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这部胡歌配音的纪录片,带你沉浸式云游布达拉宫
带你抵达即便是亲身所历也难得一见之处,纪录片《布达拉宫》于8月6日在腾讯视频开播。
《布达拉宫》海报
布达拉宫一直是我们关注和向往之地。纪录片《布达拉宫》由汉藏团队历经三年多的创作时间,从历史、建筑、文物、艺术、人文民俗、自然环保、现代生活等方面,近距离深入布达拉宫的建筑内部、文物表里,全息全景式展现这座人类文明的瑰宝。除了对于宫堡建筑、馆藏文物、壁画群落等文物的静态呈现和直观展示,《布达拉宫》也深入关注并记录生活在西藏地区的能工巧匠,细腻地反映出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值得注意的是,《布达拉宫》由演员胡歌担任普通话配音,通过七集的篇章,讲述围绕着布达拉宫,创造、传承、守望民族文化的鲜活故事。同时,这部纪录片也是国家民委《百集专题纪录片·民族文化之旅》的重要组成部分。
《布达拉宫》的第一集名为《铸文明》,由2021年农历春节讲起,而更为重要的,这一年的藏历新年与农历新年是同一天。新年的夜晚,布达拉宫周边的烟花纷纷绽放,是一派世俗的喜悦与热闹。浓重夜色中,两位僧人扛着巨大的铜钦沉默着来到布达拉宫顶部开阔的区域,铜钦又名大法号,是藏传佛教乐器中两个主要的具有代表性的旋律乐器之一,主要用于盛大庆典或召集僧众。它的音响宏大,音色低沉而威严,无远弗届,布达拉宫的故事也在悠远的法号声中开始……
《布达拉宫》截图
提起《布达拉宫》这部纪录片的特点,出品人之一、总制片人张爽说,《布达拉宫》非常难得地做到了应拍尽拍,让文物活起来,也是第一次超高清、全方位、无死角的拍摄与展示了许多一级文物,“西藏自治区政府、统战部、文物局,和布达拉宫管理处对我们是‘应开尽开’,这是非常难得的一次机会。在众多的关于布达拉宫的纪录片中,我们这个应该是文物涉及最多,场景涉及最多,人物涉及最多的之一。”张爽介绍。
在第一集中,两位佛造像雕塑师和布达拉宫管理处的佛造像专家将带着观众去法王洞,这是布达拉宫“历史的最核心处”,也是张爽谈及的“难得一见”的地方。文献记载中,松赞干布曾在这里修行。
法王洞
从法王洞向上一层,则来到布达拉宫中最古老的佛殿——帕巴拉康,这里的观音佛像木雕像,传说是松赞干布亲自供奉,她和大寺庙殿堂的佛像比起来显得小巧,高不到一米,容颜慈祥,脸部圆润,贴金和华丽的衣饰彰显气势非凡,她在藏族民众心目中占有殊胜地位。观音像立于莲花金台上已经一千多年,在漫长岁月中,曾因局势动荡,被移至异地,直到十七世纪中期,才又回到布达拉宫。在其左右还有两尊自在观音像,一是檀香木雕刻,制作于七世法王时期;一是铜制鎏金,制作于八世法王时期。
观音菩萨
十二世法王时,清朝的同治皇帝给帕巴拉康题了一个匾额,以满汉藏蒙四种文字书写“福田妙果”,蓝底金字,高悬在圣观音殿的门楣上。
“当有限生命面对无尽时空而生发了感悟与创造,恰是人类文明最富张力之处”,镜头一一扫过布达拉宫里的塑像,它们精致、肃穆、庄严,一位位造像师的生命和创造力,藉由它们获得永恒。
《布达拉宫》截图
三年时间的拍摄,庞杂的素材,关于这部纪录片的剪辑和制作,后期导演张钊维介绍:“影片通过人物故事的穿针引线,让硬核的文化历史题材与普通人的生活有机结合,也以片中人物对生活、生命、文化的态度,让大家感受到和平与美善。”
具体的操作上,张钊维介绍,“我们剪辑时,能够用的素材几乎都用了,但也有一些比较动人的故事,可能不太方便在这个时候呈现。但是我觉得大概80%,甚至90%都已经呈现了,而我们也尽可能地在剪辑过程中做了最好的排列组合的安排,大家看到全片时会发现,同一个的故事不一定是在同一集里面,可能分布在不同集中,它会承担起不同的叙事功能。”
《布达拉宫》是关于文物的故事,但也更是关于人的故事。
第一集中最动人的部分就是大家一起泼甜墙。布达拉宫主要有以白色墙体为代表的白宫和红色墙体为代表的红宫。这耀眼的撞色,让高耸在山上巍峨的布达拉宫更加醒目和具有神圣氛围。为使总是要经受日晒雨淋的红墙白壁保持鲜亮光彩,每年秋冬交替时节,布达拉宫管理处都要组织工作人员维护宫堡外观。有趣的是,这一活动信众们也可以参与,泼洒在墙上的液体,正如其名字“泼甜墙”所示,是将牛奶、白砂糖、红糖等混在以及其他材料中制成,其主要作用是为了使墙粉更具粘性不易脱落。
泼甜墙
《布达拉宫》纪录片总编审、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总编辑王铁志谈道:“影片的一大特点在于宏大叙事与人物故事的结合,通过人物故事反映历史,反映布达拉宫的维护和传统技艺的传承。在表现藏文化独特魅力的同时,也体现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
和泼甜墙一样,藏民们仍旧在维持着一种朴素的生活、劳作和信仰,他们按时耕作,布达拉宫里面的僧人仍旧在诵读着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贝叶经,一代代的抄经人笔耕不辍,其肉体在劳作中油尽灯枯,但文字和它承载着的文明却历久弥新。《布达拉宫》中有六十多个人出场,大概讲述了二十多个故事,这些普通人的故事构成了《布达拉宫》纪录片中最动人的篇章。
布达拉宫中僧人在诵读贝叶经
在布达拉宫抄写古籍
一位老抄经人因为长期使用眼睛而在晚年双目失明,他高高举起一件布达拉宫的模型,他大半生在布达拉宫抄写古籍。
影片中还有一个主创们着力很多的地方就是要充分尊重西藏的宗教文化,《布达拉宫》出品人之一、总制片人张爽介绍,因为西藏的宗教文化,风俗习惯和汉族有很多不同,“我们去之前,对所有工作人员提到要尊重风俗礼仪的差异性,而且在拍摄的整个过程中都要非常小心。有一个有趣的点,有一对夫妻带着两个小孩,背景是布达拉宫,导演问他们可不可以亲一下。然后藏族的老师和专家们就说:这不行,藏族人是很羞涩的,在外面是绝对不可以有亲吻等太亲密的动作。”
《布达拉宫》截图
《布达拉宫》由胡歌配音,监制朱乐贤也向观众分享了胡歌配音的幕后故事:“胡歌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顺利完成一天的配音工作后,甚至治愈了自己的失眠问题。”同时,朱乐贤认为无论是平台、制作方,参与《布达拉宫》的工作人员,都同样怀揣着将优秀中华文化传播出去的希冀。
胡歌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