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雅康高速隧间桥垮塌,和泥石流一起坠落的人
张桃最后一次和父亲联系,是在8月2日晚上9点左右。那时父亲正在吃晚饭,告诉她自己很快就会到家。
直到第二天早上,她得知父亲回家经过的雅康高速被泥石流冲断。
山洪泥石流致许多房屋损坏。 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记者 胥辉 摄
8月3日3时30分左右,雅康高速公路康定至泸定段日地1号隧道至2号隧道处,因突遇山洪泥石流导致隧间桥垮塌,有车辆掉坠。8月6日,澎湃新闻从康定姑咱镇“8·03”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应对处置指挥部获悉,截至6日10时,灾害已造成12人遇难、15人失联。其中4辆车共11人坠入桥下(1人成功获救,3人遇难、7人失联)。
后来,张桃和家人查看了事故路段的监控,确认父亲的车从桥上坠落。她认得父亲那辆白色的、类似小金杯的面包车。
极端天气导致自然灾害频发。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汪君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建议,针对泥石流、滑坡等的风险评估,应充分考虑未来气候变化的风险,另外,需加强重要建筑、路网、居民点等的灾害联合监测及预报预警。
泸定交通管制。
失联者与幸存者
8月3日,张桃联系不上父亲,她在网上发布寻人消息:“现场有人看到一辆白色的面包车吗?车牌号是川G开头,看到请联系我,家人着急。”
有人告诉她说,你父亲可能堵在高速上,塌方那里全部是隧道,不一定有信号。后来,张桃回复说,他在桥上。
张桃告诉澎湃新闻,搜救人员一直定位不到父亲车辆的位置。她回忆,8月2日那天,她父亲出差去外地装门,不放心孩子和妻子独自在家,于是急着晚上赶路回家。车上还拉了另外两名工人。
父亲失联四天后,张桃从救援人员处得知,那天父亲刚好开车经过事发的桥梁,那段桥长30米左右,桥下是山沟,泥石流突然从上面冲刷下来。
应急消防人员携带救援犬参与救援。
8月5日,每位失联者的一位家属被允许进入事故现场。张桃的母亲看到,断桥下面被冲出一条道路,周边是国道和村庄,搜救还在进行。
当天,张桃的表姐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消息称,“我想知道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探测到,搜救队用红外线生命探测、警犬各种都没有消息,有没有高科技探测方法。”
张桃说,她与父亲很亲近。一家人出去玩时,她无意间听到父亲跟母亲说起他的心愿,“他还有很多心愿没有实现,这些心愿都是与我有关”。
车辆掉坠入河后,周川的哥哥幸运地获救了。
据周川介绍,平时,他们兄弟二人在康定市新都桥镇318国道附近开着一家川菜馆。8月3日凌晨,哥哥独自开车回成都。
凌晨5点左右,有救援人员通知他们,说他哥哥开车途经事发地时,车辆掉坠后获救,哥哥受轻微伤,已被送去医院治疗。
8月3日晚,周川找熟人帮忙才联系上在医院的哥哥,对方向他讲述了事发经过:那天夜里,视线不好,当他突然发现高速路断了后,急忙刹车,但没刹住,车辆坠落到桥下。
汽车坠落后,所幸没有被冲走。周川的哥哥系着安全带,紧靠座位,拼命地用双手稳住方向盘。“这样车辆在翻滚时人来回晃动得不那么厉害,不容易撞伤自己。”周川向澎湃新闻转述了哥哥的说法。
一辆被困的砂石车。
车辆掉在石头上,哥哥砸碎驾驶室的挡风玻璃,从车里爬了出来,又爬到安全地带,等待救援。
周川在康定,哥哥在泸定,目前由于道路中断,他无法前往医院看望哥哥,但得知哥哥身体并无大碍。
山沟沟上的隧间桥
事发的雅康高速康定至泸定段日地1号隧道至2号隧道,是去往甘孜州各景点的便捷之路——如新都桥、稻城亚丁、色达、理塘等,也是川藏高速公路的一段。
康定市人民政府官网介绍,2018年12月31日早上8点半,雅安至康定高速正式向社会开放,提前9个月建成通车。高速全线开通后,甘孜州府康定市不通高速的历史正式终结。
雅康高速公路泸康段自2014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总工期五年,总投资63亿元。该段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被专家和院士比喻为攀登公路建设的“珠穆朗玛”。
这条高速公路通车以后,四川成都居民万宇开车走过十多次。以前,他早上从成都出发,走318国道的老路,晚上才能抵达康定。现在,他走雅康高速只需要三四个小时。
事发前,万宇正好休假带家人出去玩。8月2日当天,他的行程是从康定甲根坝乡返回成都。那天下午,他和家人一起在甲根坝玩耍,下午4点左右,天空开始出现团团乌云。他和家人决定返程。
抢险救援部门在日地村救援现场。
下午6点左右,他们到达康定,吃完晚饭继续赶路。万宇回忆,一路很平静,但是驾车经过每个隧间桥时,他感觉有点心慌。
万宇的工作是开挖机,经常在修路修桥的工地现场,他知道隧间桥底下是“一条山沟沟”。“隧间桥是一个隧道连接另一个隧道,中间修了一座桥,桥左右两边是空的”。经过隧道群时,他“很怕突然从山上滚一坨石头下来”。
据万宇了解,这段高速路的隧道加起来有几十公里。道路两边,山很高,很险峻。
那晚过了泸定大桥,从泸定到雅安有一段路,过隧间桥时下很大的雨,“雨刮器都刮不赢。” 万宇回忆,当时路上的车辆并不多,“只有稀稀疏疏几辆车”。遇上节假日,车流量特别大。
康定市人民政府官网介绍,雅康高速公路泸康段沿线气候条件恶劣,部分路段处在雪线之上及多雾区,具有“极其复杂的地形、极其复杂的地质、极其复杂的气候、极其复杂脆弱的生态和极其复杂的建设特性”五个特点。该路段全长仅40公里,却包括9座隧道,11座桥梁,桥隧比例高达96%。
“隧道其实挺安全的,怕的是高山悬石”。万宇说,这段时间是雨季,在山区里,一些地方是晴朗天气,然而可能在几公里外的地方,正在下着暴雨,引发山洪或泥石流,“防护栏可能起了一点作用,但有些石头很大。如果泥石流太猛,拦也拦不住的”。
“每秒1200立方米的泥石流裹挟着大量巨石,借着山势沿沟道倾泻而下,其中最大孤石直径超12米,重量超2000吨。汹涌的泥石流将雅康高速隧道间桥梁摧毁。”《川观新闻》这样描述“8·03”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
万宇抵达成都时已是8月3日凌晨。第二天早上,朋友给万宇发消息,还配了张事故发生地的图,问他回家没有。他才知道,昨晚路过的隧间桥垮了。
灾害发生后,四川省公安厅高速公安四分局通报,高速公路涉事路段暂时封闭,并关闭沿线收费站。
复杂气象地理条件下的防御
8月4日凌晨,康定姑咱镇“8·03”山洪泥石流应对处置指挥部的新闻发布会上,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王运生表示,经专家研判,本次灾害是因持续降雨叠加冰雪融化引发的特大型沟谷山洪泥石流自然灾害。
据《川观新闻》,灾害发生前,当地出现持续降雨,累计降雨量超过100毫米。同时,今夏持续高温造成雪山融雪加快,加大了沟域流量。8月3日凌晨,沟域中上部再次发生强降雨,导致“一线天”式的峡谷两侧树木和土体顺势下滑形成堵点,水量增加翻坝后形成“滚雪球”效应,最终引发特大型沟谷山洪泥石流。
318国道即将恢复通车。
泥石流冲毁桥梁后,顺着山谷涌入1公里外地势较低的姑咱镇日地村,导致房屋冲毁和人员失联。
8月3日凌晨3点,日地村村民殷依朵下楼上厕所时,听到屋外雨声很大。她上楼跟丈夫说雨有点大,肯定要涨水。
刚说完没一会儿,床先摇晃起来,房子也跟着晃起来。她猜测要地震了,赶紧去把父母叫醒。当时已经停了电,慌乱中,她半天没打开手电筒。
泥石流很快来了,他们一家人已经来不及跑出门,只能往楼上跑。
在二楼,殷依朵看到村子里有些人往山上奔跑。她看到两边的洪水、泥石流一直在流淌,和房子擦身而过。一转眼,一楼全部淹完了。直到雨停了,泥石流才停下来,泥沙、石头全部堆积到家门口。
殷依朵和家人一直睁眼待到天亮。到六点左右,消防员小心翼翼地靠近他们,把他们一家从楼上救了下去。殷依朵回忆,当天晚上,躲在楼上的村民全部被转移。
据她了解,村里有四个受伤住院的老人,都是她的亲人。据当地灾害应对处置指挥部消息,截至6日10时,日地村有9人遇难、8人失联。
殷依朵平时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种植水果和花椒,现在刚好是摘花椒的季节,作物却全部被掩埋了。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汪君告诉澎湃新闻,康定和泸定的特点是山多,海拔落差大。像发生灾害的日地沟沟源笔架山海拔5752米,沟口日地村海拔约1702米,垂直高差4050米。
俯瞰受灾区。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导致四川省康定市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据澎湃新闻统计,7月2日至8月6日,微甘孜发布的气象信息中,甘孜州康定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累计9次,甘孜州暴雨蓝色预警累计4次,暴雨黄色预警累计2次。
事发地是高原型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干燥,夏季多雨。“相应地植被变化也比较明显,属于滑坡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汪君说。
2021年的一篇论文《四川省康定市泥石流灾害与降水预报阈值确定》指出,新构造运动成为康定市泥石流松散固体物质补给来源最基本的因素,加之人类开发活动频繁,境内共发育泥石流沟140余条,泥石流类型多样,并且汛期降水时段集中,泥石流灾害成为康定市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汪君说,对泥石流的风险评价是基于以往的事件或者灾害,总结的规律、致灾因子,并据此进行预报预测和防护。现在的建筑和路网,也是充分考虑既往灾害风险后进行建设的,但如果气候条件或者自然条件发生变化,则需要重新评估。
今年以来,多地发生极端降雨。广东梅大高速和陕西丹宁高速的部分路段先后塌方,此次雅康高速隧间桥垮塌是另一起自然灾害冲击高速公路的事故。
除了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带来的未来风险,汪君还建议加强重要建筑、路网、居民点等的灾害联合监测预报预警,这里尤其需要多部门联动协作——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目前山洪灾害气象预警由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而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由自然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此次灾害发生的周边地区的气象地质条件有其特殊性。汪君分析,像康定除了夏季多暴雨外,因为临近雪山还会产生融雪融冰,它们一方面相当于降水,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土层岩层的不稳定,成为“泥石”的一部分。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高原的永久冻土、冰川也可能发生融化,由此“造成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可能会越来越多”,汪君说。
(文中人物除汪君、王运生外均为化名,胥辉、刘栋对本文亦有贡献)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