流芳等人是承继和推扬这一理念的骨干。也有人试图通过自然具象探索风格的突破,黄山作为灵感的源泉滋养了众多的画家,梅清、梅翀是其中代表。程嘉燧把实际景物代入倪瓒的风格,以减笔轮廓的手法表现黄山之景,对安徽籍画家查士标等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共同织就出明清之际山水画史气象万千、流派纷呈的网络。

王时敏和王鉴在董其昌的理论框架之下进行更为开阔包容的创作实践,发展出比董更有逻辑而稳健的构图以及经过整理规范化的笔墨,这些被王翚和王原祁继承。随着两人先后入都,他们所秉持的绘画理念与风格为宫廷所欣赏,并几乎统领了整个清代的画坛。

王原祁 春崦翠燔

十七世纪时,吴派小写意风格是江南地区花鸟绘画的主流,恽寿平的出现可谓“一洗时习”,他远追北宋徐崇嗣所创之“没骨”笔法,作花卉不用墨笔勾勒,全以彩色染成,后人称其对“写生一派有起衰之功”。恽氏的花卉造型精准,赋色雅妍,在清初宫廷与上层文士中大受欢迎,蒋廷锡、邹一桂、蒋溥、钱维城、董诰等一众词臣无不追随恽氏画风以邀宸赏。这股革新写生花卉的潮流也波及到写意花卉,画家们更关注造型的准确性,而不是一味地逸笔草草。不过,吴派的小写意风格也始终保持着巨大的影响力,在词臣画家中,钱载便是个中名手。

恽寿平花卉册

恽寿平花卉册

恽寿平花卉册

展览开幕式现场,藏家杨崇和向苏州博物馆捐赠清代程庭鹭绘《小沧浪消夏图》。展览将持续至11月10日。

    责任编辑:徐明徽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